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课题中期报告
(2020-02-10 15:44:08)
标签:
教育 |
安 康 市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中 期 报 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安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制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检查时间:2020年1月10日 地点:岚皋县城关小学会议室 评议专家: 程文娇 杜胜娟 程时勇 李涛 评议专家简介: 程文娇,岚皋县城关中学英语教师,陕西省首批教学名师,副高级职称。
参与人员: 王亚菲 康维娜 主持人: 程时勇 活动内容: 1、课题研究进展汇报。 2、专家组查看资料。 3、课题的后期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打算。 检查概况: 一、课题负责人王亚菲向专家组介绍了安康市规划课题《基于“自然拼读法”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开题以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下一步研究工作思路和打算。首先,汇报了自课题立项后的相关工作。尤其是10月31号参加安康市课题培训会议后的想法,对课题解读以及研究的具体内容再次做出补充说明。第二、对已经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出梳理和汇报。第三、查看了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的记录,尤其是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听课记录和读书笔记。最后,再次强调课题分工的安排,以及后期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打算。 二、县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以及课题组指导老师程文娇在查看资料、听取负责人的汇报后,对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课题选题有新意,能够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且切入点符合新时期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研究的意义重大。课题组前期的工作扎实有效,对推动教学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课堂实践研究进展顺利,文本资料比较齐全,能够真实有效反映处研究的过程。 三、程时勇校长对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出以下要求:第一、立足课题,以课题为抓手,继续通过教研组活动和校本研修工作推进课题研究。第二、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及时解决可以研究中的问题。第三、综合和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总结经验,形成系统性的资料,为课题的推广奠定基础。 四、我校教研室主任杜胜娟提出课题研究的前期成果可以在学校推广、交流。在实践中再总结、再完善,提炼课题研究的应用效果。 最后,课题负责人王亚菲及其他课题组成员分别就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表示会及时收集整理资料,争取高质量的完成预期任务。 |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1、如期举行开题仪式,积极撰写开题报告。《基于“自然拼读法”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开题工作于2019年9月26日在城关小学多功能厅隆重举行。课题组特邀了岚皋县教学研究室宋刚先主任、岚皋县城关小学校长马铁军、陕西省首届中小学教学名师程文娇、安康市第四批学科带头人李涛、陕西省第五批学科带头人杜胜娟为课题的指导专家。开题仪式由岚皋县城关小学副校长程时勇主持,会议一共有四项议程,一是由课题组负责人王亚菲向专家组介绍了课题参研人员的基本情况,八位成员分别来自岚皋县东一教研协作区和东二教研协作区,除了一位刚入职的教师和一位跟岗教师,其余老师均有主持县级课题或者参加课题研究的经验。二是由课题负责人王亚菲向专家组汇报课题的实施方案。主要就课题研究现状评述、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以及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和预期成果向课题组专家进行了陈述。三是由专家组程文娇老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就行了现场指导。四是教研室宋主任和学校马校长对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具体实施要求。并鼓励参研人员一定要珍惜机会,珍惜时间,珍惜荣誉,以杜胜娟老师工作坊为载体,精心谋划,认真组织,齐心协力做好课题研究,力争做出成绩,做出成果,做出贡献。 2、明确目标任务及责任分工。坚持组长负责,成员参与,团结协作,稳步推进的原则,将课题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为了明确各阶段的预期工作目标,确保课题研究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坚持每个月召开课题推进会,汇报成果,分析问题。 3、扎实开展基础性工作。课题研究工作启动以来,课题组成员认真对照课题实施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活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坚持面向基层,面向教学一线,认真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确保课题研究工作始终围绕课堂教学实际,解决真问题,汲取新经验。本课题自开展研究以来,在我校三四五年级学生群体中开展了关于“认读”和“识记”单词的调查问卷,在我校、城关二小、六口小学、佐龙小学以及正沟小学开展了教师调查问卷,掌握了当前我校学生识记和认读单词的现状,反馈了老师们词汇教学常用的方法。通过问卷发现,学生不具备自主认读生单词的能力,对单词的记忆也停留在反复死记硬背的阶段。通过调查发现,如何正确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呈现生单词,解决学生“认读单词难、识记单词难上加难”的问题,正式老师们所思所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明确课题目标,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奠定了基础。 4、主题研讨,有序推进。没有主题的研讨是零乱的,是无序的,是盲目的,在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围绕课题开展主题研讨,既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形式,有提高了成员研究的兴趣,而且研究主题明确,思考点比较集中,易于深度思考。截至目前我们共开展了三次主题研讨活动,分别就“学生喜欢的词汇呈现方式”“词汇教学课单词的呈现方式”“三年级词汇教学课如何渗透自然拼读”等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交换了自己的看法。 5、课堂实践,深化研究。