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碑文为佛经,字体由隶变楷,珍贵国宝)
原题作者:竹韵轩

水牛山摩崖石刻
水牛山摩崖石刻位于汶上县白石乡小楼村东南约1公里水牛山南麓山洞右侧。摩崖刻字处为一长方形磨光石面,长2米,宽1.5米,隶书6行,共计52字。“舍利佛汝问云何名佛云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有知耳是名观佛”。字迹清晰、笔法遒劲,与泰山经石峪,铁山摩崖石刻风格。
按〔宣统〕《再续汶上县志•古迹志》著录此碑云:“太白山巅《文殊碑》,俗称钟繇书,非也。光绪初年碑亭倒塌,于碑侧露题名一行,云‘经主卫立将军东阳平太守羊中(引者按:应为‘锺’)、羊用,奉朝请羊叔子书。’然此石佛经为晋羊祜书也。地去泰安羊流店叔子故里百里而近,理亦或然。详其字体不类北魏齐周,纯系隶书变楷神气。洞口石壁上字大方六七寸许,其体亦然,神更飘逸。”这里所云羊氏经主,周郢在其《泰山羊氏金石考》中认为:因碑石剥蚀,今可辨者惟“经主□威将军兖州东阳平太守羊锺、郡□〔功〕曹东□□邑人奉朝请羊善、邑人羊万岁”诸字(据何树瀛先生录示),其余名氏已残阙。关于此碑之时代,清《汶上志》断为晋羊祜书。但题名中之羊叔于结衔为“奉朝请”,此职为汉至隋时所置,羊祜各传均未载其曾官此职。故书经之羊叔子似别为一人。但不管怎样,此经为羊氏族人所著是肯定的,可见羊氏崇佛并有刻经现象。
相近。据《金百学》记载:“而周之吉日癸已即摩崖刻也。而佛经之有石刻……始于高齐,宇文周时”。审其格数,应与经石峪摩崖刻字的时间相同,水牛山摩崖当为北齐人所刻。
水牛山摩崖刻石以隶为主,间有楷、篆、行书,书法俊逸,雄健浑厚,古朴拙厚,方圆兼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书法价值。近年来,国内外书法家到水牛山考察观摩的人数逐年递增,愈来愈多的游客也来此观光。为加强这一珍贵刻石的保护,划定了保护范围,修建了登山道路,增设了防护设施,既增加了保护系数,又方便了游客的观览。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碑文为佛经,字体由隶变楷,珍贵国宝)(图1)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碑文为佛经,字体由隶变楷,珍贵国宝)(图1)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碑文为佛经,字体由隶变楷,珍贵国宝)(图1)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
文殊般若碑: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碑文取自《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的一段: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观正法,无为无相,无得无利,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知者,无见者,无作者。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境界。非证非不证,不作戏论,无有分别。一切法无尽、离尽。无凡夫法,无声闻法,无辟支佛法、佛法。非得非不得,不舍生死,不证涅盘,非思议非不思议,非作非不作,法相如是。不知云何当学般若波罗蜜?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知诸法相,是名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若欲学菩提自在三昧,得是三昧已,照明一切甚深佛法,及知一切诸佛名字,亦悉了达诸佛世界,无有障碍,当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中学。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佛言: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无归依,无洲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犹如法界,无有分齐,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蜜,亦名菩萨摩诃萨行处,非行非不行处,悉入一乘,名非行处。何以故?无念无作故。此碑原于水牛山峰端,1973年移至县文化馆。碑高2米,宽0.86米,厚0.14米。