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西晋《晋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孙氏碑》考略

(2014-09-20 01:45:23)
标签:

育儿

文化

历史

教育

健康

分类: 泰山羊氏历史文化

原题:西晋《孙夫人碑》杂谈

 

者:羊祜故里人

(转帖)西晋《晋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孙氏碑》考略

《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
(转帖)西晋《晋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孙氏碑》考略
 

《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拓片

天下神物终不朽,西晋隶书世尚有。

新甫古柏供樵苏,孙夫人碑鬼为守。

 

这是清代学者刘大绅的《题任城太守孙夫人碑》诗。它以洗练直白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孙夫人碑》非凡的艺术魅力和神奇的传世历程。

《孙夫人碑》,全称《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钱塘学者江凤彝在新泰新甫山下慧眼识宝,一时轰动金石学界,也成就了新泰一大盛事。

一则魏晋以来连年战乱,国库空虚,民众苦不堪负,朝廷下令薄葬禁碑,因此流传至今的丰碑巨碣很少,而《孙夫人碑》高2.5米,宽0.97米,厚0.2米;此碑立于西晋泰始八年(272),主要记载了任城太守羊君之妻孙夫人贤良忠孝之美德;西晋石刻原本希见,妇人碑铭尤其更少,此碑显得尤为珍贵,被称为晋代三大丰碑之首。二则《孙夫人碑》文辞古雅,犹存两汉遗风;笔势严谨,字画方劲厚重,与魏黄初孔庙碑极相似,是魏晋时期汉字书法由隶向楷过渡的重要印迹;《金石萃编》《山左金石志》《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均有著录,评价极高,是研究晋代书法和镌刻艺术的宝贵资料。三则江凤彝访得《孙夫人碑》后,金石学家如阮元、孙星衍、朱文藻、王昶、武亿、冯云鹏等竞相考订,清中期诸多名画家亦分别作《得碑图》致贺,这在考碑史上绝无仅有。此后得到历代的珍护:嘉庆二年(1797)七月,泰安知府金棨令新泰知县柳世珍在原地修碑亭以作保护,清新泰进士沈毓寅对此碑也作了较深的研究;同治九年(1870年),知县李溱将此碑移至平阳书院;民国九年(1920)前,此碑收存在县高小校内;1965年,迁泰安岱庙汉柏院;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至今。

江凤彝,字秬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嘉庆三年(1798)举人,乾嘉著名学者。“工篆隶,嗜金石,搜罗考撰既富且精”(《杭郡诗三辑》)。其父江清曾任泰安知县,江凤彝随父在泰安、新泰等地游学访友,曾协助山东学政阮元辑《山东金石志》,协助泰安知府金棨辑《泰山志》,并自撰《岱宗金石文字》四册。

江凤彝在古地新泰发现《孙夫人碑》,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清代学者阮元在《晋任城太守孙夫人碑拓并题画诗合册》中题跋:“(阮)元之搜访山左金石秦汉魏尚多,而西晋绝少,适秬香江君得此石于新甫山下,鸿文宝画,足以倾倒一时。元所勒志书千七百种大为增色,以此策勋,秬香其首也。”民国九年(1920)版《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新泰县》载:“金石:《晋夫人碑》,存在高小校内。”而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安徽绩溪人方体在《晋任城太守孙夫人碑拓并题画诗合册》的题跋更是直白:

 

“先生(江凤彝)得(《孙夫人碑》)于新泰县之新甫山下,新泰属泰山郡,是夫人族亦望姓也。魏时泰山之孙着于史册,而羊氏至晋始以景献后显闻,其后惠后之外祖为孙旗,则孙羊亦世为婚姻者矣。”

 

应当说,“新甫山下”,就是《孙夫人碑》发现地的大致范围。但究竟在何处,史料记载略有差异,大致有四。一是江凤彝自己所记,发现于“新甫山麓张孙庄”。二是清嘉庆《泰山志》及《岱览》皆载:“在新甫山麓张庄原上”(《尔雅》云:广平曰原);阮元《山左金石志》亦云:“任城太守孙夫人碑……在新泰县东南张庄之原。”清光绪《新泰县志•古迹(增)》:“旧志所载张庄之晋任城太守李(孙)夫人碑,久渐埋灭。”三是清乾隆《新泰县志•古迹》载:“晋任城太守夫人李(孙)氏碑,在张庄东北,乃八分书,尚依稀可识”;此志重修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于五十四年(1789)刊行,比江氏记载至少要早4年,虽然记载有误,也未充分认识其艺术价值,但仍为发现孙夫人碑的较早史料;后来的光绪《新泰县志》也同样肯定碑“在张庄东北”,并进一步纠正了旧志之误:“……阅碑文,系‘孙夫人’,旧云‘李’,误。”四是另有记载在“新甫山中”。

