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泰山庙庙会记

标签:
泰山庙庙会东岳大帝回生宝训释道合一 |
分类: 游记 |
上一周星期六( 5月16日),是农历(乙未年)三月二十八日。俗传这一天是“东岳帝君”的神诞。各地有“东岳庙”的地方多举行“庙会”活动。南京浦口的泰山庙从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连续举行了三天庙会。
三天里,泰山庙所在地区(宣化山下)烟雾茫茫,人山人海,商贾云集,交通为之阻塞,餐饮小吃为之疯狂,垃圾满街堆积,商贩的吆喝、汽车的喇叭、人群的喧嚣、呼儿唤女,响遏行云,公安交警市容社区税务卫生安全等各部门为之殚精竭虑。
http://s13/mw690/005zrhgngy6SrqTw0Wg0c&690
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五岳之一的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在民间信仰中,具有主生死这一重要职能,以后不知经过多少年,“泰山神”又由此逐步增添出几项相关的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秦汉以来,泰山神信仰逐渐渗透到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初祭祀“泰山神”的寺庙——东岳庙——也许仅仅在东岳泰山附近,但以后就一年年向四周扩散开来,全国各城邑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明清时期的江浦就有五六处“东岳庙”。这反映出泰山神——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社会的广泛影响。
过去,我们喜欢说宗教文化是所谓统治阶级用以麻痹民众(被统治阶级)的鸦片。其实,历代帝王自己差不多也是这些宗教文化的信徒。从秦始皇起,差不多富历代君王都要到泰山,面对“泰山神”举行“封禅”活动,以祈求无所不能的泰山神保佑自己江山永固,万寿无疆。从唐宋到明清的历代帝王,对东岳大帝都尊崇有加。唐代封之为“天齐王”,宋代晋之为“仁圣天齐王”,不久又升“王”为“帝”,尊之为“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须知,封号越长则其地位越高。不过,明皇朱元璋对宗教有一些多虑(他有一段利用“明教”起事的经历),又恢复其称号为“东岳泰山神”。但明朝及以后的清朝统治者显然更敬重宗教之于敦睦人心、安定社会的重要意义,所以各地的“东岳庙”在这两个王朝的大地上星罗棋布。
今坐落于山东泰山南麓的“岱庙”自然是全国各地东岳庙的祖庙。
不知道依据在哪里,大家都相信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的生日。在这一天,各地的“善男信女”会来到当地的东岳庙焚香祭拜,以示庆贺。又因为临时聚起来旺盛的人气,自然促成了以寺庙为中心的四方之民的集会,所谓“庙会”,就是这样一种因寺庙的宗教活动而兴起的“短期集会”。这个“会”的主题是祭神,而其副标题则是借着祭神的机会开展的贸易、采购、宣传、展览(展示和观览)、郊游、交际……
http://s2/mw690/005zrhgngy6Srr1aSv781&690
江浦旧有东岳庙七八座。一在县学宫左近(今实验小学一带),明洪武中知县庞俊建。我的老父老母尚能记得东城门里有这样一座东岳庙。
一在桥林镇。原有正殿三间、偏殿两间、两层厢楼20间。正殿前方建有万年台。“解放后”,为桥林粮管所用房。1985年拆除,如今尚有古庙的一圈石刻的券门嵌在一家工厂的围墙内。其庙主东岳大帝和东岳娘娘被善良的当地人藏过了“解放”的风暴,如今被收留和供奉在桥林明因寺的偏殿里,总算暂时找到一个栖身之所在。
http://s2/mw690/005zrhgngy6Srr5jR7Pd1&690
乌江镇和永宁镇也曾各有一座。但如今怕是连一片断砖残瓦也找不到了。
解放前在浦口金汤门内,还有一座,名叫“东岳宫”,其庙为明末清初县学生陈所学毁家捐建。陈老先生为着拒绝配合清初满人统治者的剃发令,而弃家隐居于汊河集。
而今坐落在宣化山上的“泰山庙”是江浦地方硕果仅存的一座东岳庙了。不过,稍微细心的香客才会注意到,这座庙名义上叫“泰山庙”,其实早已被鸠占鹊巢,大殿里供奉的乃是金碧辉煌的佛教诸神,原先的主人——东岳大帝不知何时起就屈居在寺庙围墙边上的一个小角落上的小神龛里,两座神像灰头土脸,不足两尺高,都蒙着一层厚厚的香灰。
到底是佛教的占山为王呢?还是道教的忍辱负重呢?或者是政府宗教管理当局的“草菅”神灵呢?或者是佛道两家的互相包容、同舟共济呢?总之,释道合一,也算是中国寺庙文化的特色之一吧?
庙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管这些,庙里络绎不绝的香客很少人关注角落里的那一对脸色黯淡的神祇……
http://s2/mw690/005zrhgngy6SrrfXcuR21&690
不过,神之为神,就在它们拥有非凡智慧和非凡的胸怀。东岳大帝早已超越古老破旧的神龛,把它千万年来的阅历和参破的道理化成神谕,像地层深处有待发掘的最古老的巨大沉香,借着“回生宝训”之名,把神灵的馨香悄悄地流布于人间:
天地无私,神明鉴察。
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
凡人有势,不可使尽;
凡人有福,不可享尽;
凡人贫穷,不可欺尽。
此三者乃天运循环,周而复始。
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
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
损人利己,切宜戒之。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衣食随缘,自然快乐。
何须占卦问卜?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天网恢恢,报应自速。
谨依吾言,神人钦服,人天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