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问题导学”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2018-06-09 16:06:49)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教学

一、课题研究缘由

“问题导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一系列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学科知识、掌握相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等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该教学模式最初应用于西方的医学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其出现的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该教育模式在起初应用时,就把经典的医学案例作为课程开始的切入点,课程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自主分析,为医学生解决类似的临床问题提供借鉴。与此初衷相同,数学备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方法网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则在数学复习课上,如何通过“问题导学”的模式来达成这些目标是本次探究的方向。

复习课,指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进行巩固、拓展的课型。其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知识与技能目标上看,复习课重在构建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容结构化,这种“学科结构观点”也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思想;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看,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提高、拓展,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进行系统整理;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看,在组织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应用情感。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问题导学是一种从教育思想、教育追求演化而来的教育模式,最先是由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经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国外的问题教学思想较为系统,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开创性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问题导学法”国内对于“问题导学”的研究一直在探索、实践、研究中前行,其中以全国模范教师,数学特级教师黄河清在这方面的研究最为显著,他著有《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黄河清:中学数学“以问导学”教学策略》,《感悟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学习误区》等多部著作和教育丛书。

2.研究的价值

 “问题导学”教学方法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而且带来了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而数学复习课,指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进行巩固、拓展的课型。其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学”的数学复习教学模式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提高、拓展,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进行系统整,对学生问题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问题导学”为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中“注重体验的过程性目标”,“注重创造的表现性目标”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更有意义和价值。“问题导学”模式以其独特的视角、全新的理念给数学成绩不佳的考生带来福音,点燃他们的新希望。使学生形成了面对问题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拥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目标追求。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1.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依据导学案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复习课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知识回顾一自主构建一应用探索一总结归纳。每个环节都明确了教学的核心要素,为教学的组织实施提供了一条明确清晰的思路和范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从“问题引导复习”角度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组织复习课堂教学,同时也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内容

1)确立以“问题导学”为复习课的内涵:问题导学提出问题是关键, 导学案就起了关键的作用,是推进问题导学的载体。通过“导学案”形式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以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构建“问题导学”的复习课教法体系,以“导学单”为载体,用“问题”带动,以教师 “导”为主线,以学生之“学”为目标的,这是“问题导学”教学法的三核心。

3)建立“问题导学”复习课模式,制定好相应的“导学案”确定“问题导学”复习课实四个环节:知识回顾一自主构建一应用探索一总结归纳。精心编制好导学案,把握好导学案的六环节模式即1、巧设导语,导入新课;2、精心设问,自主学习;3、合作讨论,解决疑难;4、展示交流,激励评价;5、拓展训练,发展思维;6. 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过程

1)第一阶段(2016.11——2016.12):准备阶段

按照实验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问卷调查,做好研究对象的现状分析。调查研究实施“问题导学”的现状,了解“问题导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撰写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2017.1--2017.10):具体实施阶段

根据实验方案和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教师收集研究资料,在学校开展研讨课。收集问题导学学习的教例、案例,总结学生兴趣式问题和互动式问题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方法和途径。进行阶段性学生成绩检测,比较分析学生运用导学案前后不同效果。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第三阶段(2017.11--2016.12):研究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成果的分析总结和整理提炼,形成课题终结性研究报告、论文结集,并请专家做好结题的评估、鉴定工作,最后展示并推广研究成果。

2. 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前期、中期,分别设计问卷,通过调查,一是摸清学生现状,以便更有效的开展研究。二是及时了解研究状况,随机调整研究方向。

(2)实验法:通过多种问题导学方法的引导与培养,探讨形成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验证各种具体实施方法在学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①兴趣式问题导学法

兴趣式问题导学法旨在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们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那么学习的效率一定会大幅度提升。

②互动式问题导学法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同学们之间一定要注重彼此之间的互动,通过大家的交流、互动,问题的难点就会被剖析得更加深刻,大家对于问题的认识也就会更深更加透彻。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大家更易取长补短,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其他人的长处,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对于同学们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③提问式问题导学法

许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使是遇到了难题或者难点,也不会主动求助于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而这样的做法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是不可取的。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大家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同学们由被动变主动,数学本是一门探索的科目,我们要勇于去探索。

(3)个案研究法: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剖析,反思总结出一般性规律。

(4)行动研究法:聘请专家做指导,做到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分析等形式,及时获得信息,调整研究思路,加强研究的踏实性、达成度和有效度。

(5)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导学在高中数学新授课中的研究中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之成为可以运用、借鉴和指导的规律性东西。

五、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调查报告、结题报告);
(2)
教师开设相应公开课或讲座;
(3)
相关材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4)相关研究论文;

(5)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