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欣,字敬元,泰山郡平阳城人。东晋南朝宋,义兴太守,著名书法家。

标签:
育儿教育情感历史文化 |
分类: 泰山羊氏历史文化 |
《宋书·羊欣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宋书·羊欣传》原文及翻译】《宋书·羊欣传》原文及翻译。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译文:
羊欣,字敬元,是泰山平阳人。曾祖羊忱,在晋朝曾任徐州刺史。【《宋书·羊欣传》原文及翻译】文章《宋书·羊欣传》原文及翻译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139373967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祖父羊权,做过黄门郎。父亲羊不疑,任桂阳太守。羊欣年轻时性格沉静,不与人争强斗胜,言笑和美,容貌举止俱佳。广泛阅读经籍,尤其擅长隶书。不疑起初任乌程县令时,羊欣正好12岁,当时王献之任吴#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网站 end#兴太守,很赏识他。献之曾在夏天来到乌程县官署,羊欣正穿着新绢裙午睡,献之在他的裙子上写了几幅字就离去了。羊欣原本擅长书法,由此书法更有长进了。最初出仕任辅国参军,军府解散后又回到家中。隆安年间,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仕进。会稽王世子元显每次要羊欣写字,(他)往往推辞,不遵命。元显愤怒,就任命(羊欣)为他的后军府舍人。这个职务本来由寒门担任,可是羊欣意态泰然自若,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人们议论时都称赞他。羊欣曾拜访领军将军谢混,谢混先拂扫坐席更换服装,然后接见。当时谢混的族子灵运在座,他离开后,告诉族兄谢瞻说:“望蔡接见羊欣,就更换服装和坐席。”羊欣由此更知名了。
桓玄辅佐朝政,领西平将军,让羊欣做平西参军,又转为主簿,参预机要事宜。羊欣打算主动疏远桓玄,故意不时泄露机密,桓玄察觉羊欣的心思,愈发敬重他,任命他为楚台殿中郎。对他说:“国家政务由尚书主持,朝廷礼乐由殿中省制定。你以前身处机要之地,与目前职务相比,还是轻的。”羊欣就职几天后,称病辞职,隐居里巷,十余年没有出仕。
义熙年间,其弟羊徽得到高祖信任重用,高祖对谘议参军郑鲜之说:“羊徽是一时杰出人才,舆论还认为他比不上兄长,未能结识羊欣,令人遗憾。”立即下书,把羊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又转为长史,又出任新安太守。在郡四年,以政治宽闲爱护百姓著称。【《宋书·羊欣传》原文及翻译】默认分类http://www.gkstk.com/article/。除授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隐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都未就任。太祖敬重他,让他担任新安太守,前后共十三年,其间游山玩水,很有怡情养性的乐趣。后来转任义兴太守,并非他喜爱的地方,不久,又称病重,辞职回家。被授予中散大夫。
他平常喜好黄老之学,经常手抄黄老典籍,有病不吃药,饮符水而已。又擅长医术,撰写《药方》十卷。羊欣因为不堪拜伏,便推辞不参加朝觐,高祖、太祖都以没有见过他为遗憾。如果不是探访近亲,他不随便去别人家。出城一定要在城外,从来没有进过建康城门。元嘉十九年去世,当时七十二岁。儿子羊俊,很早便去世了。
而《宋书.列传》上记载一段趣事,说的是王献之任吴兴太守时,羊欣父亲在乌程为令,羊欣年方十二,王献之非常喜欢这个外甥。有一天,献之路过乌程县城,特地去看看羊欣。当王献之跨进书房时,却见羊欣身上穿着崭新的白绢裙袍正在睡午觉。王献之一向喜爱在洁白的衣服上写字,不禁来了书兴。他没有叫醒羊欣,而是不声不响地在羊欣衣服上挥笔写字,写着写着,羊欣的新衣上全写满了字。当羊欣一觉醒来时,看见自己身上写满了字,不禁惊讶万分,一问家人,才得知是王献之写的字,顿时又高兴起来,他立即叫人把这件裙服当作珍品保存起来。
羊欣的书法真迹已失流传。北宋《淳化阁帖》中有一《笔精帖》传为他所书。另外,传世的王献之书迹中,可能混有他的作品,今已难辨。羊欣还撰有《续笔阵图》,已失传。又有《采古来能书人名》一卷,是中国早期的书家简史传著作。著录秦至晋代能书者69人,指出各家擅长的书体,对部分能书者有简要的评语,还辑录了部分书家的佚事异闻。
羊欣的书法真迹
暮春帖图片
【三月六日帖】(《暮春帖》)内容:
宋中散大夫羊欣書
三月六日欣頓首暮春感摧切割不能自勝當奈何奈何得去六日告深慰足下復何如脚中日勝也吾日弊難復令自顧憂歎情想轉積執筆憎惋足下保愛書欲何言羊欣頓
资料来源:《蒙山文化研究2009第二期》
羊欣作品≮太山羊公河≯
羊欣作品≮无官一身轻≯
