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鹤庆白依族之二 201504


标签:
旅游娱乐历史文化情感 |
分类: 走过大理 |


闯入上萼坪,纯属意外。还没等我回过神,从山脚和山头飘飞过来的云雾就入骨,入心,洗去尘俗的杂念,把我托举到另外一个美妙的世界,如梦如幻,似乎羽化成仙。
闯入上萼坪,也非意外。在滇西北高原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像蜜蜂一样勤劳而富有智慧的民族,叫白依人,属于彝族的一个支系。之所以把她们比作蜜蜂,是因为他们安居在这里跟蜜蜂有关。据说,他们的祖先是在一只蜜蜂的引领下,才来到夸萼山繁衍生息,延续血脉,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安乐生活。另外,白依女子头上戴的头巾,身上穿的服饰,犹如蜜蜂,特别是那用长长的腰带束出来的细细的蜂腰,看一眼就会让人迷醉。对白依人,以及其所居之地,我早有所神往。
上萼坪地处金沙江畔的山腰上,江面上的雾气往上升腾,就把白依人的村寨拥入怀中。
在上萼坪,城里能吃到用到的东西,这里一样不缺。村民们骑着摩托,开着车子,不用多长时间,就能下山,把江边街子上的货物拉回来。倒是这里的有些东西,城里人望尘莫及,永远只有羡慕的份儿,比如:清新空气、原生态瓜果蔬菜以及纯朴厚实的民风。上萼坪,就像隐身于尘世之外的处子,静如秋水,净如冰雪,靠近前,得先把身上的俗气拍打掉,否则难以走进她的心里。
我们住在上萼坪村党支部书记的家中,感觉无比惬意和自在。他家在一个山坳里,周围只有两户人家紧挨着,一点都不拥挤,想怎么扩展都可以。整个院子掩映于一片绿浪之中,抬头,即可望见山头的崖壁,眨眼的功夫,崖壁上的云雾就飘到院子里,飘进饭桌上的碗里和杯里,然后被我们饮食到体内。书记的小孙女一点都不怕生,挺逗人喜欢,长得又漂亮,眼睛水灵灵的。
朋友是摄影家,来上萼坪,就是为了猎取美景。他带着长枪短炮而来,我带着一颗在尘世漂泊得有点疲惫的心而来;他想把大美呈现给观众们,我想把那些负重的东西消融在山水之间。第二天早晨,我们匆匆吃过早点,便来到能一览金沙江流水形成的太极图的一个山坡上,不顾山路的湿滑。
远处的云雾弥漫在金沙江的太极图上,若隐若现,似乎真有高人在那里修道,不禁让我产生几分痴想,也为自己之前的很多俗念感到惭愧。还陷于痴想中,云雾就从江中,从山顶飘过来,把我们完全笼罩在里面,眼睛只能看见四五米之内的松树和草地,而且还是朦朦胧胧的。叮当叮当的铜铃声从云雾中传来,悦耳动听,打破山间的宁静。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凭自己在山村成长的经验,可以断定是上萼坪的村民们赶着牛羊上山放牧。随着铜铃声而来的是白依调子,犹如天籁,把心彻底灌醉。早就知道,白依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如清泉般清亮,他们的舞如白云般飘逸。如今亲耳所闻,亲眼所见,果然名不虚传。云雾散去,又聚拢,我们被反复洗礼,觉得身子越来越轻,一时分不清楚是在天上,还是人间。
白依人的火草衣独具特色,格外吸引眼球。火草衣出自白依女子之手,从采火草,到搓线、织布,再到缝制衣服,都是自己完成,可见她们双手之灵巧。要缝制一件火草衣,需要到山坡上采无数片火草叶,需要搓无数根火草线,需要熬好几个夜晚,但她们乐此不疲,可见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艰苦生存环境的无畏精神。现在日子好过了,她们不用再去采火草、搓线、织布、缝制火草衣,拿钱就能买到用机器缝制衣服,她们的传统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是欣喜之余的无奈叹息。
书记的女儿约来村里的一个小姑娘,围坐在火塘边,拉起裤脚,为我们再现了白依人用手在大腿上搓火草线的情景。尽管这种演绎有些造作和不完整,可还是让我不禁为之着迷,为之动容。看着一根根火草线在她们的手脚之间不断地拉长,我的心有一种被俘虏的感觉,而这种俘虏是甘愿的,是幸福的。黑夜在火塘里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我紧紧地拽着火草线的一头,手心直冒汗,没有一点睡意。
