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6-06-14 15:11:44)分类: 天津北辰北仓二中 |
首先,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不同角色的关系,对被管理的学生个人或集体施加心理影响,调动其积极性,发挥能力并引导其方向,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所谓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就是要与学生保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知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以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爱,并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美的享受,在兴奋中提升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这样,学生对老师有了亲近感,他们就不会在感到老师和学生处与对立状态了,也就不会抵触学习或者对学习有巨大压力了,也就不会想到轻声自杀等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了。他们会主动参与学习,敢于争辩,最终学生的思维得到内化,潜能得到发展,情感更加丰富,心里更加健康。
其次,挖掘教材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深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处处渗透着心理健康要素,我们只要对课本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教学《珍爱生命》一课时,要让学生感受大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珍惜自身生命的同时更要主动的去关爱他人的生命安全。高中政治教材特别是《哲学与生活》中的许多知识点直接与教育有观,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例如在唯物辩证法中,教育学生正确评估自我,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心理问题,即主观认识自我、他人和事物,这导致学生产生自大或自卑心里,不能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学生明白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树立唯物态度,把从实际出发的要求深入的自己的内心世界,渗透到平时的学习、待人、处事中,从而在生活学习中自觉的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客观实际上,客观的分析周围的人和事,正确的评价自己,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再次,老师要有时代的敏感性和创新思维。教师开朗、大度、诚挚、宽容,富有创造,学生的心理也会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健康发展。如:我在提问学生问题而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我没有去批评学生而是对学生讲解分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让学生看到遗忘曲线后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并把“忘记”这个词幽默的说有忘有记吗,学生感到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时我再让学生高度快速的识记刚才提问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效率就提高了。同时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包括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心理辅导的一般过程,方法,与家长等其他教育资源的沟通合作技能等。依据现代的教学发展性目标,教育要促进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而且要了解学生各种心理发展规律,学会观察他们,评估他们的发展水平并及时加以辅导。我们只有掌握了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再加上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最后,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赋予学生心里自信。俗话说“拥有自信心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前提”,“没有自信便会失去一切”,因而,我们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帮助他们解决心里顾虑和困扰。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疲劳、紧张、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的进行调试疏导,并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能使学生较长时间的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从而有效的从事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