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部分在昆同学又聚首》(大理胡云龙)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收藏图片 |
分类: 博友佳作 |
《纪实部分在昆同学又聚首》
(大理胡云龙)
2019年3月1日的昆明是个春和景明的好日子。
刚刚过完春节不久,大理一中老三届高一年级在昆部分同学及老友(杨立功、邓惠、李成斌、李友诚、马路祥、马月华、刘荣珏、杨安媛、张晓兰、马惠芬、胡云龙夫妇)应邀来到李晓霞新换的居室~西山区熙翥园银鹏大厦。
马路祥第一句话就是询问一月二十号在大理年级同学纪念知青下乡五十周年聚会照片的事。(请杨茂赏学长全带大理去了)
与往常一样说不尽离别情
,“忆往昔岁月稠”……

邓惠说起自己在金沙林勘与丽江、中甸的丰富经历,说到去西藏的旅游……
这是晓霞同学刚刚从远郊置换到西坝近郊的高层电梯房。亮一曲钢琴独奏吧。这些年晓霞真学出点名堂来了,一曲落下,大家热烈鼓掌。
我把几个房间扫视一遍,比她原住房开间与面积小了不少,(晓霞自称蜗居,今天不好多约人)不过自夫君老黎走后,独处这里安全、安静,居所功能足够了,我想起古人云:“家有千担,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夜需一榻”。
我特别关注卧室墙壁上那幅多年前由我撰写,一位业余书法家的墨迹。
壁上这诗嵌入了晓霞同学的全名,也融入了对她的祝福愿景。晓霞说,这回买她原住房的那位新疆人曾要求把包括这幅字画留下给他,晓霞说明这诗与字的来由与蕴含,引得双方一场大笑。
一直等到姗姗来迟的杨立功同学,
紧紧地握手,拉开了老人们智能手机导航功能的学习使用。
说起几位生病宅家的老同学,我问提起想再次探望挺进同学的事,马路祥说:“要是给他家去了电话,他早就整天操起心来了。”


马月华说我的微博高产,转发后自己民进的朋友圈,不少人都喜欢,在坐也有夸马月华画画得好,杨安媛、马惠芬歌唱得好。
上图左二起马月华、刘荣钰,下图马月华

我频频按动开门,抓拍聚会精彩瞬间(下图乐不可支的杨立功)
我也被在坐同学手机屏幕“拿下”(下图左一为邓惠)

午饭在附近西坝那著名的牛菜馆,频频举杯前拍一张合影(张宝泉摄)
上图左起杨安媛、张晓兰(游蕴松、马惠芬)
推杯换盏,人美共美,句句都是良好祝愿。其间我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李友诚在北京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杨立功在北京钢铁学院,张宝泉探亲来北京密云找当铁道兵的丈夫期间得杨、李二老同学帮助结下的深情厚谊……眼下,老伴张宝泉(下图右)马上起立给杨立功、李友诚敬酒感谢。
席间马路祥难得只喝红不喝白,因为频频来电话早有人约他晚上喝白酒。我们都赞美马路祥伟岸的军人身材与气质。
细心周到的刘荣钰取出她亲手烹饪的脆豆米给我们佐酒。
大家知道我近年老呆在大理,于是说起许多故乡的往事与同学
,说起大理派与昆明帮……说起杨立功的摄影技术高,攀扯出摄影大家~老影骨李友诚(下图左)来,
说他的成果辉煌,作品多多……问他现在还拍不拍……
有人问我在昆明几天,此时杨安媛起身有事告辞,有人说又去练歌了。
于是依依惜别,“扁担开花,各回各家”。
期待着,我们这些古稀老人的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