泰山羊氏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其祖茔皆选在风水佳地;孙夫人为任城羊太守之妻,去世时正值家族隆盛之时,绝不会弃祖茔而孤葬“新甫山中”;所谓“新甫山中”之说,或为“新甫山下”之误。检索现存新泰古今地名史料,并不见“张孙庄”一地,或其村名已改,亦或源于江氏最初的误记。况且,无论江氏发现此碑之前刊行的乾隆《新泰县志》,还是发现后不久嘉庆、光绪年间泰安、新泰志书的记载,都大体一致,那就是:新甫山下的张庄村附近。

新甫山下,与“张庄”地名有关联者计五村。羊流镇的新张庄,原名西张庄,在羊流羊氏祖茔西四公里,距新甫山较远;北张家庄,原名张庄,在羊氏祖茔北三公里,属半丘陵地带;东张家庄,原名张家庄,在羊氏祖茔东三公里,接近新甫山西麓。而西张庄镇的东张庄和西张庄,原为同一个村,名曰“张庄”,至1979年才一分为二;现为镇政府驻地;这里地处广阔平原,靠近泰安至新泰的古代驿路,北望不远处之新甫山可清晰入目。若再结合“新甫山麓张庄原上”之文意推敲,其发现地“在西张庄镇政府驻地(原张庄村)附近”的推论便呼之欲出。

之所以有此推论,更见三条佐证:

其一:在西张庄镇政府驻地南1.5公里处的后高佐村北,1967年曾发掘一座砖室晋墓,出土了一组西晋青瓷器,其中虎子、狮形烛座为西晋精美绝伦的生活用品,极为珍贵,是西晋越窑青瓷的代表作,透露出墓主家族的门阀高贵与生活的极度奢靡,惜未见墓志;专家考证,其墓主为泰山第一世家羊氏。此地距羊流羊氏祖茔约五公里,应为汉魏以来泰山羊氏的另一墓群遗址。《孙夫人碑》出现于此,自在情理之中。

其二:当地老人称镇政府驻地东南这片地,叫“碑子地”,因为早年在这里曾发现了一块重要的石碑。至于是否就是这块《孙夫人碑》,我们没法证实,尚不能妄断。但这种联想的存在并非空穴之风,自包含着很大的合理成分。

其三:2010年末,西张庄镇在驻地新修公路时挖出了一块石碑,是清乾隆末年当地为修桥义举而立的功德碑,名为《永济桥碑记》(石碑现存福安小区)。重要的是:碑文落款年代与江氏发现《孙夫人碑》恰好为同一年,即清乾隆五十八年;而文中所载修桥立碑的村庄又恰好是“张庄”,说明在乾隆时代这里就一直叫“张庄”。这块石碑传递出的信息,对于帮助推定《孙夫人碑》发现地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现节录如下:

 

“……邑西乡张庄集北原,平阔有溪,自东北来,正当孔道,行者病之。村中义士有国瑞韩君者,恺然首举,募诸仁厚长者,乐布金资,更祈义士高贤同亲畚筑,千扶万杵动若鸣雷,肩石担泥奔如疾雨,虽程功浩大,指日可成,即虑始  飨艰而图终良……

 皇清乾隆五十八年岁次癸丑十一月吉日。”

 

(转帖)西晋《晋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孙氏碑》考略

 

楊家庄村,原来是≮羊家村≯,因羊家村羊家人已经改姓杨,几年前羊家村村领导杨成喜把原来是≮羊家村≯改名楊家庄村。

村里二三十岁人身份证地址还是登记原来≮羊家村≯。羊家村距离西张庄镇才几里路。不排除西晋泰山南城羊家村地划包括西张庄镇。

 

 

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正是220年前那个慧眼独具的江凤彝,于新甫山下、草莽之中识得“庐山真面目”,才成全了古地新泰的一片荣光,铸就了一块碑石“国之瑰宝”的辉煌。

 

 

者:羊祜故里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