为了将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我们围绕研究主题开展了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分别在三、四、五、六年级进行了词汇教学课的展示活动,并对课堂当中如何恰当使用“自然拼读法”进行了研讨,将课题的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度融合,为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课题的推动和推广做好了铺垫。 (二) 第一、梳理出了小学阶段学生认读和识记单词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老师们对词汇呈现方式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学生认读单词依然停留在老师教读、跟读录音等方式上,学生没有自住认读单词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单词的记忆,大部分学生仍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没有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时效性和持久性。教师对于词汇教学的方式依然停留在写出来、教读,没有引导学生形成自助拼读和拼写的意识。
(三) 课题创新点
(四)存在的问题 (五) 下一步工作设想
1、细化分解阶段任务,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的阶段任务,督促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加强课题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每周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汇报会。重点总结分析交流研究进展情况,及时处理研究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研究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论文。 3、典型课例。 4、课例视频。
|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可加页)。 (一)成果名称:《My weekend plan》课例研修案例 (二)成果形式: 案例 (三)完成时间:2019.11 (四)成果影响:刊发在《岚皋教育信息化2019专刊》 《My weekend plan》课例研修案例 一、研修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依据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教研模式研究及试点”项目的总体要求;为了适应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研模式;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水平,按要求落实区域研修试点项目和教师发展工作需要,岚皋县教育体育科技局开展了“直播课堂同步教研活动”。通过全县范围内同步直播,教师可以线上观课、议课。“王亚菲工作坊”的全体成员进行线下研讨、课例展示,直播研讨过程。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打破传统的观课议课模式,让远在乡下的老师也能同步分享优质课例资源,围观研讨过程,借此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成长。 二、区域研修模式设计 (一)研修目标 第一,通过《My weekend plan》这一课例的研修,结合“王亚菲工作坊”的规划课题《基于“自然拼读法”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引导县域内教师对“词汇教学”与“自然拼读”进行融合。整合教材,体验教法;解决学生“认读单词难、拼读单词难上加难”的问题。 第二,给县域内小学英语教师开展“线上教研”提供范式,带动全体教师参与研修,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研修团队的组成 本课例研修团队包括县域内的小学英语教师以及域外专家一名。其中“王亚菲工作坊”中的成员13人,他们参与线下磨课、观课议课。县域内其他英语教师线上观课议课。域外专家为旬阳县城关第三小学教研室主任,陕西省教学能手,安康市学科带头人赵公芬老师对课例进行点评。从团队来看,梯队结构合理,形成了“指导专家+骨干教师+新生力量”的集体。在研修过程中,团队成员表现出极强的协作性,良好的个人修养,为研修的顺利实施及成果展示提供了保障。 (三)区域研修的流程设计及实施 本次研修主要以提高教师们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词汇教学与“自然拼读”深度融合,通过创设不同教师群体之间开放、交互的教研环境,形成融教研、培训于一体的区域教师发展模式。在本案例的设计中,共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1、解读教材,确立目标 在课例线上展示之前,通过授课教师王亚菲与“王亚菲工作坊”的成员进行深入的教材解读,确立了教学目标,以及应用的教学方法,并撰写了教学设计。 2、团队磨课,精益求精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授课教师通过课堂实施、打磨设计,团队成员通过观课,提出建议,不断完善,为给区域内老师呈现完美的课堂不断努力。 3、线上直播,网络点评 通过前期的准备,根据县电化教育中心统一安排,2019年10月18日将课例在网上进行了直播,县域内老师通过直播平台观看课例,并实时点评。在此过程中,邀请了远程专家进行了指导点评。同时,线下参与磨课的“王亚菲工作坊”的老师们进行线下观课议课。线下线上的融合教研,给全体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范式,也促进了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认识与钻研。为县域内相对分散的乡镇教师提供了便捷的教研环境。 4、交流反思,以评促改 在课例展示后,执教者进行反思式说课,再次深度解读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以及要达成的目标。并进行了与该主题有关的讲座,深度解析了如何运用“自然拼读”进行词汇教学,为小学高段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范本和模式。 三、总结与反思 (一)特色之处 案例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活动组织形式、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形成的小结来看,本次研修是有效果的。呈现了以下显著特点: 1、符合当前教师们的需求 在研修过程,通过课例呈现,引导教师如何合理整合教材,如何将“自然拼读法”应用于词汇教学中,通过示范课,为老师们直观呈现了小学英语高段词汇教学课的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研修,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了成长。 2、坚持协同备课 在研修过程中,从教材解读、目标确立,教学方法等选择多方面出发,以“工作坊”为平台,在组内进行研讨,集思广益,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多次打磨,为后期的呈现奠定了基础。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网络研修完善了共建共享机制,它的无限制交流打破了校际、区际等地域壁垒,实现了主体参与,提高了教研效率,降低了学习成本。研修中只要获得链接的教师就可以参与交流、学习,使研究过程中变得更加具有智慧和活力。 总之,本次课例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边学边改进,边学边提升”,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探索、深入研究。