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艺术馆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娱乐杂谈 |
分类: 博物馆藏精品 |
南京博物院之艺术馆书画作品。傅抱石,唐寅,文征明,祝允明书画作品。南京博物院的书画藏品很有特色,在10
万多件正式入藏的书画中,大多数是明清时代居住于江苏的书画家的作品,其中以“吴门画派”、“扬州画派”、“金陵画派”等的作品最有特色,也有少数宋元的精品。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1904-1965,画家、美术史论家)和陈之佛(1896-1962,现代美术教育家)的代表作品大部分也珍藏在这里。
在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傅抱石先生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南京博物院是收藏傅抱石作品最多、最精、最全面的机构。南博特设“傅抱石艺术馆”,陈列、展示傅氏绘画、篆刻作品及学术成果。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唐寅《李端端图》轴,纵122.8厘米,横57.2厘米,纸本,设色,现藏南京博物院。其内容就是取李、崔这几经流传的风流韵事为佳构,并予以改造,将李端端向崔涯求谅变为当场论辩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李氏的智慧和胆略。图上五人,居中坐着一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须的书生,其面部神情和倚坐姿,无不显示儒雅的气度和风采。左侧黑书桌两边的是主人的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鲜明,有层次感。右侧的是来客,手持一朵白牡丹的小姐,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四女围着主人,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出主人的重要和地位。背景是山水大屏风,上方题诗:“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属穷酸。”点明图中持白牡丹者即扬州名妓李端端,书生乃是唐代诗人、久居扬州的崔涯,唐寅即以他俩间的故事来立意作画的。
古木幽簧图。明代。唐寅。绢本,水墨,纵146横148.6厘米。画面近处两株高树耸主石间,其旁幽皇荷荷,远处山峦起伏,溪流淙淙,萧疏苍茫,满山秋色,意境高古。山石、树木用笔秀润活泼,其造型和笔法仿效宋代李成、郭熙,师古而不泥古,是唐寅画作的精品。唐寅,生于1470年,卒于1523年,明代画家,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江苏吴县人,曾从周臣学画,擅画山水、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徽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在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傅抱石先生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南京博物院是收藏傅抱石作品最多、最精、最全面的机构。南博特设“傅抱石艺术馆”,陈列、展示傅氏绘画、篆刻作品及学术成果。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唐寅《李端端图》轴,纵122.8厘米,横57.2厘米,纸本,设色,现藏南京博物院。其内容就是取李、崔这几经流传的风流韵事为佳构,并予以改造,将李端端向崔涯求谅变为当场论辩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李氏的智慧和胆略。图上五人,居中坐着一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须的书生,其面部神情和倚坐姿,无不显示儒雅的气度和风采。左侧黑书桌两边的是主人的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鲜明,有层次感。右侧的是来客,手持一朵白牡丹的小姐,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四女围着主人,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出主人的重要和地位。背景是山水大屏风,上方题诗:“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属穷酸。”点明图中持白牡丹者即扬州名妓李端端,书生乃是唐代诗人、久居扬州的崔涯,唐寅即以他俩间的故事来立意作画的。

此图为文徵明六十三岁时的作品,由于此一时期正是文徵明处于画凤成熟、定型的时期,因而既有他中年时期的某些用笔特徵,同时老年以来的一些风格也已经初步显露端倪,全图表现的是文徵明与来客小醉后于庭院中赏月话旧的形象记录,作者以图象的形式记录了他们的这次雅会,并为之赋予了新的图象内容。文徵明(1470-1559年),明代画家,
“吴门四家”之一,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翰林院待诏。一生致力于绘画和书法创作,擅画山水、人物和花鸟、竹果。山水文秀清雅,所作青绿山水则用笔细劲秀润,设色古雅厚重。常作意笔兰、竹、也作菊、水仙,花鸟、兰竹画秀逸灵活,格调清丽雅致,画兰最为著名,秀丽婉润,有“文兰”之誉。
南京博物院馆藏瓷器丰富精美,绝大多数为明清时代的官窑传世品,明清瓷器陈列馆展出了近600件精选展品,展品年代从明朝洪武到清朝宣统,展品品种包括青花,五彩,釉里红等十余种精品,其中既有迄今发现最早的釉上红彩残盘,也有弥足珍贵受古玩界追捧的珐琅彩小碗,陈列的时代主线明确,陈列的展品品种丰富,让人觉得琳琅满目,流连忘返。

仿钧釉双耳出戟瓶。清·雍正。高34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13厘米。仿宋代钧窑出戟尊造型。肩部增设了双环耳。釉面凝厚,以红色为基调,口部为天青色。底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



清康熙青花万寿纹尊。清代官窑。高达77厘米。它胎体厚重,器内满釉。尊的周身绘寿字纹。口的上沿两周,每周77字;口的侧沿、圈足外沿每周48字;器身竖列75行,横置130排,共计整整一万字。字的大小随器物的造型曲线伸缩,规整而自然,造作而有风韵。烧制如此硕大的器物,需要高超的烧瓷技术;如此明丽的青花发色,需要上等青花色料描绘;表现如此繁缛多姿的异体“寿”字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此非凡的整体策划更显示出封建帝王的威势和臣子们的恭敬。












仿钧釉双耳出戟瓶。清·雍正。高34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13厘米。仿宋代钧窑出戟尊造型。肩部增设了双环耳。釉面凝厚,以红色为基调,口部为天青色。底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



清康熙青花万寿纹尊。清代官窑。高达77厘米。它胎体厚重,器内满釉。尊的周身绘寿字纹。口的上沿两周,每周77字;口的侧沿、圈足外沿每周48字;器身竖列75行,横置130排,共计整整一万字。字的大小随器物的造型曲线伸缩,规整而自然,造作而有风韵。烧制如此硕大的器物,需要高超的烧瓷技术;如此明丽的青花发色,需要上等青花色料描绘;表现如此繁缛多姿的异体“寿”字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此非凡的整体策划更显示出封建帝王的威势和臣子们的恭敬。










转自
前一篇:【南京博物院】明清瓷器
后一篇:【南京博物院】历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