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回忆1980年高考

(2017-06-06 22:34:37)
标签:

转载

分类: 树人百年
原文地址:回忆1980年高考作者:大理

回忆1980年高考

    2014年是84届(80级)大学生毕业30周年,人们都在筹划着各种各样的聚会活动。作为本届大学生,此时写文回忆一下当年的高考也很有意义,无疑,高考是大学生们一生中最难忘的大事。

    1980年,高考即将来临,同学们都在全力复习功课,准备迎战。考前最后阶段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每个学生都不敢懈怠,当时的心态就是:成败在此一举,考好了进大学,考不好回家种地。

    80年山东省有50多万考生,全省大学本科、专科及中专加在一起招2万人,升学率为4%。这形势明摆着,别说考大学,就是考个中专都不易。

    我读书的郓城一中,是山东省重点高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农村。能考上大学或中专,就能脱离农村,成为吃国粮的公职人员,考不上,只能回家当农民。

    面对高考,每个人心里都没底。考前我经常和同学讨论前途,有的表示:“考的好,我想报北京的八大学院,考的一般,我就报专科学校,只要能考上就行。”还有的说:“考得好就报军事院校,因为家里困难,进军队院校不用家里负担。”还有的惶惶然不知所措:“看看再说吧,谁知道怎样?”。总之,每个同学的状态不同,打算也不同。

    我也有自己的打算:倾向于报军队院校,比如武汉海军工程学院就很好,一进去穿海军服,家里没负担,一毕业就是排级干部,回到农村老家也是令人羡慕;当然报北京的八大学院也不错,比如北京钢铁学院、北京航空学院等,牌子就很硬气;再不行,进菏泽师专也可以。

    一段时间煎熬之后,终于,高考来临了。7月7~9日,一共考3天,每天2场共6场,每场2个小时,全国统一试题,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英语6门,每科均100分。因为英语是第一年考试,30%算入成绩,因此,满分是530分。

    进入考场时,心里很平静,没有激动,没有害怕,但很严肃。考场监督很严,有两位监考老师不停的转悠,盯着每一位考生。省教育厅派来的监督员也经常来巡查。考场鸦雀无声,考生们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做着题目。这是精力最集中、效率最高的时刻,一门考完再准备迎接下一门。

    我专心做着每一道题,每个科目都比较顺利,发挥基本正常,没有出现别扭的地方。

考试内容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作文。作文占40分,题目是“读达芬奇画蛋有感”。试卷中给了一段故事,大约500字,讲述了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他从各个角度画鸡蛋,画了1000多个,最后把鸡蛋画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面对这个考题,在只有30分钟的时间内写一篇作文,要写好是不容易的。我清楚,此类作文如果核心观点跑偏,即使用语再华丽也得不到好分数;如果观点抓的正,即使语法有点欠缺也能得到好的分数。思考了2分钟,脑子一闪,顷刻间一个大致轮廓勾画完毕,立即开始书写。记得我的中心观点就是:做事情要认真、仔细、深入、刻苦,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经过艰苦细致的努力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我们年轻人需要用达芬奇画蛋的精神对待工作和学习,才能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贡献。我的作文大约800字,应该说核心观点没有走偏,结构、逻辑也比较合理,用语不算华丽,比较朴实,但表达较准确。总之,我觉得发挥的还算可以。

    考试结束了,心里无比轻松,这种轻松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打起行李回到老家,干干农活、赶赶集,到瓜地里转一圈,或抱一本“三国演义”在池塘边的树荫下阅读,有时也捉知了、捣马蜂窝,跳到河里打水仗,温习一下儿童时的顽性。尽情享受着农村的田园风光和自由、清闲、安逸的生活,高考的事忘得干干净净,不愿意再触及这个沉重的事情。

然而,家长和乡亲们却十分关心我的考试情况,经常问这问那:“考的怎样?有希望吗?”,“什么时候知道结果?能考上师专吗?”等等。对于这些关心,我只能漫不经心地随口应付:“不一定,也许能考上,也许…,看看吧!”。

快乐的20天很快过去了,一天早上,突然,一个大大的、重重的问号扣动了我的心弦:“你真的能考上吗?考不上怎么办?”这个问题,最终逃不过,还需要自己去面对。此时,我才开始认真进行了反思和评估:论发挥,考试发挥正常,根据平时的经验应该能得到较好的成绩;论实力,在学校里我是尖子生,每次大考总是前几名;论学校,我们郓城一中是实力非常强的省重点高中,如果我这个发挥正常的省重点高中的尖子生再考不上,那还能有几个考得上?想到这些,我心里坦然了许多,坚信自己不会落榜。

很快,高考成绩下来了。班主任见到我很高兴,说:“你考了444分,很不错”。我非常高兴,像一块石头落了地,问:“老师,怎么填报志愿?”,班主任毫不客气地说:“当然报北大”。我有些犹豫,怕“前头擦了,后头塌了”。之后,校长也动员我报考北大,帮助分析了情况,认为没问题。就是这样,我第一志愿填报了北大,如愿被录取。

    1980年,郓城一中高考获得大丰收,一类大学(教育部重点)43人,二类大学(普通大学)100多人,13人进入北京各大院校,其中北大5人;升学率达到60%,远远高于4%的平均升学率,位列鲁西南10县第一,不输与省会济南的重点高中。辉煌的战绩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在考大学异常困难的时代,郓城一中被人们视为“大学生的摇篮”。

    回顾往事,高考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那是高中的结尾,是大学生活的开始;那是最紧张的时刻,是艰苦奋斗的时刻,是青春闪光的时刻;那是给人以幻想和希望的时刻,是收获的时刻,是人生中一段最具价值的时光。高考对人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