祝贺母校延平中学创校75周年(二)草创延平中学记一一贺逸女老师

标签:
情感文化教育 |
分类: 节日喜庆 |
贺逸女 老师
影于厦门大学
郑执中教授、贺逸女老师、郑融

祝贺母校延平中学创校75周年
上篇(一)创办乡中学的前前后后一一郑执中教授
这一篇(二)草创延平中学记一一贺逸女老师写于2004年6月24日于澳大利亚。
(本编者:附后注)
草创延平中学记
贺逸女 (2004年6月24日)
1943年执中在厦大毕业后,接受唐世凤先生的委派,负责中国地理研究所海洋组石井测潮站的工作。石井是执中的家乡,当时只有一所小学。孩子们要上中学就要到外乡去,费用大,贫苦人家负担不起。执中便和另外几位厦大毕业的同学共商办学义举,并争取到乡贤伍远资先生的支持。
我和执中是同校同届不同系的同学,虽然认识但不熟悉。我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同事介绍我应南安延平中学之聘。到了那里以后,才知道这是大学同学郑执中的家乡,也才发现原来这所学校还在筹创中,连校舍都还没有。既然来了,我就加入他们的建校工作。借祖屋祠堂作临时教室,从小学借来不配套的课桌椅,因陋就简地开学上课了。当时报名者众,邻乡的孩子也纷纷报名求学,学校经费拮据,师资紧缺,
难为无米之炊。厦大的好多同学都欣然应聘来当教员,解了燃眉之急。执中做测潮站的工作之余,也在中学兼几节课。1944年秋开始,计收一年级男女学生62名。除上课外,我们还利用课余和假期投入建校劳动。建起了两间教室。1947年夏末秋初,送出了第一批初中毕业生,成绩蜚然。
1948年夏内战期间,飞机轰炸石井,殃及延中。后来乡民献地,本乡的海外华侨集资,于48年底新建校舍两栋,图书馆和其它教学设备也渐渐齐全。
1949年,延中遭受第二次空袭,新建校舍部分被毁,师生云散,学校不得不停办。直到1958年,延中复办,并一步步发展成为有初、高中部的完全中学。至今六十余载,英才辈出,桃李遍天下。
回顾这段经历,感慨万千,草以下叙事诗纪之。
校园一别各西东,国姓之乡再度逢。
怜见村童多失学,志同道合创延中。
学子八方竞负薪,欲炊无米亦艰辛。
师兄师弟欣应聘,众志成城抵万金。
借来祖厝当教室,全校师生齐努力。
砌瓦搬砖土木兴,两间课室凌空起。
书声阵阵犹萦耳,鸿雁南来又北归。
三载光阴倏忽过,春风桃李别依依。
谁知内战烽烟起,狂啸横空走战机。
不幸家山罹滥炸,生灵涂炭瓦砾飞。
乡民献地马江滨,捐款侨亲意亦真。
重建课堂兼宿舍,延中面貌一翻新。
方期劫后振科文,争奈海天布战云。
二度狂轰摧毁惨,延中关闭我离群。
巨变家乡系远思,延中发展最心怡。
马江涛上晴霞出,恰似群芳吐艳时。
六十年来校友情,育才之乐老逾明。
遥思我自朝天祝,“雏凤清于老凤声。”
石井延平中学旧校舍
喜庆延平中学创校五十周年
郑执中 贺逸女 (1994年冬)
鳌山葱葱 马江涛涌 箪食学子 负笈何从
师生创校 气贯长虹 寒酸莫笑 敢革旧风
搬土运石 青少愚公 教室手建 乐在其中
潮生潮落 书声正浓 百年树人 道远任重
一声春雷 响遍苍穹 残孔颓垣 顿换新容
烟楼山麓 黉宇高耸 桃李争辉 奼紫嫣红
历程半纪 岁月峥嵘 英才辈出 社会股肱
时逢盛世 展翅凌空 美哉延中 闽海之雄

