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题刻:千年书法瑰宝,永葬大江深处

标签:
教育历史收藏文化育儿 |
分类: 书法故事 |
http://p1.pstatp.com/large/8854/6047725481
说起涪陵,大家第一反应是涪陵榨菜吧。商业广告的力量就是强大,强大到把涪陵其他更好的东西都掩盖了。在这里,还有更为著名而宝贵的“白鹤梁题刻”。白鹤梁,曾是一段位于长江边上的天然石梁,总长达1600米,平均宽15米,是一整块巨大的石头,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而名;自唐朝起,就不断有人在石梁上题刻,以记录长江的水文情况,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
http://p2.pstatp.com/large/8854/6047792359
梁上的众多题刻都出自历代名人要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宋代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白鹤梁上有题刻165段,石鱼雕刻18尾,观音两尊,白鹤1只,由于长江水的经年冲刷,被分成上、中、下3段,现在可见的题刻主要分布在中段石梁,其中具有水文价值的题刻108段,记载了自唐广德元年以来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曾被誉“世界第一水文站”。
从1990年代三峡水库建立后,因水位抬高,使这段千数年来巨大的石梁不得不沉入水底,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文物,特地为其修建了水下博物馆,使得大家在水下通过舷窗可以继续欣赏这几百年来留下的人文景观。同时,博物馆也把白鹤梁上下游相关类似的题刻复制下来,在博物馆中一并展出。
什么东西都是失去的时候人们才会忽然觉到它们的可贵,这白鹤梁上的众多题刻,1000多年以来,历经日晒雨淋江水冲刷,已然成为当地人们生活里普通的一部分,但现在,人们只能通过长长地下电梯,直达水面以下六七十米处透过厚厚的玻璃舷窗一睹它们模糊的真容,那样的若即却离,那样的近在眼前却又远在未知,这对嗜书如命的我们来说,既是上天的恩赐又是莫大的折磨。
再见,白鹤!
http://p2.pstatp.com/large/8853/6345168651
“ 白鹤梁 卤州孙海题”孙海其人查不到资料,估计也不是什么名人。可没名气不影响人家的书法好坏。 “白”字两竖的弧度不同,“梁”字的两边取势各异。
http://p3.pstatp.com/large/8856/1831684476
“濮国黄仲武,梁公寿春名、宋子应小艇同来。是日积雨初晴,江天一碧,徘徊终日而归。时绍兴丁丑元宵后五日。”看人家写的到此一游,有学问吧。隐隐还透露出《赤壁赋》的影子。从文中得知这是南宋时候,1157年元宵节后的第五天。就是这一次小小的三人旅行,被刻于石上,穿越千年告诉我们,有三个无名小卒来此游玩过。想想真是感慨万千。
http://p3.pstatp.com/large/8852/7057890671
有苏东坡的影子。
http://p1.pstatp.com/large/8856/1832035865
字与字的组合。
http://p3.pstatp.com/large/8856/1831844379
“济南张彦中,高都王绍祖绍兴庚申仲春十有二日,来观石鱼。彦中之子杰亿侍行。”这位张彦中还带着孩子来的。看来白俄罗斯总统知道此事,93阅兵的时候也学我们的古人,把孩子带来了。
http://p3.pstatp.com/large/8856/1831646474
这是学欧体的吗?
http://p1.pstatp.com/large/8851/7724054191
上下错落。
http://p2.pstatp.com/large/8853/6345205417
“石鲸自有形,跃入蛟龙宅。霖雨及时行,永显濠梁迹。”看来古人也不是个个有学问。这诗写的真不咋地,还落款署名张师范。再仔细看,是个州牧,地方官啊。怪不得这样的诗还给刻上呢?你看这字,是学的乾隆呢。
http://p2.pstatp.com/large/8854/6047966138
这一小块刻石有意思,说“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九日大河水涨安”。懂重庆话的人都知道,重庆人把淹读做安音。这里直接用方言读音刻字,真是别有风趣。
http://p3.pstatp.com/large/8851/7724138990
这款石刻说“清乾隆戊申年,大水至此。后世莫谓言之谬也。”看来自古造谣者有之,随便夸大灾害,或以此为乐,或别有用心。古代辟谣者就刻石为证。
http://p2.pstatp.com/large/8851/7724245725
打油诗一首“水涨大江贯小溪,戊申曾涨与滩齐。迄今八十单三载,涨过旧痕十尺梯。”此公不写姓名,只以观涨人署之。看来什么时候都有不爱出名的人。
从上面三块小石刻可以看出,书写者和刻石者都是随性而为,天真自然,绝没有有流芳百世,拿书协金奖的想法。所以现在观赏起来没有丝毫距离,让人十分亲切。
在众多“白鹤梁”石刻中,有一块石刻大大有名。他就是宋朝大书法家黄庭坚来白鹤梁旅游时写下的“元符庚辰涪翁来”七个字。
http://p2.pstatp.com/large/8850/7762026700
这七个字还是黄字行书中长枪大戟的面貌,每个字10厘米见方,可谓黄书第一大字。下面我们逐个放大观看。
http://p2.pstatp.com/large/8854/6047890461
一字之中的三个走向。
http://p2.pstatp.com/large/8855/5508373693
都说汉字是方块字,其实根本不是。
http://p1.pstatp.com/large/8852/7057921408
也不是方块吧。
http://p2.pstatp.com/large/8850/7762153453
一个字里的收放。
http://p3.pstatp.com/large/8849/7794319335
http://p3.pstatp.com/large/8852/7058040629
上宽下窄的形式。
http://p3.pstatp.com/large/8852/7058116208
上下两部分摆动起来,并且改变了书写的顺序,“来”字的竖钩分成两部分写。
下面是更多的白鹤梁石刻的图片,朋友们可以细细观赏。
http://p1.pstatp.com/large/8856/1832167782
http://p3.pstatp.com/large/8853/6345470179
http://p2.pstatp.com/large/8850/7762255912
http://p3.pstatp.com/large/8854/6048613535
http://p2.pstatp.com/large/8854/6048510870
一些复制的墨迹。
http://p1.pstatp.com/large/8855/5508518673
解放后当地文化馆也来凑热闹了。
http://p2.pstatp.com/large/8854/6048718569
http://p3.pstatp.com/large/8849/7794385018
http://p3.pstatp.com/large/8850/7762378533
http://p2.pstatp.com/large/8850/7762501825
http://p2.pstatp.com/large/8853/6345629982
http://p2.pstatp.com/large/8849/7794648554
http://p2.pstatp.com/large/8854/6048856542
上面是一些拓片。
http://p3.pstatp.com/large/8856/1832376841
http://p3.pstatp.com/large/8850/7762714198
http://p2.pstatp.com/large/8853/6345722326
现在只能这样隔水看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