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靖国神社简介】

标签:
杂谈历史 |
分类: 人文历史资料 |
日本靖国神社简介
一、靖国神社历史沿革
1869年8月6日,日本建造“东京招魂社”。以纪念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内战戊辰战争中为恢复明治天皇权力而牺牲的3500多名反幕武士。
1879年6月,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及军属。
1959年10月,日本靖国神社秋祭时,开始祭祀“二战”乙级战犯和丙级战犯2000余名。
1978年10月17日,日本靖国神社秋祭时,秘密将14名甲级战犯和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在内的中高级将领牌位举行合祭。此举翌年被公诸于世,使得靖国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
1979年10月,日本天皇迫于压力再也没有正式参拜靖国神社。
二、靖国神社祭祀对象
日本靖国神社所供奉的对象,是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约246.65万名。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包括14名甲级战犯,2000余名乙、丙级战犯,使得靖国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靖国神社可以说是邪恶的帝国主义的象征。
靖国神社供奉阵亡官兵所参加的战争及人数包括:戊辰战争(7751人)、西南战争(6971人)、甲午战争(13619人)、台湾讨伐(1130人)、义和团事变(1256人)、日俄战争(88429人)、第一次世界大战(4850人)、五三惨案(185人)、九一八事变(17176人)、中日战争(1937—1941:191250人)、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1941—1945:2133915人)、其他(41人),合计246653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