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娱乐博物馆 |
分类: 博物馆藏精品 |
俄罗斯的冬宫即埃米塔什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该宫由著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埃米塔什(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冬宫初建于1754至1762年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至1839年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遭到破坏,战后被精心修复。
目前,博物馆共分八个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腊罗马部、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古钱币部、西欧艺术部、从事导游工作的科学教育部和作品修复部。八个部共有藏品270余万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艺术收藏品以及大量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俄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油画及雕刻。其中有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作品,100万块硬币和证章,22.4万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银制品、宝石与象牙工艺品等。
这些工艺品分别陈列在350多个展厅中,如毕加索立体画展厅,意、法画家展厅,俄国历代服装展厅等。所有展厅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厅,这里陈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许多是他亲手制造的。展厅中的一个玻璃柜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蜡坐像,头发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发。肖像旁立有一木杆,木杆上端两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线,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过两米。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又叫冬宫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的卢浮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冬宫博物馆在建设之初就是以艺术的水准来设计的,欧洲建筑的经典都尽情地在这里演绎:有威尼斯水城的风采,也有巴黎的格局,有意大利建筑的风范,更有俄罗斯文化的长久的积淀的形象呈现。在这里,不仅可以浏览各种风格的建筑杰作,更能欣赏到世界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叶卡捷林娜二世与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享誉世界的文化瑰宝
米开朗琪罗,《蹲缩的男孩》(Crouching Boy)
1530年-1534年
1785年从伦敦银行家、收藏家John Lyde-Brown手中购得
作者不详,《冈萨加浮雕》(The Gonzaga Cameo)
公元前3世纪
1814年由法国皇后约瑟芬赠予亚历山大一世
弗里德里希,《一艘帆船上》(On Board a Sailing Ship)
1818年-1820年
1820年尼古拉斯一世参观艺术家工作室时购入
1865-1914
达·芬奇,《柏诺瓦的圣母》(The Benois Madonna)
1478年-1480年
1913年尼古拉斯二世从柏诺瓦(Benois)家族手中购得
作者不详,描绘斯基泰人作战场景的梳子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1912年-1913年由考古学家NikolaiVeselovsky在乌克兰第聂伯河区的Solokha Barrow发掘
1915-1964
马蒂斯,《红色房间》(Red Room)
1908年
1948年从莫斯科现代西方艺术博物馆购得,原为Sergei Shchukin收藏
作者不详,巴泽雷克地毯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1949年由考古学家SergeiRudenko 在艾尔泰山西麓的巴泽雷克(Pazyryk)发掘
1965-2014
马列维奇,《黑色方块》(Black Square)
约1930年