这是校本研修,区域研修和网络研修的有机结合,初步实现从实践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研修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 “教学+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促进教师真正成长的关键。但在活动过程中,仍存在着教师对本次研修活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 2、参与人员缺乏深度思考 在评课议课过程中,教师缺乏深度思考,只是泛泛而谈。 (三)引发的思考 网络研修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虽然它有很多优点。打破区域限制,让教研活动更便捷,但它不是万能的。在本次研修活动完成后,也引发了我以下思考: 第一,区域研修面向一定范围内不同层次的老师,能解决普遍性的问题,但是也需要考虑差异性。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和个性学习的需求,让研修更加贴近教师发展的需求,切实教学实际。 第二,如果教师不善于学习,不积极参与网络研修活动,没有及时在每一次活动后进行反思、总结,那么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帮助将大打折扣。如何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以实现自我管理、真正自主研修的目的? 总之,通过这次“直播课堂”活动,为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研如何开展提供了范式,虽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网络教研
|
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可加页)。
|
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1、宏观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引导老师将课本的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有效整合,将自然拼读法在词汇教学的呈现和练习过程中予以深度融合,从而引导学生能够自己认读单词,并能够使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单词。 (1)、以三年级字母教学为起点,引导学生将字母的音形对应,为后面的单词认读和记忆打下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词汇呈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做到音形结合。 (3)、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利用“自然拼读法”认读并识记单词,让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发挥高效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内容”调整: 1、合理整合教材,将词汇教学和语音有效整合,将词汇教学和语音教学深度融合。 2、在三年级的字母教学中,引导学生记住字母的常见发音,尤其是辅音字母的常见发音。 3、在词汇教学中,寻找合理地呈现方式,在单词的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单词的音形予以结合。
(三)研究计划的调整
|
六、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章
|
七、县(区)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章
|
1.
2.
3.
安 康 市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中 期 报 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安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制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检查时间:2020年1月10日 地点:岚皋县城关小学会议室 评议专家: 程文娇 杜胜娟 程时勇 李涛 评议专家简介: 程文娇,岚皋县城关中学英语教师,陕西省首批教学名师,副高级职称。
参与人员: 王亚菲 康维娜 主持人: 程时勇 活动内容: 1、课题研究进展汇报。 2、专家组查看资料。 3、课题的后期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打算。 检查概况: 一、课题负责人王亚菲向专家组介绍了安康市规划课题《基于“自然拼读法”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开题以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下一步研究工作思路和打算。首先,汇报了自课题立项后的相关工作。尤其是10月31号参加安康市课题培训会议后的想法,对课题解读以及研究的具体内容再次做出补充说明。第二、对已经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出梳理和汇报。第三、查看了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的记录,尤其是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听课记录和读书笔记。最后,再次强调课题分工的安排,以及后期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打算。 二、县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以及课题组指导老师程文娇在查看资料、听取负责人的汇报后,对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课题选题有新意,能够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且切入点符合新时期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研究的意义重大。课题组前期的工作扎实有效,对推动教学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课堂实践研究进展顺利,文本资料比较齐全,能够真实有效反映处研究的过程。 三、程时勇校长对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出以下要求:第一、立足课题,以课题为抓手,继续通过教研组活动和校本研修工作推进课题研究。第二、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及时解决可以研究中的问题。第三、综合和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总结经验,形成系统性的资料,为课题的推广奠定基础。 四、我校教研室主任杜胜娟提出课题研究的前期成果可以在学校推广、交流。在实践中再总结、再完善,提炼课题研究的应用效果。 最后,课题负责人王亚菲及其他课题组成员分别就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表示会及时收集整理资料,争取高质量的完成预期任务。 |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1、如期举行开题仪式,积极撰写开题报告。《基于“自然拼读法”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开题工作于2019年9月26日在城关小学多功能厅隆重举行。