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2019-01-30 13:26:13)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情感

收藏

分类: 树人百年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李晓岑,1964年生,白族,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科技史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培养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40多名。从事科技考古、科技史和传统工艺研究。

    研究方向 1、技术史 2、中外科技交流 3、文化遗产学 4、传统工艺 毕业院校信息: 2004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获博士学位 男,白族,云南大理市人,1964年8月生,现为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研究员。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火箭专业,1990年7月硕士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2004年6月博士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和1998年连选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9年遴选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00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00年当选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2002年聘为广西民族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2003年当选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秘书长。2000年以后,主持云南省科委基金:"云南科学技术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民族问题类):"云南少数民族工艺技术研究"云南省科委软科学基金:"云南传统工艺的发掘和利用",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项目:"推进传统核心科技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 1995年,获广西高校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2000年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多次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1997年和1999年评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先进工作者。选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后,每年云南省政府人才培养引进办公室组织全省专家进行考核,成绩均为优秀等级。出版专著五部:《白族的科学与文明》(李晓岑),1997年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李晓岑、朱霞),1999年云南美术出版社。《中国铅同位素考古》(李晓岑),2000年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云南民族科技》(李晓岑、朱霞),2000年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术》(李晓岑、朱霞),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合作专著四部。发表50篇论文,包括《考古》、《文物》、《民族研究》、《历史研究》、《科学通报》、《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重要刊物。

    李晓岑研究员的代表作《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系统梳理了白族的科学文明史,阐述了白族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利用自然科学成就观照白族古代史,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马曜先生高度评价说:“(该书)最大的特点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并采用最先进的实验手段,对一个民族的数千年科学文明状况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出了白族史研究中的未有之境”。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李晓岑教授回乡探亲,2019年1月29日到大理市历史文化研究所
                               做公益讲座《南诏大理国天文历法探索》

       转发大理州南诏史研究会新会长李公的微信:
        李晓岑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民族科技史专家,尤其对南诏大理国、白族和云南民族科技史的研究成果卓著。李老师的讲座,对南诏史研究会进一步深化南诏大理国和白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敬请方便的理事和会员积极参与,谢谢!
     (注,李晓岑教授于1月29日(星期二)下午2时在古城武庙会内大理市历史文化研究所做精彩公益讲座。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大理一中何贵荣主任:“二十年前读过李晓岑教授的《白族的科技与文明》一书,我所写的书评分别在《云南政协报》、《大理文化》发表,后来李教授新著《南诏大理国科学技术史》出版后给我寄来了一本,虽然未获谋面,但心仪已久!李教授开拓了史学研究的视野,成果卓著,昨天(2月29日)在张锡禄教授的邀请下,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李晓岑作了《南诏大理国天文历法探索》的讲座。我最早到达会场,得见李教授,并认真聆听讲座,在互动中,我期望李教授以雄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功底,对古代印度与云南科技史进行对比研究!”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公益讲座上,祥云李寒秋老师^O^:白族民间根据多年的观察总结,发现了当地一些物候现象与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就把它们总结下来作为当地农耕种植的参照物,编成歌谣传唱,作为世代流传农耕民俗。如:
正月里采花无花采,二月采花嘛花正开;
三月里樱桃红似火,四月杨梅嘛满山开。
五月里石榴赛玛瑙,六月荷花嘛满池开;
七月里菱角浮水面,八月风摆嘛桂花香。
九月里菊花家家有,十月山茶嘛赛牡丹;
十冬腊月嘛无花采,还有梅花嘛斗霜开。
        白族历法以十二月为岁首,也是稻作农耕民族的传统习惯,与水稻种植关系紧密。俗话说“十分谷子九分秧。”白族先民发现秧田是培育壮秧的必要条件,秧田的肥瘦对水稻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每年秧田水面还有碎冰(秧田一般在一年四季都有长流水的山箐)就下田挖搅,让秧田在“樱桃开花”时节尽量的化浆育肥撒秧。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白族骄子李晓岑教授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王锋@李晓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理 祝贺李老师回大理讲座成功!@张锡祿 张老师辛苦了!