2002年在俄罗斯亿万富豪VladimirPotanin的帮助下购得
路易斯·布尔乔亚,《天性习作》(Nature Study)
1984年
艺术家赠送
1668年-1669年
1766年由叶卡捷琳娜二世授意购于巴黎
1764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从德国柏林的艺术商Johann Gotzkowski手中购入伦勃朗、鲁本斯等名家画作317幅,存放于首都圣彼得堡冬宫内的艾尔米塔什(Hermitage,法语,意为“幽居之宫”),这就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第一批藏品。
![[转载]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黑水城出土 <wbr><wbr>十三世纪西夏国佛画 <wbr><wbr>阿弥陀三尊接引图 [转载]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黑水城出土 <wbr><wbr>十三世纪西夏国佛画 <wbr><wbr>阿弥陀三尊接引图](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8月26日至12月12日,上海博物a馆推出本年度最大的展览《北方之星——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又称冬宫)的290件文物,包括绘画、瓷器、金银器、雕塑等精品,展示出这位“收藏大帝”的非凡品味和奢侈生活。


女皇的“冬宫”
1764年,对于女皇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是她谋杀亲夫彼得三世(Peter Ⅲ),发动宫廷政变并获得皇位的第三年。她突然又有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拥有一座富丽堂皇、珍宝成堆的建筑。
“女皇那年下令在彼得大帝兴建的圣彼得堡市中心兴建艾尔米塔什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现任馆长米哈伊尔·彼奥特罗夫斯基介绍说。
在那个年代,欧洲贵族间的攀比,不只是简单的权力和金钱。结交欧洲的诗人、艺术家如同今天人们身穿爱玛仕一样是贵族的标签。偏居极寒之地俄罗斯,女皇并不甘心。她想将俄罗斯纳入欧洲的文化版图——正如彼得大帝所做的一样。如果说彼得大帝把俄罗斯这艘大船开往欧洲,叶卡捷琳娜正是帮他完成航程的人。
女皇兴建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的艾尔米塔什宫包括冬宫、小艾尔米塔什、大艾尔米塔什、新艾尔米塔什以及可容纳500多名观众的艾尔米塔什剧院。“艾尔米塔什”源于法语“幽居之宫”之意——女皇亲自为之取名。小艾尔米塔什宫是她的休闲之所,大艾尔米塔什是她的图书馆。
1764年,女皇开始了极富野心的添置家当之旅。那年她一次性购得普鲁士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Frederick Ⅱ)的225幅藏画。同时,她开始与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来往书信甚密。
1769年,叶卡捷琳娜从布流尔伯爵的独家收藏中购得600幅画作,1779年又购得英国首相沃波尔爵士的198件藏品。结果,乔尔乔内、伦勃朗、提香、鲁本斯等人的画作,与上千幅作品一起,成了女皇把玩的藏品。她把鲁本斯的画挂了满满一个房间。
除了欧洲名画,女皇还患上了一种“怪病”。“在叶卡捷琳娜时代,人们都知道他们的女皇生有一种‘迷恋宝石雕刻的疾病’。为了获得世界顶级石雕作品,女皇可谓不惜血本。”彼奥特罗夫斯基说。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有一个专门的“宝石厅”,那是女皇用来存放她一万多座珍贵的石雕的地方。当时俄罗斯最著名的石雕生产商布朗兄弟,不得不十几年如一日地面对女皇大量的订单。据说,女皇每天下午要用3个小时来赏玩她的宝石雕刻藏品。
女皇对生活的要求极尽奢华。她饮食用的一套宫廷餐具“绿蛙”,是她向英国著名的韦基伍德瓷器厂定制的,全套1000多件。每样瓷器上都绘有一只绿色青蛙的标记和风景写实图案——那是女皇的行宫。当年叶卡捷琳娜度夏的行宫边有大片的沼泽,人称“青蛙沼泽”。
以至于到今天,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并称“四大博物馆”,里面的藏品据说有近300万件,彼奥特罗夫斯基说,“全部看一遍得用27年。”
“如果让我去统计整个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藏品种类和数量,恐怕我终其一生,也没法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文物专家维亚切斯拉夫·费奥多罗夫用一种抱歉的语气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说。
如今,这些女皇曾经使用或迷恋的珍品,部分来到中国。包括当年女皇御用的艺术家为其所做的画像、石雕、鼻烟壶、珍贵瓷器。
购买手法让英法贵族汗颜
