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捍卫公众“呼吸的权利”

(2016-12-13 09:20:24)
标签:

杂谈

捍卫公众“呼吸的权利”

(鄞州区洞桥镇中心小学601班 周诗卉   指导老师史飞飞   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纵观全世界,能够让科学的智慧薪火相传,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肩上沉甸甸的科学使命,而创新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叫《院士讲科学》的书籍,翻开这本书,讲的是19位科学家前沿的工程科技智慧和种种热点问题。

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郝吉明院士讲的“捍卫呼吸的权利”。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普及的机动车,这些在帮助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工业排放的废气,犹如朵朵烟云飘然而起,机动车的尾气,也成为了威胁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到今天,专家学者与各级政府在这一领域不懈地努力,目的就是为了保卫公众“呼吸的权利”。

什么是空气污染?我想,雾霾是大家最清楚不过的例子了。从2011年左右开始,雾霾已成为困扰城市生活的最大难题。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了30个省(区、市),在北,仅有5日不是雾霾天。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都是在中国。

所以,我们从开放私家车到现在,渐渐关注到了环境问题。由此,“国I”标准诞生,让中国的汽车污染控制迈上了一个比较大的台阶。但是,为了保证汽车尾气排放合格,又可避免汽车因油品品质低劣和道路质量的不合格导致超标排放。从1999年开始,中国汽车排放量从“国I”发展到了“国V”。预测,2016年,会以更严格的“国VI”标准迈向中国,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人们对环境的危害。

捍卫公众“呼吸的权利”

PM2.5却还不断向上增长,无法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郝吉明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提出一项宏伟志愿:到2050年的时候,希望中国的空气质量“基本”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

便是这“基本”二字,实现也是举步维艰。正如院士所说“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控制PM2.5成为关键。PM2.5的影响因子之一,便是电力工业燃煤产生的排放。”就环保而言,需保证电能供应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污染。选择低硫煤炭或是脱硫装置,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几年里,中国在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抗大气污染仍要继续,不可懈怠。因此,想要蓝天、白云,更好的空气,责任在于我们。

生活在同一片空气,呼吸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已。我相信,我们都能品尝到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我们要播种科学,播下创新的种子。认识科学,热爱科学,探索科学。能够看到神秘的宇宙,神奇的现代科技,还有多彩的大自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