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父丁青铜簋(商代)

商代羊父丁簋(图片来源网络)


羊父丁簋 铭文拓片



羊父丁青铜簋出现在商代中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商殷时期,羊父丁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商殷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数为多。这件羊父丁铜簋出自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商代遗址,羊父丁青铜簋是商代中早期青铜铸造业的典范之作。
簋的形制很多,发展变化也较大。商代早期,簋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到了商代晚期,双耳簋开始增多。商殷时期是簋的盛行时期,不仅出土数量增多,而且形制亦趋复杂,除双耳圈足簋外,还出现了四耳簋、三足簋、四足簋和方座簋等。商殷前期的双耳簋上就出现了珥。
到了西周中期,又出现了带盖的簋。到了西周晚期,又出现了在双耳附珥簋的圈足下加铸三个支点新器种。商周时多数簋体形厚重,器身多饰兽面纹,云雷、乳钉等纹饰,有的器耳还做成兽面状,少数为素面或仅饰一二道弦纹。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簋的铜胎变薄,花纹细碎,有的簋盖铸成莲瓣形,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大量的形象逼真的仿铜陶质簋。战国以后,簋极少见到。
大司空文化是分布在豫北冀南仰韶文化的一种, 主要位于今河南安阳地区。大司空文化中很少有鼎,与同一地区先在的后冈一期文化有着质的区别,几可排除其直接来源于后冈一期文化的可能性。
分布在豫北冀南的大司空文化,除安阳大司空遗址外,还见于河北永年台口
、邢台柴庄、邯郸百家村、城二庄、磁县界段营、下潘汪、正定南阳庄、河南安阳老磨冈、鲍家堂、大寒南冈、新乡洛丝潭等。陈冰白将大司空文化分为三期五组。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盆、钵等均具圆腹特征;第三、四组的盆、钵等具折腹特征。比照西阴文化钵和盆的特征,可以推定其大体相当于西阴文化早、中期。第五组的年代约当西阴V组。第一组的资料甚少,能否早到西阴组不能断定。因为冀南石北口H52等后冈一期文化遗存大体可晚至西阴I组51,这一时期大司空文化是否形成或进入冀南当然有待进一步观察。但估计最迟在相当于西阴I组和Ⅱ组之交,大司空文化已经形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配合安阳豫北棉纺织厂旧厂区改造进行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达数千平方米。发现并清理的遗迹现象有夯土建筑基址群、墓葬、车马坑、窖穴、灰坑、凌阴遗址等。
发掘共发现清理夯土建筑50余处,其中F19—F24、F33—F41等15座建筑,组成一组建筑群。该建筑群以“四合院式”建筑为中心,前后至少三进院落,东西至少2个配院。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其中F22基址夯土厚达2.8米,夯打质量也较其他基址为好,其前面的庭院也最宽,推测F22是该组建筑群的中心建筑。在F22的北侧护坡土表面,有4组用螺壳和蜗牛壳摆成的图案,螺壳和蜗牛壳上都有穿孔,原来可能是缝缀在某种织物或皮革上,从其形态判断可能是鹰、夔龙和凤鸟等形象;另外还有大量的陶片平铺在护坡土层表面,少量卜骨和卜甲杂置其间。这些遗存可能都与某种祭祀活动有关,以F22为中心的这组建筑群可能是某族的族宗庙遗址。在该组建筑群的北部基址F39下叠压着2座墓葬,从随葬陶器判断时代为殷墟四期偏晚,因此该建筑基址群的建筑年代应不早于殷墟四期偏晚阶段。
清理中、小型墓葬近500座,大多数被盗扰。其中M303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殷代贵族墓葬,出土青铜礼器有鼎7(大圆鼎1、方鼎2、扁足鼎2、分裆鼎2)、簋2、?1、圈足盘1、觚6、爵10、大口尊1、觚形尊1、圆形捉手盖提梁壶1、圆罍1、盉1、尊式斝1、分裆斝1、提梁卣2、斗1、铙3件,共计40件。并有大量青铜兵器、陶器和1套车马器(其中有2件直径约20厘米左右的圆形青铜饰件)以及少量金箔等。
另外,在这次发掘中,还发现了墓底呈梅花点状排列的5个腰坑的现象,为历年发掘所未见。大司空遗址的商代墓葬常见壁龛,随葬器物置于壁龛之中,墓葬虽然被盗,但随葬品多数保存完好。
车马坑共发现4座,其中3座保存完好。M231和M226两座车马坑南北排列,相距仅5米,都有精美的青铜车饰和马饰。其中M226发现一套用兽牙雕刻而成的马饰为以前殷墟发掘中所罕见,而且两坑分别发现有直径约20厘米左右的圆形青铜饰件和圆形金饰件,均为以前殷墟车马坑中所不见。值得注意的是,这2座车马坑南北排列,层位相同,方向一致,应为一组,但两者的埋葬方式不同,车舆形制相异,相同形制的圆形饰件M226是金质,M231为铜材,马饰也是2套,一套为兽牙雕刻,一套为青铜泡饰。同为一组车马坑,就应该是同一墓葬或同一组墓葬的陪葬品,其等级也应是相同的,推测这2座车马坑之间的差异可能反映了两驾马车性质和用途上的不同。
灰坑和窖穴发现400余座。灰坑以不规则形居多,窖穴以圆形柱状或袋状为主,普遍较深,多数在2米以上,长方形窖穴多数有梯状台阶或盘旋梯状台阶。内填松软灰土,包含物丰富,有大量陶片和兽骨。
在对动植物标本的采样时,采取了完全采样法。即对不同时期的多个窖穴的填土全部过筛取样,获取了一批动物骨骼,其中有大量的微型动物骨骼,如各种鱼类的牙齿和鸟类骨骼;对数个体积稍小的窖穴整坑提取土样,进行浮选,获得一批完整的植物标本。这些样本的提取,都为以后对此区域内商殷时期动、植物群及古环境、古气候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完整资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