女皇对艺术品的占有欲,如同她在统治期间对待他国的领土一样。她两次对土耳其开战,三次参与瓜分波兰,把克里木汗国并入俄国,打通黑海出海口,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俄罗斯帝国。
“18世纪,英法战争之时,艺术珍品从这两国迅速流失。当时法国国王的一位亲戚,专门收藏欧洲各国的石雕,叶卡捷琳娜得悉,一次性全部出高价买走,她出的价格比法国其他收藏家要高两三倍。这在整个法国引起轩然大波,法国政府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本国艺术珍品流向国外,尤其是俄罗斯。”彼奥特罗夫斯基说。
类似的情景也出现在了英国。尽管那时殖民主义给大英帝国带来了大量宝藏,充盈了整个大英博物馆,但是叶卡捷琳娜在欧洲数量庞大的艺术品代购商却引起英国贵族的忐忑和不满。继法国之后,英国也颁布了类似的禁止艺术珍品外流的法令——很显然,就是针对叶卡捷琳娜。当时有人戏称,女皇收购艺术品的能量,不亚于俄罗斯大炮的威力。
“我记得有人说过,对于统治者来说,艺术品的收藏就是第二个皇冠。”费奥多罗夫说。
可以说,女皇刚开始的收藏只是一种政治包装——她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开明君主,甚至是启蒙学说的追随者。但叶卡捷琳娜在艺术品市场受到欧洲贵族的排挤之后,开始用一种欧洲贵族传统的方式来充实自己的库存。
“叶卡捷琳娜二世聚集了一大批艺术家、建筑师和学者到圣彼得堡,大力发展艺术、科学和文化事业。”费奥多罗夫介绍道,她甚至要求自己的兵工厂——图拉兵工厂用钢铁来打造各种带有装饰主义风格的日常家居。
女皇把意大利人弗·拉斯特列利——当时公认的建筑大师请到了圣彼得堡,目的是建造自己古典主义风格的宫殿。她甚至邀请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来圣彼得堡与她共叙,不过狡猾的伏尔泰却给女皇写信:“我深信,俄罗斯能将土耳其人从欧洲赶走。我请求陛下允许我能到您面前,能跪伏在您的面前,并与您在即将建立于君士坦丁堡的庭院里度过一些时日。”
虽然伏尔泰委婉地拒绝了女皇,但女皇在伏尔泰死后,找到这位思想家的后嗣,把伏尔泰本人所有的藏书和书信全部搬运到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宫。
不过,女皇在位期间,她的聪慧和开明的外交,让复兴中的俄罗斯从欧洲列强中脱颖而出,几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带来版图的扩张和巨额的金钱。而她知人善任的一面,也被后世津津乐道。这些往往掩盖了她不可遏止的欲望与贪婪的一面。
“叶卡捷琳娜在俄罗斯是第二个被人们称为‘大帝’的人,此前,只有彼得一世被人们称为‘彼得大帝’。要知道,她本人是德国人,却在俄罗斯的皇位上统治了34年,甚至深深影响到后世几位君主。”费奥多罗夫说。
展品并非冬宫绝顶收藏
不过,此次上海的展品,并非冬宫的绝顶收藏。或许是俄罗斯人要展现女皇的文治武功,所有的展品都与女皇、俄罗斯贵族有着直接的联系。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陈列了与彼得一世相关的手杖、礼服等物品,还有建立初期的圣彼得堡全景图。这是为女皇做的时代前言,作为圣彼得堡这座伟大城市的创建者与设计师,彼得一世把自己的审美观念与对俄罗斯帝国未来的理想融入了这座新首都。
第二部分展示了伊丽莎白女皇统治时期的圣彼得堡建筑风情和宫廷用具。她统治时期的俄罗斯相对稳定和繁荣,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罗斯贵族的“黄金时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部分“叶卡捷琳娜二世”则是整个展览的核心,252件与叶卡捷琳娜女皇相关的文物将向观众展示这位与彼得大帝齐名的帝国黄金时代盛君的文治武功与艺术收藏。前半段的展品中就有反映当时政变的情景画和叶卡捷琳娜的重臣们的肖像画,包括了金银器、瓷器、石雕以及图拉兵工厂生产的钢铁制品,其中的一些是女皇日常生活所用之物。玛丽-安·卡洛和让-安东·乌敦制作的伏尔泰、狄德罗和孟德斯鸠的半身像也是第三部分展出的亮点。女皇命令这些御用艺术家为自己制作半身石雕,摆放在她享乐的冬宫里,以显示她与这些思想家的接近。
展览的第四部分展出的是继承叶卡捷琳娜女皇理想的亚历山大一世的6件展品。其中由约翰·奥古斯都·阿特金森绘制的四幅“从珍品陈列馆塔楼上看圣彼得堡全景”水彩画把19世纪初期的圣彼得堡风采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值得一提的是,亚历山大一世是女皇的孙子,他的父亲保罗一世,是女皇与情人所生。女皇一直对保罗心怀不满,所以临终前,她的遗嘱是让孙子继承王位。
而展品中,有一件是女皇终生喜爱并携带之物。那是一个雕刻着彼得大帝塑像的精美鼻烟盒。彼得大帝是女皇一生的偶像,她自认是彼得大帝事业的继承者。
冬宫的镇馆之宝,是18世纪英国工匠耗费几年时间雕刻出的机械“孔雀钟”,它最大的看点就是报整点时能孔雀开屏。据馆长彼奥特罗夫斯基介绍,这件座钟曾经是为来自中国的某人定制,但因路途遥远,留在了俄罗斯,被俄罗斯贵族购买,之后辗转来到女皇的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