羊欣 羊续:羊续字兴祖,东汉南阳太守,是著名清官,有“悬鱼太守”之称。 羊繇,羊秘之子,字堪甫,车骑掾。 |
羊忱,(生卒不详),一名羊陶,字长如,东晋泰山郡南平阳邑(今泰安新泰市)人。历任太傅长史,徐州刺史,迁侍中,著名书法家。 羊欣《古来能书人名录》谓羊忱“善行书”。北魏王忄音《古今文字志目》下卷
列魏善书者五十八人,其中有羊忱。南梁庾肩吾《书品》谓羊忱“书坛豪翰,动成楷则,殆逼前长,见希后彦”。对其书法艺术作了高度评价。《佩文斋书画谱》称,羊忱不仅擅长楷书、行书,而且能草书,善行隶,名称于一时。
羊忱
按《宋书羊欣传》欣曾祖忱晋徐州刺史。
羊欣《古来能书人名录》谓羊忱“善行书”。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下卷
列魏善书者五十八人,其中有羊忱。南梁庾肩吾《书品》谓羊忱“书坛豪翰,动成楷则,殆逼前长,见希后彦”。对其书法艺术作了高度评价。《佩文斋书画谱》称,羊忱不仅擅长楷书、行书,而且能草书,善行隶,名称于一时。
羊固,(生卒不详),字道安,东晋泰山郡平阳人(今泰安新泰市)人。
著名书法家。累迁黄门侍郎,临海太守,赠大鸿胪。他擅长草书、行书,著名一时,
羊欣《古来能书人名录》称羊固“善行书”。南梁庾肩吾《书品》称其“遗亦见珍,余芳可折,
诚以驱驰并驾,不逮前锋,而中权后殿,各尽其美。”
yánɡ xīn bái liàn qún
羊欣白练裙
羊裙。 唐 陆龟蒙 《怀杨台文杨鼎文》诗:“重思醉墨纵横甚,书破 羊欣 白练裙。”
姚锡钧《怀人》诗:“藕花香满春如酒,著个羊欣白练裙。”
1.羊欣所穿的裙。《南史.羊欣传》:"欣长隶书。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欣赏夏月着新绢裙昼寝献之见之书裙数幅而去。"唐张怀瓘《书断》卷中:"欣着白绢裙昼眠子敬乃书其裙及带。欣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后因以"羊裙"为文人间相互雅赏爱慕之典
采古来能书人名书法图片 采古来能书人名书法图片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齐王僧虔录)
臣僧虔启:昨奉敕须古来能书人名,臣所知局狭,不办广悉。辄条疏上呈羊欣所撰录一卷。寻案未得,续更呈闻。谨启。 矜重,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 河间张超。亦善草,不及崔、张。 刘德升。善为行书,不详何许人。 注意:唐朝著《宋书》羊欣是南城人错误! 考证羊欣祖上历史《后汉书》羊续太山平阳人,藏荣绪《晋书》羊祜太山平阳人。 唐朝将平阳梁父省入太山南城管辖,唐朝著《宋书》把羊氏定位居太山南城错误! 唐朝《宋书》出现篡改歪曲前朝羊氏原邑地太山平阳,梁父城邑。 先于唐朝著《宋书》梁朝时期著《梁书》记载:羊侃太山梁父人。 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北齐书》本传载羊烈,太山钜平人也误! 新泰出土的羊烈夫妇墓志同史籍对勘,不但可以补充史籍许多缺漏之处,而且一些错误的记载也可以籍以订正。今举示数例:羊烈墓志铭记载:太山梁父人!《北齐书》烈为“晋太仆卿琇之八世孙”。但羊琇至羊烈之祖羊规之中间四世世系,史简有缺。今据羊烈墓志,知羊烈之高祖名哲,官济南相(按:此人即羊规之祖父)。这一史料,可补羊氏谱系之缺略。 又,羊规之累官之职,《魏书》、《北史》均计作“雁门太守”,而志石作“营州刺史”,考《梁书》卷三九《羊侃传》亦称侃祖规之“魏授卫将军、营州刺史”与志相合,当可信,可据以补《魏书》、《北史》二史之缺漏。 生平事迹得补苴:羊烈之妻,正史失载,今据《长孙氏墓志》知烈妻长孙敬颜,洛阳人,为长孙稚之女孙,长孙子彦之女。按:稚、子彦,《魏书》卷二十五、《北史》卷二十二并有传(后者“稚”作“幼”,盖避唐高宗讳改),略云:稚字承业,上党王长孙观之子,仕魏立官至雍州刺史,司徒公、侍中。武帝入关,随赴长安,位太师,录尚书事,封上党王。子子彦,历官中军大都督,行台仆射,武帝依为心膂。及从帝入关,累官尚书令、行司州牧。所记皆与志合。另据《魏书》卷七七《羊深传》,长孙稚父子乃是与羊深(羊祉之子、羊烈堂兄)一同剿灭萧宝寅之变的人物,本传载:“萧宝寅反,攻围华州,正平薛凤贤等聚众作逆。敕深兼给事黄门侍郎,与大行台、仆射长孙稚共会潼关、规模进止。事平以功赐爵新泰男。”今据《长孙墓志》的发现,说明长孙氏与羊氏不仅是政治上的盟党,两家尚有联姻之谊,这对进一步研究南北朝时门阀制度在婚姻上的反映,提供了新的史料。
又,羊烈本传称其“以玄学知名”,但未云有所撰述,今志石:“入老室以练神,安庄领以全朴。睿如冲壑,豫若涉川,遂注佛道二经七十余卷”。知烈尚有佛道经注之作。此条史料,于研究南北朝时期士族思想及佛道教在泰山的传播情况,亦有参考价值。 正史之误 如羊祉,新泰出土之《羊祉墓志》作“梁父人”,而正史皆误为“钜平人”,即又一例。
唐朝《宋书》认羊氏居太山南城是错误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