走过大理鹤庆 |
|
【点睛】坐落在云贵高原重山怀抱中的大理,素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景著名,大理鹤庆县的彝族和白族常年生于兹长于兹,与自然融为一体,并将自然之美融入到自己的服饰中,演绎出笑靥如花的民族风情。 (图/林海 文/路迦、又凡 )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端、云岭山脉以东,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这里共同居住着汉族、白族及彝族、傈僳族、苗族、回族等民族。图中的白依人就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白依人共有5700多人,聚居在河东、五星、南坡、上萼坪四个村民委员会的46个自然村,隶属大理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关于少数民族的美丽传说在大理鹤庆数不胜数,白依人和他们的火草布衣就是其中之一。
http://p3.img.cctvpic.com/20110520/images/1305869242073_1305869242073_r.jpg<wbr><wbr><wbr>笑靥如花的民族风情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年轻的母亲在田间劳作,她睡在田埂上的婴儿忽然被一群蜜蜂掳走了。母亲一路追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去了,母亲悲痛欲绝,最后化为茁壮坚韧的火草。为了纪念这位母亲,白依人便将部族迁移到了她变成火草的地方,并将火草织成了火草布,用火草布做成火草布衣,火草布衣也是白依人必备的嫁妆。
http://p3.img.cctvpic.com/20110520/images/1305869258658_1305869258658_r.jpg<wbr><wbr><wbr>笑靥如花的民族风情
白依人的火草布衣,男女有别。男的穿火草布长衫、长裤,腰系蓝布腰带,头上用黑布或蓝布从里到外缠绕成包头,腰间挎一把带木套的砍柴刀于右侧。男女都肩挎一个麂皮包,包上系有数串匙链。
http://p3.img.cctvpic.com/20110520/images/1305869268290_1305869268290_r.jpg<wbr><wbr><wbr>笑靥如花的民族风情
在白依人的神话故事中,有白依女人会飞的情节—心灵手巧的白依女人于纺线织布中渐渐长出翅膀,每每飞到深山里采摘火草,回家继续纺线织布,而不会纺线织布的男人常年在田里耕作在山上打柴,变得呆笨了。为束缚女人的翅膀,他们受马蜂调唆,诱骗女人系上长长的腰带,腰带一系,翅膀束住了,女人再不能飞。但为了美,她们终于宁愿束住翅膀,直到今天,白依人妇女服饰中仍然有长长的腰带,束得每一个白依女子的腰都特别细特别美。
http://p3.img.cctvpic.com/20110520/images/1305869280929_1305869280929_r.jpg<wbr><wbr><wbr>笑靥如花的民族风情
白依人个个都是音乐能手,尤其是白依男子,音乐才能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能被心爱的姑娘选为如意郎君,马虎不得,所以白依男子拉二胡、吹笛子、吹唢呐、唱歌,样样都到手擒来。此外,吹唢呐也是白依人的谋生手段,外地在举办喜事丧事的时候,都愿意让白依男子来吹唢呐,这已经成为了世代沿袭的惯例。现在的白依人已经把唢呐发扬光大,各地的文艺汇演中,电视晚会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鹤庆县六合乡也因此成为了“唢呐民歌之乡”。
鹤庆白依族相关文史资料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彝族夸恩斯支系(白依人)及相关支系社会语言学方言调查》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