上罩盖顶石一块,碑额中置佛龛。龛中雕菩萨1尊,盘膝而坐,神态端庄安然;两旁雕侍者各2人,线条优美;下配两狮作朝供状,栩栩如生。龛之两侧阴刻“文殊般若”四字。字高15厘米,宽约为20厘米,书体为隶楷相间,浑厚勃发。碑首下阴刻《文殊般若经》经文10行,每行30字,计297字,书体同碑额,字径5厘米。碑之两侧镌有善主职称姓名,因刻度较浅,现已剥落难辨。《文殊般若经》书体为由隶向楷过渡的代表作。汶上文殊般若碑 文殊般若碑为国家一级文物,原同著名的清凉寺、二佛洞相伴在县城西北白石乡水牛山上。碑高2米,宽0.7米,厚0.15米,碑文为佛经,字体由隶变楷,楷意浓重,浑厚端庄。与汶上汉代衡方碑齐名,是继衡方碑之后的碑中骄子,珍贵国宝。近几年来,日本、韩国、泰国、瑞典、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家、历史学家、佛学专家、石刻艺术家、书法家纷至沓来,专程到汶上观看、研究此碑,《文殊般若碑》的拓片极为珍贵。此碑标志着楷书在这一时代已经取代了隶书的地位而成为社会用字的正统字体,对后世尤其唐代楷书形成和发展起了先导作用。
水牛山摩崖石刻:在佛龛洞右边上部的面南石壁,摩崖刻在一个竖长方形磨光石面上,刻石高260厘米、宽195厘米,竖刻6行,行9字,末行7字,计52字,字径27厘米。石刻内容为《文殊般若》经文部分,自右向左,自上而下为“舍利弗汝问云何名佛/云何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观佛”。今人考证水牛山摩崖石刻为北齐僧人安道一书丹并且摩刻,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书法价值。水牛山摩诃盘般若经石刻,现已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拓片均为几年前拓;《中国书法全集》12卷,北魏摩崖刻经13页记载:
摩崖刻面高2.6米,宽1.95米,字径27厘米
,是极其珍贵的收藏品。水牛山摩崖石刻 水牛山摩崖石刻位于汶上县白石乡小楼村东南约1公里水牛山南麓山洞右侧。摩崖刻字处为一长方形磨光石面,长2米,宽1.5米,隶书6行,共计52字。“舍利佛汝问云何名佛云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有知耳是名观佛”。字迹清晰、笔法遒劲,与泰山经石峪,铁山摩崖石刻风格相近。据《金百学》记载:“而周之吉日癸已即摩崖刻也。而佛经之有石刻……始于高齐,宇文周时。”审其格数,应与经石峪摩崖刻字的时间相同,水牛山摩崖当为北齐人所刻。 水牛山摩崖刻石以隶为主,间有楷、篆、行书,书法俊逸,雄健浑厚,古朴拙厚,方圆兼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书法价值。近年来,国内外书法家到水牛山考察观摩的人数逐年递增,愈来愈多的游客也来此观光。为加强这一珍贵刻石的保护,划定了保护范围,修建了登山道路,增设了防护设施,既增加了保护系数,又方便了游客的观览。
1975年济宁市人民政府行文公布为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6月12日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的《文殊般若经碑》,按〔宣统〕《再续汶上县志•古迹志》著录此碑云:“太白山巅《文殊碑》,俗称钟繇书,非也。光绪初年碑亭倒塌,于碑侧露题名一行,云‘经主卫立将军东阳平太守羊中(引者按:应为‘锺’)、羊用,奉朝请羊叔子书。’然此石佛经为晋羊祜书也。地去泰安羊流店叔子故里百里而近,理亦或然。详其字体不类北魏齐周,纯系隶书变楷神气。洞口石壁上字大方六七寸许,其体亦然,神更飘逸。”这里所云羊氏经主,周郢在其《泰山羊氏金石考》中认为:因碑石剥蚀,今可辨者惟“经主□威将军兖州东阳平太守羊锺、郡□〔功〕曹东□□邑人奉朝请羊善、邑人羊万岁”诸字(据何树瀛先生录示),其余名氏已残阙。关于此碑之时代,清《汶上志》断为晋羊祜书。但题名中之羊叔于结衔为“奉朝请”,此职为汉至隋时所置,羊祜各传均未载其曾官此职。故书经之羊叔子似别为一人。但不管怎样,此经为羊氏族人所著是肯定的,可见羊氏崇佛并有刻经现象。
”这里所云羊氏经主,周郢在其《泰山羊氏金石考》中认为:因碑石剥蚀,今可辨者惟“经主□威将军兖州东阳平太守羊锺、郡□〔功〕曹东□□邑人奉朝请羊善、邑...
book.kongfz.com/item_p... 2012-09-24
- 百度快照
竹韵轩 网址:http://zhuyunxuan.shop.kongfz.com 张玉顺手机:13954890899
电话:0538-5411111 QQ:23832832
收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