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反思---王清亚
(2016-01-18 15:00:18)
标签:
365 |
分类: 坊员风采展示 |
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反思
浓硫酸与蔗糖的“黑面包”实验体现了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因此该实验是浓硫酸性质的重要演示实验。但在部分老师看来,按教材上的操作该实验存在一些问题:装置是敞开式的,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对身体不利;药品用量过大(20克蔗糖,15mL98%的浓硫酸),造成浪费;实验中往往只能得到黑褐色稠状物,难以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碳,看不到有大量气体放出,效果不好。(分析原因,蔗糖在脱水碳化反应中产生的热量不够,不足以使游离出来的部分碳进一步被浓硫酸氧化成二氧化碳,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蔗糖与浓硫酸脱水碳化的反应温度)。因而导致有些老师不愿意做这个实验,采取讲实验或放视频,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借鉴了网上其他同行的经验,反复试验,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把烧杯改为具支试管,组装成能吸收有害气体的装置。具体步骤:1.往具支试管中加3克蔗糖;2.向蔗糖中加几滴水,润湿蔗糖;3.向润湿的蔗糖中加入4mL浓硫酸,迅速用玻璃棒搅拌,待具支试管外壁升温到烫手,黑色物质开始膨胀,即停止搅拌,取出玻璃棒,用橡胶塞盖紧试管口,支管导到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实验现象:具支试管内蔗糖先从白色变为褐色,再变为黑色,产生了“黑面包”,“黑面包”迅速膨胀产生疏松多孔的海绵装的碳,上升到具支试管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改进后的优点:简单易操作,防止污染,减少热量损失,节约药品,实验成功率高,现象比较明显。
但是,由于学校班级较大,按改进后的方法进行操作,后面的同学不一定看得清,实验效果也会打折扣。其实,我觉得要使这个实验达到最佳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更清楚的看到实验的变化过程,不一定非要考虑节约药品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这节课可改在实验室上,仍按教材上的操作,往润湿的蔗糖里加浓硫酸后,用玻璃棒搅拌,待蔗糖变为黑褐色时,只需在石棉网上给烧杯稍稍加热,很快就会看到“黑面包”顺着玻璃棒发起,同时冒出大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学生适当的闻一下,更能体验什么是刺激性的气味,对身体并没有多大损害),现象非常明显!实验结束,可让一个学生用玻璃棒拎着“黑面包”在班上转一遍,让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的感受实验结果。高一有几个班就是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