    李晓岑老师:“谢谢大家!今天的讲座是我一生的讲座中非常难忘的一次,家乡人民亲切、友善和对南诏文化的素养都让我感动,气氛真的很热烈。这一切,又使我鼓起继续研究云南特别是大理的勇气。”

        大理大学张锡禄教授:

        大理学子国际科技史领风骚        古城讲座再掀起新年新热潮

         昨天(29日)下午二时,大理古城武庙会历史文化研究所内新老听众云集,人员满满,本讲座微信《公告》引来几十位热心人。仅大理大学有十余位,来自文学院资深教授学者周锦国,民族文化研究院博士后颜文强,图书馆研究馆员何俊伟,医学院资深教授杨毅梅,大理研究院副研究员吕耀军,艺术学院杨云博士和她的团队还有汪德彪等。州孔子学会长赵绍时,南诏史学会长李公,龙尾古保学会会长罗刚等。从昆明、祥云等地有人专为聆听赶到。怕挤不到座位,大理一中何老师等早早赶来。何老师20多年前读过李晓岑教授的书,写过书评,讲座上得见真容。李晓岑祖籍大理阳河庄上末一带,与王希季家相邻,后迁居龙尾关。为教师世家。其父亲教过书。大伯、七叔、八叔都终身为人师,品德好,为人善良,有口皆碑。其父李万昌为人正直,喜南诏史。晓岑大学专攻数理,有工科专长。工作后,以云南大理地方民族史与科技史结合,成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民族科技史专家教授。他讲的《南诏大理国天文历法》,用新的现代物理的数学的角度研究唐宋时期的南诏大理国天文科学,史料充分,论述条理清晰,使听众耳目一新。次序井然。到互动交流环节,提问题者踊跃发言,李教授微笑着应答。
        2019年大理历史文化公益讲座有新的开端!前兩年是普及性的,今年起是较高端。将有一批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交流,大理的学术更加繁荣兴旺!


                                阅读延伸:    李晓岑教授论文论著

代表性论文论著

专著:

1、李晓岑:《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李晓岑、朱霞:《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3、李晓岑:《中国铅同位素考古》,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

4、李晓岑、朱霞:《云南民族科技》,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5、李晓岑、朱霞:《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术》,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

6、李晓岑:《南诏大理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2010年。

7、李晓岑、韩汝玢:《古滇国金属技术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

8、李晓岑:《云南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2013年 。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合作专著


9、华觉明、李晓岑、唐绪祥:《中国手工艺·金属采冶与加工技艺》,大象出版社,2008年。

10、马曜、李晓岑:《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11、李晓岑:《白族文化大观》(第6章、第8章),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

12、李晓岑:《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天文历法卷》,第10章,广西科技出版社,1996年。

13、李晓岑:《中国古代铜鼓科学研究》,第2章,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学术论文


1、李晓岑:《谈白族古代造纸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1990年,第5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199页 。

2、李晓岑:《云南回族学者马德新及其天文学成就》,《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 1990年,第5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74-81页。

3、李晓岑:《关于开展白族科技史研究的问题》,《白族学研究》(云南),1991年,162-164页。

4、李晓岑:《铜鼓起源研究》,《研究集刊》(云南),1992-1994年连载。

5、李晓岑:《中国纸和造纸法传入印巴次大陆的路线》,《历史研究》(北京),1992年,第2 期,130-133页。

6、李晓岑、李志超、张秉伦等:《云南早期铜鼓矿料来源的铅同位素考证》,《考古》(北京),1992年,第5 期,464-468页。

7、李晓岑:《商周时期中原青铜器矿料来源的再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1993年,第3期,264-267页。

8、李晓岑:《南诏大理国的几项科技成就》,《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54-58页。

9、李晓岑:《滇东北,中国冶金之发源地?》,《云南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77- 83页。

