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树梢挂蛇”的黄庭坚书法

(2016-04-19 08:55:27)
标签:

育儿

文化

收藏

历史

教育

分类: 书法鉴赏

有一次,苏东坡跟黄庭坚在一起讨论各自的书法,苏东坡说:“你的字虽然清新爽劲,但是笔势有时候太瘦,像树梢上挂蛇一样”,黄庭坚也顽皮,马上回答他:“虽然不敢轻易讨论你的字,但偶尔会觉得褊浅,像极了石压虾蟆。”于是两人相对大笑。


 苏黄两人都在“宋四家”之列,黄算是苏的学生吧,但两人都是风格独成一家的书法家,今天我们专说黄庭坚的书法。

http://dingyue.nosdn.127.net/uSyPNueuUtsdP0c7LH6EaNeFbI2emBSHA7dUWQOh1lxbp1461027711625.jpg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http://dingyue.nosdn.127.net/Q1OURgK8bytQaHCx0qo5R8KXN3HsRJ0xV7duI4qlslXzZ1461027732097.jpg

(黄庭坚《松风阁帖》)

跟着苏轼学习,不可能不受苏轼的影响,但黄庭坚还是对前人书法作了系统的学习,从其书法面貌可以清晰地找到晋人的影子。黄庭坚学习晋书极力推崇王羲之《兰亭序》。他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的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不是对王羲之书法有深刻领悟的话,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评论的。


 关于黄庭坚,启功老先生认为他的字体势基本出自柳公权,具体可见他的《论书绝句》的第六十七首,原诗如下:

http://dingyue.nosdn.127.net/hkMTurI6XoZ2wUxL8iERyDGJ2jB418xrB5h13xCM5SU2k1461027767524compressflag.jpg

字中有笔意堪传,夜雨鸣廊到晓悬。要识涪翁无秘密,舞筵长袖柳公权。

我们逐句来解释一下。

 第一句,字中有笔,黄庭坚论书法时曾经说过写字要字中须有笔,就是说,写字的时候,要注意笔毫在字中的运行。意堪传,指字中有笔这样的说法值得流传和学习。

 第二句,夜雨鸣廊到晓悬,形容黄庭坚的字像下了整个晚上的夜雨到清晨还如檐间之水一样不断下注。

 第三句,要识涪翁无秘密,要认识和了解黄庭坚的书法没有其他秘密。 

第四句,舞筵,歌舞筵席,长袖,一般指水平比较高的舞者,这里指书法水平很高的柳公权。

http://dingyue.nosdn.127.net/dWvWaZzKpDk5HGC1pZ4wS659BkbmsZ1pi0vD1OPO6tuJT1461027820542compressflag.jpg(黄庭坚《荆州帖》)

http://dingyue.nosdn.127.net/zPXMWBkCTn4xBW3ZiicBzYsspnixz9=WMrPHedGq21YkY1461027820542compressflag.jpg

(柳公权《伏审帖》)

说字中有笔这件事,其实很难让一般的书法学习者理解,而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往往需要很久的练习才会在某一天突然领会到。启功老先生最初学习过柳体字,后来又学习黄庭坚字,发现结字用笔,几乎如出一辙,秘密都在于“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这里的笔心指的是笔锋的中心,也就是笔的中心之力。一般人称为“中锋”,启功老先生曾经专论过说,除了游丝体的字可以纯用中锋,其余的字体,既有肥瘦,就不可能全用中锋,因此,这里说笔心,比说“中锋”更为合适;结字聚字心,指的是字的结构向中心聚拢。两句话,一论笔心,一论结体,基本说尽了柳体和黄体的书法奥秘。 


至于说黄体字“夜雨鸣廊到晓悬”的原因是,黄庭坚在学习柳公权的书法的基础上,还是有变化的,就是在该放纵的时候,笔画往往“伸延略过”,这大致是在字的取势方面强过柳公权的地方,但是他对字的体势的控制却不如柳公权。

http://dingyue.nosdn.127.net/qRNioA2gV6D1MGfNK8boMp7h9zaL64pnckAuJpCQ=TEfY1461027887240compressflag.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