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豫北农村,时至今日,我们这里还有盖房子上梁撒飘粮的习俗。
何谓”飘粮“?对于现在的年青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飘粮”就是一种类似于汤圆的小馒头,里面包有糖、红枣、花生,还有个别的包上小石子,就等着谁中大奖了。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谁家要是上梁了,人们会早早的聚在那里等着抢“飘粮”。
现在,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如果撞上谁家上梁了,还是会来凑热闹的。只不过已经没有人蒸”飘粮”了,取而代之的是花生和糖果。
到了扶柱上梁的黄道吉日,主人家还要放鞭炮、贴对联,内容大同小异。无非“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薇星”,“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之类,但正当屋脊檩上贴的一定是“上梁大吉“的横批,两边的栝柱上贴的则是“姜太公在此,诸邪神退位”。
“上梁”仪式一般都选在辰时或午时进行的,取”蒸蒸日上”和”如日中天”之意。“飘粮”都是装在盛粮食的斗里的,由村中能言善道之人,或主管建房的资深工匠端着向空中抛撒,口中还念念有词:
太阳出来照四方,
照在身上暖洋洋。
主家今天盖新房,
单意叫我来撒飘粮。
一步低,两步高,
我手扶着银梯上天桥。
我站在上头招招手,
叫声主家递过来斗。
接过斗来仔细看,
花红柳绿啥都有。
今天的飘粮实在是强,
花生糖蛋里头藏。
飘粮,飘粮,
先撒东方。
头一把敬天,
第二把敬地,
第三把敬主家万事如意。
飘粮,飘粮,
再撒西方。
第一把祝主家吃喝不愁,
第二把愿主家鸿运当头,
第三把望主家越过越牛。
东一把,西一把,
哪该人多我往哪撒。
老人吃了这飘粮,
身体健康年年壮。
年轻人吃了这飘粮,
出国打工赚外洋。
大姑娘吃了这飘粮,
心灵手巧秀凤凰。
学生们吃了这飘粮,
一本二本能考上,
考罢硕士考博士,
光宗耀祖成栋梁。
……
伴随悦耳动听的吆唱声,一把把“飘粮”撒向空中,如同仙女散花一般;宛如礼花的抛物线形成一道道朴实的美,带着美好祝福落在地面。
人们你争我抢,捡起这美好的祝福,装进口袋,拿回去分享给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