10、李晓岑:《回历〈寰宇述要〉研究》,《中国科技史料》(北京),1994年,第3期,3-10页,第1篇。

11、李晓岑:《白族天文历法研究》,《民族研究》(北京),1994年,第2期,102-112页。

12、李晓岑、徐人平:《数理统计方法在科技考古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2期,63-68页。

13、李晓岑:《南诏大理国冶金技术述论》,《思想战线》(云南),1995年,第1期, 81-87页。

14、李晓岑:《徐霞客的地理学思想及其未来意义》,《自然辩证法通讯》(北京),1995年,第3期,42-47页。

15、李晓岑:《关于中国铅钡玻璃的发源地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1996年,第2期,144-150页。

16、李晓岑:《明代白族学者杨士云的天文学成就》,《云南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75-80页。

17、李晓岑:《中国金丹术为什么没有取得更大的化学成就--中国金丹术和阿拉伯炼丹术的比较》,《自然辩证法通讯》(北京),1996年,第3期,82-86 页。

18、李晓岑:《明清时期云南冶金技术研究》,《中国西南文化研究》,1997年,第2辑。

19、李晓岑:《云南少数民族的造纸与印刷技术》,《中国科技史料》(北京),1997年,第1期, 3-11页,第1篇。

20、李晓岑:《云南不是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85-88页。

21、李晓岑:《明清时期白族学者的天文学成就》,《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

22、李晓岑:《云南青铜时代金属制作技术》,《考古与文物》(陕西),1999年第2期,52-57页。

23、李晓岑、朱霞:《鹤庆的三个金属工艺村》,《白族学研究》,1999年九辑,137-141页。

24、李晓岑、李晓天:《云南镍白铜之谜》,《云南文史丛刊》,1999年第3期,50-54。

25、李晓岑:《元谋人的年代及有关问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献礼论文集》,1999年,314-317页。

26、李晓岑:《关于玉米是否为中国本土原产作物的问题》,《中国农史》(南京),2000年第3期,102-107页。

27、李晓岑:《云南少数民族天文历法概述》,《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73-79页。

28、李晓岑:《九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民族类学科在云南的运作及分析》,《云南社科动态》2000年3期。

29、李晓岑、朱霞《关于亚洲传统造纸的发源地问题》,《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6期,61-65页。

30、李晓岑:《从铅同位素比值试析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考古与文物》(陕西),2002年3期,61-67页。

31、李晓岑、韩汝玢:《八塔台青铜时代墓葬出土金属器的分析鉴定》,《曲靖八塔台与横大路》,235-241页,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

32、李晓岑:《纳西族的手工造纸》,《云南社会科学》, 2003年3期,71-74页。

33、李晓岑:《云南的斑铜与乌铜走银》,《中国科技史料》(北京),2003年第2期,158-165页。

34、李晓岑:《阿昌族的制铁技术及相关问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2期,28-33页。

35、李晓岑、韩汝玢、蒋志龙:《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文物》(北京),2004年第11期,75-85页。

36、李晓岑、韩汝玢、杨帆:《昆明羊甫头出土金属器的初步研究》,《昆明羊甫头墓地》,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6月,996-1009页。

37、李晓岑:《云南藏族几项传统工艺的考察》,《第七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22-229页,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

38、李晓岑、韩汝玢:《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铜器的技术分析及其年代》,《考古》(北京),2006年7期,80-85页。

39、李晓岑、韩汝玢:《古滇地区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云南文物》,2007年第2期。26-34页。

40、李晓岑:《四川德格县和西藏尼木县藏族手工造纸调查》,《中国科技史杂志》(北京),2007年2期,155-164页。

41、李晓岑:《云南印刷业的开端问题》,《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第3辑,民族出版社,2008年。624-629页。

42、李暁岑:《云南省德钦チべツト族の伝统的消失型鋳造》(滨慎一訳),《石笵を用ぃた鋳造の研究》,日本奈良県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 アヅア鋳造技术史学会.日本大阪,2008年,P106-113。

43、李晓岑、张新宁、韩汝玢、孙淑云:《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墓地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考古》(北京),2008年8期。76-90页。