课题组特邀了岚皋县教学研究室宋刚先主任、岚皋县城关小学校长马铁军、陕西省首届中小学教学名师程文娇、安康市第四批学科带头人李涛、陕西省第五批学科带头人杜胜娟为课题的指导专家。开题仪式由岚皋县城关小学副校长程时勇主持,会议一共有四项议程,一是由课题组负责人王亚菲向专家组介绍了课题参研人员的基本情况,八位成员分别来自岚皋县东一教研协作区和东二教研协作区,除了一位刚入职的教师和一位跟岗教师,其余老师均有主持县级课题或者参加课题研究的经验。二是由课题负责人王亚菲向专家组汇报课题的实施方案。主要就课题研究现状评述、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以及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和预期成果向课题组专家进行了陈述。三是由专家组程文娇老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就行了现场指导。四是教研室宋主任和学校马校长对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具体实施要求。并鼓励参研人员一定要珍惜机会,珍惜时间,珍惜荣誉,以杜胜娟老师工作坊为载体,精心谋划,认真组织,齐心协力做好课题研究,力争做出成绩,做出成果,做出贡献。 2、明确目标任务及责任分工。坚持组长负责,成员参与,团结协作,稳步推进的原则,将课题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为了明确各阶段的预期工作目标,确保课题研究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坚持每个月召开课题推进会,汇报成果,分析问题。 3、扎实开展基础性工作。课题研究工作启动以来,课题组成员认真对照课题实施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活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坚持面向基层,面向教学一线,认真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确保课题研究工作始终围绕课堂教学实际,解决真问题,汲取新经验。本课题自开展研究以来,在我校三四五年级学生群体中开展了关于“认读”和“识记”单词的调查问卷,在我校、城关二小、六口小学、佐龙小学以及正沟小学开展了教师调查问卷,掌握了当前我校学生识记和认读单词的现状,反馈了老师们词汇教学常用的方法。通过问卷发现,学生不具备自主认读生单词的能力,对单词的记忆也停留在反复死记硬背的阶段。通过调查发现,如何正确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呈现生单词,解决学生“认读单词难、识记单词难上加难”的问题,正式老师们所思所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明确课题目标,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奠定了基础。 4、主题研讨,有序推进。没有主题的研讨是零乱的,是无序的,是盲目的,在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围绕课题开展主题研讨,既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形式,有提高了成员研究的兴趣,而且研究主题明确,思考点比较集中,易于深度思考。截至目前我们共开展了三次主题研讨活动,分别就“学生喜欢的词汇呈现方式”“词汇教学课单词的呈现方式”“三年级词汇教学课如何渗透自然拼读”等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交换了自己的看法。 5、课堂实践,深化研究。为了将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我们围绕研究主题开展了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分别在三、四、五、六年级进行了词汇教学课的展示活动,并对课堂当中如何恰当使用“自然拼读法”进行了研讨,将课题的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度融合,为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课题的推动和推广做好了铺垫。 (二) 第一、梳理出了小学阶段学生认读和识记单词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老师们对词汇呈现方式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学生认读单词依然停留在老师教读、跟读录音等方式上,学生没有自住认读单词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单词的记忆,大部分学生仍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没有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时效性和持久性。教师对于词汇教学的方式依然停留在写出来、教读,没有引导学生形成自助拼读和拼写的意识。
(三) 课题创新点
(四)存在的问题 (五) 下一步工作设想
1、细化分解阶段任务,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的阶段任务,督促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加强课题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每周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汇报会。重点总结分析交流研究进展情况,及时处理研究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研究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论文。 3、典型课例。 4、课例视频。
|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可加页)。 (一)成果名称:《My weekend plan》课例研修案例 (二)成果形式: 案例 (三)完成时间:2019.11 (四)成果影响:刊发在《岚皋教育信息化2019专刊》 《My weekend plan》课例研修案例 一、研修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依据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教研模式研究及试点”项目的总体要求;为了适应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研模式;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水平,按要求落实区域研修试点项目和教师发展工作需要,岚皋县教育体育科技局开展了“直播课堂同步教研活动”。通过全县范围内同步直播,教师可以线上观课、议课。“王亚菲工作坊”的全体成员进行线下研讨、课例展示,直播研讨过程。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打破传统的观课议课模式,让远在乡下的老师也能同步分享优质课例资源,围观研讨过程,借此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成长。 二、区域研修模式设计 (一)研修目标 第一,通过《My weekend plan》这一课例的研修,结合“王亚菲工作坊”的规划课题《基于“自然拼读法”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引导县域内教师对“词汇教学”与“自然拼读”进行融合。整合教材,体验教法;解决学生“认读单词难、拼读单词难上加难”的问题。 第二,给县域内小学英语教师开展“线上教研”提供范式,带动全体教师参与研修,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研修团队的组成 本课例研修团队包括县域内的小学英语教师以及域外专家一名。