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敲”的由来

(2016-06-14 23:03:41)
标签:

杂谈

“推敲”原指斟酌字句,后来泛指对事情反复加以考虑。众所周知,这个典故来自唐代诗人贾岛。贾岛是著名的苦吟诗人,自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一天,他骑着驴走着走着,忽然吟成了两句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其中的“敲”字,贾岛举棋不定,不知道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于是在驴背上作开了手势,一会儿用手推,一会儿用指头敲,路上的行人见状都很惊讶,以为这是位精神病人发病了呢!

贾岛只顾“推敲”了,没有看见前面来了一队车马,原来这是时任京兆尹的韩愈的车队。贾岛视而不见,韩愈车队的喝道官连声呵斥了三遍,贾岛还是继续在驴背上“推敲”。喝道官上前就把贾岛拿下,贾岛这才如梦方醒。来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他为什么要冲撞自己的车队,贾岛具实以告,把“推”和“敲”这两个字当成皮球踢给了韩愈。韩愈也是著名诗人啊,听了贾岛的为难之处,不觉技痒,立马思考了半天,良久才说:“作‘敲’字佳矣。”韩愈一锤定音,成就了贾岛的这首名为《题李凝幽居》的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也因“推敲”二字,自此深受韩愈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百字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