44、李晓岑、韩汝玢、孙淑云:《云南楚雄万家坝出土铜、锡器的分析及有关问题》,《文物》(北京),2008年9期。87-94页。

45、李晓岑、贠雅丽:《滇西和滇南几件铜器的科学分析》,《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65-67页。获《大理学院学报》2008-2009年学术论文1等奖。

46、李晓岑、贠雅丽、黄健、陶宏:《四川省自贡市清代井盐钻井工具的初步检测和分析》,《盐业史研究》(四川),2009年,第2期。56-58页。

47、李晓岑:《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手工造纸调查》,《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第147-153页。

48、李晓岑:《早期古纸的初步考察和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59-63页。

49、Li Xiaocen,Yun yali,Han Ruibin,Min Rui:A scientific study of artifacts unearthed from the Haimenkou site ,Yunnan Province, Materials & Civilization, pp42-43,BUMA-VII, Bangalore, India, September, 2009.

50、李晓岑、员雅丽、韩汝玢:《云南呈贡天子庙和呈贡石碑村出土铜铁器的科学分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年第2期,60-64页。

51、李晓岑、韩汝玢:《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出土铜器研究》,《考古》(北京),2010年第7期,87-92页。

52、李晓岑、李云:《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火草布纺织》,《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64-67页。

53、李晓岑、袁凯铮、叶星生、华觉明:《西藏铜佛像制作"昌都工匠群"的考察》,《中国藏学》(北京),2010年第3期,68-75页。

54、李晓岑:《甘肃汉代悬泉置出土古纸的考察和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期,7-16页,第1篇。

55、李晓岑、员雅丽、刘杰、李穆斌:《云南祥云红土坡古墓群出土金属器的初步分析》,《文物》(北京),2011年第1期,83-96页。

56、李晓岑:《浇纸法和抄纸法--中国大陆保存的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自然辩证法通讯》(北京),2011年第5期,76-82页。126页为Summary。

57、李晓岑、郑渤秋、王博:《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古纸研究》,《西域研究》(新疆),2012年第1期,62-68页。

58、李晓岑、赵凤杰、刘成武、康利宏:《云南省曲靖市平坡墓地出土铜器的技术分析》、《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29-34页。

59、李晓岑:《陕西扶风出土中颜纸的初步研究》,《文物》(北京),2012年第7期,93-96页。

60、李晓岑、员雅丽、李穆斌:《云南祥云检村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初步分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上海),2012年第4期。18-24页。

61、李晓岑、王辉、贺超海:《甘肃悬泉置遗址出土古纸的时代及相关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2012年第3期。277-287页。

62、李晓岑、赵凤杰、李飞、张合荣:《贵州银子坛墓地出土铜锡器的初步分析》,《中国文物科技研究》(北京),2013页,第2期,74-78页。

63、李晓岑、贾建威:《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写经纸的初步检测和分析》《敦煌学辑刊》(甘肃),2013年,第4期,第126-134页。

64、李晓岑、赵凤杰、刘成武:《横大路墓地青铜时代铜器技术初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期,17-20页。

65、李晓岑:《中国手工艺走向复兴?》,《自然辩证法通讯》(北京),2013年,第6期,第74-80页。

66、李晓岑、贾建威:《西夏古纸的初步检测和分析》,《西北民族研究》(兰州),2014,第1期,123-128页。

67、李晓岑、员雅丽、和桂华:《云南德钦永芝古墓葬出土铜铁器的初步分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北京),2014年第5期,第148-154页

68、李晓岑、郭金龙、王博:《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古纸的初步研究》,《文物》(北京),2014年第4期,第105-107页。

69、李晓岑:《崇圣寺塔的年代问题》,《2013崇圣论坛论文集》,44-47页,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年。

70、李晓岑:《祥云青铜文化的技术研究及相关问题》,《纪念大波那铜棺出土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60-65页,2014年,云南祥云。

71、李晓岑、苏君川、杨伟林:《祥云红土坡出土铜器的再研究》,《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1-6页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