其中“王亚菲工作坊”中的成员13人,他们参与线下磨课、观课议课。县域内其他英语教师线上观课议课。域外专家为旬阳县城关第三小学教研室主任,陕西省教学能手,安康市学科带头人赵公芬老师对课例进行点评。从团队来看,梯队结构合理,形成了“指导专家+骨干教师+新生力量”的集体。在研修过程中,团队成员表现出极强的协作性,良好的个人修养,为研修的顺利实施及成果展示提供了保障。 (三)区域研修的流程设计及实施 本次研修主要以提高教师们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词汇教学与“自然拼读”深度融合,通过创设不同教师群体之间开放、交互的教研环境,形成融教研、培训于一体的区域教师发展模式。在本案例的设计中,共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1、解读教材,确立目标 在课例线上展示之前,通过授课教师王亚菲与“王亚菲工作坊”的成员进行深入的教材解读,确立了教学目标,以及应用的教学方法,并撰写了教学设计。 2、团队磨课,精益求精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授课教师通过课堂实施、打磨设计,团队成员通过观课,提出建议,不断完善,为给区域内老师呈现完美的课堂不断努力。 3、线上直播,网络点评 通过前期的准备,根据县电化教育中心统一安排,2019年10月18日将课例在网上进行了直播,县域内老师通过直播平台观看课例,并实时点评。在此过程中,邀请了远程专家进行了指导点评。同时,线下参与磨课的“王亚菲工作坊”的老师们进行线下观课议课。线下线上的融合教研,给全体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范式,也促进了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认识与钻研。为县域内相对分散的乡镇教师提供了便捷的教研环境。 4、交流反思,以评促改 在课例展示后,执教者进行反思式说课,再次深度解读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以及要达成的目标。并进行了与该主题有关的讲座,深度解析了如何运用“自然拼读”进行词汇教学,为小学高段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范本和模式。 三、总结与反思 (一)特色之处 案例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活动组织形式、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形成的小结来看,本次研修是有效果的。呈现了以下显著特点: 1、符合当前教师们的需求 在研修过程,通过课例呈现,引导教师如何合理整合教材,如何将“自然拼读法”应用于词汇教学中,通过示范课,为老师们直观呈现了小学英语高段词汇教学课的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研修,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了成长。 2、坚持协同备课 在研修过程中,从教材解读、目标确立,教学方法等选择多方面出发,以“工作坊”为平台,在组内进行研讨,集思广益,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多次打磨,为后期的呈现奠定了基础。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网络研修完善了共建共享机制,它的无限制交流打破了校际、区际等地域壁垒,实现了主体参与,提高了教研效率,降低了学习成本。研修中只要获得链接的教师就可以参与交流、学习,使研究过程中变得更加具有智慧和活力。 总之,本次课例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边学边改进,边学边提升”,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探索、深入研究。这是校本研修,区域研修和网络研修的有机结合,初步实现从实践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研修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 “教学+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促进教师真正成长的关键。但在活动过程中,仍存在着教师对本次研修活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 2、参与人员缺乏深度思考 在评课议课过程中,教师缺乏深度思考,只是泛泛而谈。 (三)引发的思考 网络研修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虽然它有很多优点。打破区域限制,让教研活动更便捷,但它不是万能的。在本次研修活动完成后,也引发了我以下思考: 第一,区域研修面向一定范围内不同层次的老师,能解决普遍性的问题,但是也需要考虑差异性。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和个性学习的需求,让研修更加贴近教师发展的需求,切实教学实际。 第二,如果教师不善于学习,不积极参与网络研修活动,没有及时在每一次活动后进行反思、总结,那么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帮助将大打折扣。如何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以实现自我管理、真正自主研修的目的? 总之,通过这次“直播课堂”活动,为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研如何开展提供了范式,虽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网络教研
|
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可加页)。
|
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1、宏观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引导老师将课本的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有效整合,将自然拼读法在词汇教学的呈现和练习过程中予以深度融合,从而引导学生能够自己认读单词,并能够使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单词。 (1)、以三年级字母教学为起点,引导学生将字母的音形对应,为后面的单词认读和记忆打下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词汇呈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做到音形结合。 (3)、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利用“自然拼读法”认读并识记单词,让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发挥高效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内容”调整: 1、合理整合教材,将词汇教学和语音有效整合,将词汇教学和语音教学深度融合。 2、在三年级的字母教学中,引导学生记住字母的常见发音,尤其是辅音字母的常见发音。 3、在词汇教学中,寻找合理地呈现方式,在单词的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单词的音形予以结合。
(三)研究计划的调整
|
六、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章
|
七、县(区)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章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