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深山古刹汉代古银杏树桐柏清泉寺

标签:
转载 |
![[转载]深山古刹汉代古银杏树桐柏清泉寺 [转载]深山古刹汉代古银杏树桐柏清泉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清泉寺周围山岗沟壑谷地生长着马尾松、杉树、梨、桃、杏、椿、桐、油桐、栎等各种植物,还有丹参、血参等中药材。农户除养猪、牛、羊、鸡等家禽外,山上还有野猪、野兔、狼等野生动物。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石灰岩、大理石、花岗岩等。
一、清泉寺旅游资源特色;
(1)山青水秀、翠竹幽静。
清泉寺东西北面,三面环山,山峦起伏,异峰突起。从山下到山上梯形似的山岗谷地,气势磅礴。寺庙东面泉水叮当,西面竹林丛生,南面千古银杏树高大冲云天。整个寺院环境清静,尤如世外桃园,体现了“禅宗无为”的意境。以“深山藏古寺”而闻名遐尔。
(2)千古第一银杏树,林茂树奇堪称一绝。
鸿仪河镇北朋庄歇马岭的清泉寺,矗立着1棵雄伟挺拔的古银杏。胸围7.02米,树高27.5米,冠幅24.6米。树旁还立有1尊雍正11年《重修清泉寺庙碑记》,碑文记有:“粤稽桐邑之西60里,有古刹清泉寺,其庙前银杏之高大,几越千年之遥,观其形势,四面环山,相连木成荫,而众鸟栖息,竹林茂树,群雀噪焉……”。从碑文来看,雍正11年(公元1733年),这棵银杏,已是参天巨树。清乾隆《桐柏县志》记载:“清泉寺,在白草铺北,山下有泉水环绕,寺后有银杏一株,高耸苍古,不记历年。”相传汉刘邦起义,曾在清泉寺,当时刘邦抱搂不住,所以当地村民称之为“汉白果树”。
银杏树是我国著名的“活化石”植物。银杏科植物发生于3万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到中生代三迭纪和侏罗纪种类繁盛,有15属以上,仅银杏属就有20多种,分布遍及全球,成了银杏类植物的“黄金时代”。到了白垩纪后期及新生代第3纪逐渐衰亡,至第4纪冰期后,世界广大地区的银杏均已灭绝,仅在我国有子遗银杏一种幸存。
早在3千年前就把野生银杏引种为栽培的银杏了。秦汉时期,在长江、淮河流域各地均有种植,到唐代,银杏已遍及中原,常耸立于庙宇禅院之中,气魄雄伟,姿态壮丽。寺庙僧尼把银杏尊称为“圣树”。将种子敬名为“佛果”。传说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氏复姓公孙,也称银杏为“公孙树”,也有说它是公植树而孙子得食。因而称为“公孙树”。
二、旅游资源评价。
清泉寺旅游资源秀丽怡人,自然景观丰富,群山环抱,鸟语花香,泉水、古树、吸水石、钟乳石巧妙结合;人文景观寺院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深厚,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而经济开发价值很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交通方便、四通八达。
清泉寺位于桐柏县淮源镇鸿仪河村北山上。312国道,宁西铁路自东至西贯通,过境长途客车四通八达,县内短途旅游班车30分钟一趟。为发展桐柏淮源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地理位置优越、景点景区相互依存。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绵延于巍巍桐柏山脉中段的豫鄂两省交界地带,距桐柏县城3公里。景区内有水濂洞、淮源庙、桃花洞、太白顶等各具特色的景区。有大小名峰数百座,山泉溪流58条。景观特色被称为山川秀丽,层峦叠嶂、森林茂密,动植物十分丰富。还有天然的原始森林公园,使淮源风景名胜区闻名遐尔。
桐柏山是我国四渎之一的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夏商以来,历代帝王派员到这里祭祀淮水。清康熙大帝为祈求平安亲书“灵渎安澜”四个大字于此。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面下了千古绝唱诗文。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曾是古代“72福地”之一,也是中原道家发祥地之一。云台禅寺与普陀山齐名,高僧辈出,遍及东南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北控中原、南揽楚湘,东迎汉东、西接宛洛的旅游热线。
清泉寺是桐柏淮源旅游区西侧一个重要的宗教旅游点,它以千古第一泉、元始第一银杏树、千年第一刹而久负胜名。也是桐柏旅游热线上一颗名珠。
3、景观品位高、旅游价值大
清泉寺旅游资源特色是一泉一树一寺院一溶洞。“一泉”即清泉,位于鸿仪河朋庄村歇马岭半山腰上。泉水蜿蜒如龙,清彻透底,水味甘的清泉水而得名。“一树”即原始古银杏树,树径约8米,高约30米。以千年银杏第一树而闻名。“一寺”,即清泉寺,在历史上,清泉寺始建于东汉,唐代扩建明清以来,因历经修缮增葺,以千年古刹第一寺而著称。“一溶洞”,清泉寺溶洞初步探明,洞内洞壁有钟乳石、石墁、石笋,景观品位高,旅游价值大。
4、科研价值大、经济效益好
清泉寺的清泉,是天然的矿泉水,目前有待水质化验、分析其水质化学成份。清泉地质是碳酸钙上水石,开发上水石制作盆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古银杏树,树叶、银杏果均是稀有中药材。是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的上等药材。溶洞开发后,不仅有很大的旅游观赏效果,而且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