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应天府柳树湾确有其名
(2014-10-04 14:21:29)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收藏 |
分类: 七彩云南 |
在我记忆当中,我家族世居大中国云南保山县瓦房乡党东村,确切地址是党东村的横路上方。很小的时候,就听我的爷爷说,我们家是从南京来的,祖籍就在南京柳树湾。那为什么要从南京来,怎么不回南京去?我这样不停地问着爷爷。我爷爷告诉我说“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我也是听我的爷爷说的。
明故宫里的环保碑
《疏通沟渠碑》
万历四十年九月初九日建立
从这段碑文说明:明代的南京应天府确实有柳树湾的地名存在,而且就在明宫城附近。《明宫城图第十》,上面标有“东城兵马司”、“太医院”。将碑文与宫城图一对照,说明柳树湾的位置原在东城兵马司与太医院之间,正与现在的石门坎相去不远(筑城后由城墙隔开)。至此明白,“高石坎”应为今“石门坎",柳树湾即在今天的城东南角。
从该碑的内容看,它首先是一块疏通沟渠,治理水患,改善地区居民生活环境的环保碑。涉及的范围是:按现在的街道名称来说就是御道街、后标营和南京城墙的东南角所围成的一块长方形地域。该地域在洪武二十五年后是明朝十大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所在地,她们分别是: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在这六部的东面:翰林院、詹事府、太医院、东城兵马司也是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皆西向。既然是政府部门所在地,而且工部也位列其中,供排水系统肯定是比较完善的。从排列看工部和东城兵马司在所有机构的南端,而洪武岗就应在洪武门一带的高阜之地。自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而南京成为留都后,这一带的政府部门就形存实亡了,在后来成为明万历首辅大臣朱国桢的《涌幢小品》中写到:“南院(南京翰林院)列宗人府上,太祖右文之意可见。岁久塌坏,名为衙舍,木石俱尽。己亥(万历27年)年,余以使事过南中,密往视之,荒地亩许而已”。可见到了万历40年,这地域不但衙舍破败,而且***杂居,供排水沟道堵塞,经常水患不断。有关部门才查看水情,找到了下水之处,而这些沟洞无疑是洪武时期所作的地下排水工程,自此这里的水患得到解决,并立此碑以示后人。可以这样推断,明故宫范围内的地下肯定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排水暗沟,去年在西安门和干清宫东施工中发现的巨大排水涵洞就是两例。只不过大部分地区都已高楼林立,无法考察罢了。
南京柳树湾大石坎(今高石坎),是云南人说不完的话题,是云南人心里的牵挂,是云南人寻根的情结。
南京日报报导编者按:消失千百年的二十三个南京老地名,日前在市地名办及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复活,正式向社会推荐重新启用》。地名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积淀着历史、风俗和文化。这二十三个老地名背后,都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即日起,本报和市地名办、市行政区划地名协会联合推出“南京老地名、城市新名片——来自首批推荐重新启用的二十三个老地名的报导,在此次推荐重新启用的二十三个老地名中,有一个叫“柳树湾”的地名,证明柳树湾的存在。
关于云南现今居住着的汉族从何移居而来,有很多文章都这样提到: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命令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大将从南京率大军三十万出征云南。公元1383年,平定云南后,朱元璋很赏识沐英,又念其功劳无比,便派沐英率数万众留在云南镇守疆土。为了巩固疆域,促进云南的发展,洪武十五年前后,沐英亲自回到了南京,在南京广招工匠,随着自己远赴云南屯田垦荒,兴修水利,世居云南。
其次,又因柳树湾紧靠明朝皇宫的东南部,属于皇城禁地。因此,在这一片居住着的居民,成为朱元璋的心头之患。还有一些让朝庭很不放心的官员、商贾以及那些犯了罪或被强行加上罪名的人,统统都被发配充军到了云南这块不毛之地。就这样,居住在柳树湾一带的居民就自然成了移民的主要对象了。
走遍云南三十八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要询问云南的汉族人来自哪里,三千***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来自“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
当时朱元璋为开发和巩固边疆,决定征大批工匠去边疆垦荒、置业。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明陵说,这些居民大多去了现在的青海、甘肃和云南等地,直到今日,那里还有不少居民仍保留着不少南京人的习俗,每年到了一些重要的纪念日,有的还会面向东方,即南京方向,三跪九叩。
如今,柳树湾高石坎(即今石门坎)已经是处于南京城繁华的闹市区了,每年都有不少云南人去南京寻根。而很多云南人从小就对“南京”这两个字很耳熟,见到南京人也自然地有一种亲切感。
无论我们来自哪里,无论是谁把我们的先祖带到这里,我们都应该看到:云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云南正在与发达的南京及中国东部地区一样,随着中国的改革前进方向,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对于先祖居住过的柳树湾和高石坎(石门坎),我们可以为它今天的发展摇喊助威,并亲切地说一声——南京,你好!
-
标题:《南京应天府柳树湾确有其名》
地址: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0904/show1444157c17p1.html
前一篇:吴棠:名师刘钦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