前排:郑执中、贺逸女
后排:郑 融、王彩霞
1982年王江琛(左3)與老師全家及其他親人們在鼓浪嶼團聚。
王江琛诗二首
《书香世家颂》(注 1)(五首之一) 世代书香门第,连出三代状元,
四面八方称颂,让我慢慢道来:
(一)
您爷爷执中师,出身家贫寒,
求学难上难。吃得苦中苦,
过上中学关,勤工俭学路。
登上高学府,厦大优学士。
关心家桑梓,创办乡“延中”,
培养穷学子。为民建巨功。
代代讴歌颂! 马江通东海,
日夜科研忙。蠢人称“神经”,(注 2)
岂知此成果,为国创辉煌!
更上一层楼,为国勇攀登。
远洋留学去,学高再深造,
征服更高峰!五六回祖国,(注 3)
一心搞科研。“海洋生物学”,
攻关不怕难。 只要敢攀登,
发明又创造,为国多贡献!
闽、粤两所长,再攻科尖端,
再造新辉煌!科界第一流,史册永流芳!
愚舅父江琛敬作井江 1995 年 4 月在祖国亲人与您尊敬的奶奶和亲爱的父母团聚的幸福日子里 。
(注 1)《书香世家颂》是写给外甥女郑元青和郑颖的。共五首,依次写到她们的爷爷(郑执中)、奶奶(贺逸女 )、
爸爸(郑融)、妈妈(王彩霞)和她们自己。
(注 2)“蠢人称‘神经‘”。
元青和颖的爷爷当年在中国地理研究所海洋组石井验潮站工作,天天去海边测量水位随时间的变化。乡人不了解他在做什么,有的在背后议论说这青年人脑筋有毛病。
(注 3)五六回祖国 指郑执中师心怀祖国1956 年从菲律宾历经风险回国
,(当年菲律宾和新中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赤子之心。
郑执中教授
《书香世家颂》(五首之二)
(二)
您奶奶逸女師, 出身名流家(注),
家貧兩袖清。勤奮又好學,
成績居首冠, 高才眾口稱。
“延中”任教師, 培育几代人,
育才心血傾!
一生獻教育,
良師兼益友,“靈魂工程師”。
如春蚕吐絲,如黃牛耕犁,
忠心為孺子。 誠鞠躬盡瘁!
鑄造棟梁才,桃李結滿枝。
譽滿江南北,功載千秋史!
(老師贊一一寫給甥女鄭元青、鄭穎。)
注:出身名流家,贺老师的父亲贺仲禹字贺仙舫是国学家,厦、鼓称之为“前清秀才”。著有《繡鐵盫文集》、《鏽鐵盫詩集》、《國學常識擷要》等著作。
贺仙舫为厦门双十中学写的校歌、校训“勤毅信诚”至今仍传颂。

贺逸女老师的简介:
1919年生于厦门市,2013年逝世于澳大利亚。
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是停学三年后再次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的,三年前曾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只读一年因经济原因停学,工作教书三年后再次考入。)她是延平中学第一届教师。
先后在龙溪中学、南星中学、青島二中等中学仼教。语文、数学、化学、英语都胜仼。知识渊博,文章、诗词、楹联、书法样样精通。教学严谨认真,桃李满天下!被评为优秀教师和青岛市人代代表。

写这幅“百福图”当年贺老师83高龄。
王江琛,是郑执中、贺逸女老师儿媳妇王彩霞的长兄,延平中学第一届学生。我阿兄王江琛在老地下党员郑骥(郑水马)老师革命思想熏陶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培养下有机会到福建师范学院进修。历任福建南安水头区区长,福建南安五星中学副校长,福建省南安县委办公室主任等职。喜欢诗歌,一生写几百首诗歌,赞颂祖国、歌颂党和毛主席、讴歌新时代。去年小妹王彩霞整理打字编印收藏于《记忆》。
王江琛照
注:本编者王彩霞系郑执中、贺逸女的儿媳妇,石井人(延平中学第一届学生王江琛的小妹)。延平中学也是我的母校,居住澳大利亚三十多年了,“身在异乡为异客”,有时会写几句诗词表达思念感恩之情。以下诗词各一首,万望老师及诸亲朋雅正!
祝贺母校创校七十五周年庆典
一、
赞母校 · 延平中学
王彩霞
延平中学鳌山立,国姓尊王冠校名。
父辈爱乡兴教育,树人代代记恩情。
二、
长相思·母校情
王彩霞
歌延平,颂延平。
先辈捐资黉学兴。
诗书朗朗声。
夸园丁,赞园丁。
心血栽培出杰青。
常怀母校情。
2016.12.28.
书/黄衍栋先生(南安师范同学)
郑融 影于石井延平中学(1995年)
1991年郑融获得悉尼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继续搞研究工作。1995年郑融夫妇携母亲一齐回国。郑融虽然很少回故乡但是对故乡充满热爱写许多诗词及文章如:《想念石井》、《说说郑成功》、《月在心中》、《菽庄诗事钩沉》……登载于科学网。
2017年元旦我同二位女儿编辑出版一本五百多页的《海阔天空》郑融诗文选作为纪念。
我的母校延平中学禀承:“爱国、勤奋、尊师、守记”的校训,继承与创新培养人才,是南安市文明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我的母校坐落鳌峰山麓,面向平静如镜的马江,校园如画 英才辈出
……。突然记起我的丈夫郑融贺“彩霞五十生日快乐”的冠头诗。
再借家乡山水贺彩霞五十生日
彩楼诗碑立鳌峰,
霞光舟影伴飞鸿。
五马扬波云海阔,
十景增辉港口通。
生气勃勃牛岭绿,
日色闪闪马江红。
快慰家乡换新貌,
乐在天涯庆成功。
祝愿母校永远辉煌!
祝老师们身体健康!
祝母校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