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2018-10-06 19:39:34)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学博文
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偶然在网络中读到这样的句子:“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初读的感觉,这一联很精巧,很雅致,却没有把它背下来的想法,以致在头脑里形成了另一种概念:“有致,无聊”,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句型呢?头脑里的观念,直感是,蝴蝶翩翩起舞,一遇轻风,它的形态显得更轻灵,更幽雅;而当没有月亮的时候,人感到无聊也是常理,这也是一般的思路形成的句法。因为蝴蝶是看得到的,人是有感情的,正面下笔应是如此。

可是,把自已头脑里形成的句子与原句对照一下,我蓦然发现,自己错了。和原句对比,虽然罗列的意象都是一样,由于句法的出入,意境却有天壤之别。接着,我不禁对这个对子细加品味,也就是重新认真的读一读:

风月,(所谓“虫二”----風月無邊。)是詩家常常要接触的題材。风,本身是看不见的,它要借形于其它事物,风过水面自成文,文,即纹理,看得到;读“风到杨柳边”这样的句子,就可以想像到杨柳婆娑摇曳,杨柳依依。风有致,“致”在这儿可解释为:情趣兴致,雅人深致。《集韻》也另有注:又態也。《水經注》茂竹便媚,致可翫也。“致”是指事物“美的形态”。

这个“有致”的风,当然不是狂风,也不是凛冽的朔风。它是柔和的,曼妙的氛围。“蝶来”包涵的信息量可圈可点:蝶来,蝴蝶来到柔和,曼妙的舞台,舞态更加轻盈,在春之旋律中投足舒袖,挥洒自如;蝶来,是因为感受到花的气息,“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蝶来,缘自它特有敏锐的感觉,它感觉到这儿的“风”是香的,“蝶来风有致”给人们这么多形象的细节,诗人的兴致情趣从无形变为有形了。

“人去月无聊”所表示的信息量就更多了,

聊,在这儿可解释成“依赖,凭藉”的意思。大家都知道,物本无情,人求聊赖,月亮本无心,也不会在乎“人”的想法,月无所思是实际,有聊无聊都不算一回事。它昏旦循环,周而复始。但是,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拨人,钟情于月亮,找月亮倾心事,对月亮闲聊,久而久之,月亮也习惯了对着这拨人,随他们悲欢喜乐,用玲珑剔透的眸子看着他们,有他们在的时候,月亮就觉得充实,有凭藉,无情的月亮也发生了情愫,想一想,当这拨人离开的时候,顿失依凭,失落的感觉可想而知,月亮也觉得百无聊赖了。

“人去”是相对于“人在”,而“人”就是指这一拨人,不管是男是女,有点傻兮兮的一拨人:有“低头思故乡”的,有“千里共婵娟”的;有“对影成三人”的舞者,有“月满西楼”的伫望者;也有嘴里喃喃自语,一会儿双手作推门势,一会儿屈了手指做敲门状,以至撞了官轿而浑然不觉的,试想,窥此情状能不忍俊不止呢?这类事太多了,我想连月亮都记不了那么多,而“人去月无聊”就特别形象地反映这拨人的情思,所以就有不少这拨人喜欢它。

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一联是出自清朝常州 赵仁叔,据说,他的诗作传世也就这两句了。

一位中华诗词学会的高层从藏克家口中接受了“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这一对联,有这样的感想我听罢,真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把无形的写成有形的,把无情的写成有情的,写蝶写风写人写月,实际上是写诗人自己。物,人化了。人,诗化了。当时,我写诗词虽然偶有可取,但是思想尚未完全解放,总是偏于写政治题材,出语太直太硬,缺的正是“情趣”二字。此后,我的诗风发生了变化,朋友们认为我的山水诗尚不乏味,与“蝶来”的影响大有关系。臧老可谓循循善诱,我也可谓善于举一反三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