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2023-12-31 14:29:53)
标签:

教育

时评

收藏

文化

杂谈

分类: 活动简报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20231227

 

夯实基础 提升技艺

——成都市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欣赏及篆刻创作专题培训

20231227日下午,成都市、成华区杨书虎两级名师工作室成员、电子科大附小美术课程中心美术欣赏及篆刻创作专题培训电子科大附小府青校区召开。

活动特邀成都市成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陈建成华区文艺团体联合党支部书记、成华区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余政到会并作专业指导。活动由工作室领衔人、区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杨书虎老师主持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陈建老师——成都市成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余政老师——成华区文艺团体联合党支部书记、成华区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

 

·陈建老师讲座——速写技法与水墨写生

首先由陈建老师为我们带来速写技法专题讲座。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陈建老师告诉我们速写,是一种快速捕捉事物特点的艺术形式。在速写中,情感、情绪和情怀的表达尤为关键。陈建老师强调,一幅好的速写作品,必须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构图与留白在速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以及黑、白、灰的运用,形成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空间感。此外,笔墨语言的运用也是速写的精髓所在。长线、短线、急线、缓线以及点的变化,都能为画面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找势、节奏的处理以及取景的方法也是速写中不可忽视的技巧。一幅成功的速写作品,势要跌宕起伏,画眼要准确突出,节奏感要强。同时,取景时要善于抓住氛围和特点,让画面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接着,陈老师又呈现了《水墨写生》的讲座。他说,有了写生的坚实基础,再注意水与墨的运用,线、面加上水和巧妙的布局,水墨写生就不在难。他强调水墨写生中要表现出水之韵、墨之魂、线之骨,找准画面的黑、白、灰的处理,一幅水墨写生也就完成了。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陈建老师的讲座,就像一道清新的风,让人耳目一新。他的话语直白易懂,没有复杂的艺术术语,让人一听就能明白速写的奥秘。他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来解释速写的技巧和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笔下线条丰富的世界。在讲座中,陈建老师不仅展示了他的速写作品,还现场示范了速写的过程,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速写的魅力。示范过程风趣幽默,用轻松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速写的要领。陈建老师的讲座不仅有趣,而且实用。他分享了许多速写的小技巧和心得,让老师可以以后的实际操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宝贵的艺术启迪。

 

·余政老师讲座——篆刻创作与实操

接下来的艺术之旅中,余政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篆刻创作的主题讲座。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篆刻,作为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余政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印学的历史与发展,让我们对篆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篆刻创作中,印学的认识是基础,了解古玺、小玺、汉印等不同时期的印章风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篆刻的艺术特点。同时,印从书出,书法韵味在篆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秦汉印的壮美和明清印的雅致,都展现了篆刻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篆刻技法的掌握上,余政老师强调了篆法、章法和刀法的重要性。一方印的字体要统一和谐,章法位置的经营要恰到好处。冲刀、切刀和冲切结合等刀法的运用,直接关系到印面的效果。工细的线条和做残的处理方式,都能为篆刻作品增添古雅趣味之感。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在实操环节,余政老师亲自进行了示范,详细介绍了笔法的运用、排版的技巧以及修改的方法。通过老师的演示,我们不仅学到了篆刻技法,更感受到了老师对篆刻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在余政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渐领悟到篆刻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源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线条美感的敏锐感知,以及对整体布局的巧妙构思。在篆刻的世界里,每一刀、每一笔都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与思考。老师们对篆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探索篆刻的奥妙,感受这份古老艺术带来的无限魅力!

 

·杨书虎老师讲座——山水画杂谈与美术活动组织

 

活动的第三环节,成华区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杨书虎老师工作室领衔人杨书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山水画及其它》和《美术活动的组织》讲座内容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他首先与大家分享了“巴山蜀水写生行”从思考到实践的历程,并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写生的场景,欣赏美景、畅谈体会与感受,并欣赏了写生的画册。之后由杨老师进行关于美术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培训。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杨老师首先强调,组织美术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而是要以学习为导向,确保参与者有所收获。这需要我们具备整体思维,将活动的各个环节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深入了解了美术活动的多种类型。他强调,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我们能做什么?怎么做?” 针对不同类型的活动,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策划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结束后,杨老师提醒我们要及时进行反思和小结。通过深入分析活动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可以从中提炼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宝贵的借鉴。

 

·领衔人总结

活动结束,工作室领衔人杨书虎老师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说,此次活动是根据“聚焦文化赋能,建设繁荣文明的现代化新成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抢抓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三城三都机遇,大力实施文化赋能行动”等相关要求,借肋成华区委宣传部、区文联、成华区美术家协会的专业力量,对广大群众及书画爱好者进行艺术素养熏陶与技能提升的有力措施,感谢成华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美协的关心,感谢参与讲座的艺术家的辛勤付出。讲座让大家收获满满,并期望这样的形式长期坚持下去,为广大群众和老师们带来更多的艺术盛宴。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他强调:要想在美术领域达到技艺精湛的境界,唯有通过不断地练习、观察和深入学习。只有不断地练习与实践,才能让自己的手和眼更加熟练,掌握更多的技巧和细节。他建议大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

最后,杨老师对名师工作室后期工作做了安排与部署。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不断去探索、去实践,每一次的尝试与努力,都是为了那份对完美的追求,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学员学习感想

 

成都市站东小学  刘玉红

通过这次成都市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欣赏及篆刻创作专题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美术的魅力和篆刻艺术的深邃。陈建老师和余政老师的专业指导,让我对速写和篆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陈建老师关于速写的讲座,让我明白了速写不仅仅是快速捕捉事物的形象,更是一种情感、情绪和情怀的表达。构图与留白、笔墨语言的运用、势与节奏的处理,这些都是速写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余政老师关于篆刻的讲座,则让我了解到篆刻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印学的历史与发展,到篆刻技法的掌握,每一步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实践。

工作室领衔人杨书虎老师的培训和总结,更是让我明白,无论是美术欣赏还是篆刻创作,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技艺精湛的境界。同时,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还需要具备整体思维,善于策划和组织美术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美术的世界,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我的美术素养,也激发了我对美术的热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夯实基础,提升技艺,让自己在美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都江堰市安龙学校    徐培欣

今天,在电子科大附小国画教室,来自成华区文联的两位老师开展了两场书画和篆刻的漫谈和实操示范。

陈健老师以自己的速写作品欣赏为切入点。引领老师们欣赏、感悟速写作品中的用笔、用线、画面营造等。在短时间内将所见、所感及巧思跃然纸上,离不开长期、大量的练习。学员们都感叹,动起手来才是最好的办法。从《速写古镇魅影》到《记写沙河美景》,陈老师用凝练的笔法,营造画眼走势,抒发情绪的急线,将许多俯视角度的速写作品展现出来。水墨写生作品更是将绘画艺术中的技能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听老师说很难真正了解或掌握,只有“费纸三千”方能有所成就。现场,大家还围观了陈老师现场速写国画教室,佩服陈老师造型能力的精准。

    余政老师为大家带来篆刻艺术一场漫谈和“科大附小”四字汉缪篆方印的现场实操演示。余老师说着一口成都话,讲着学员们有些不大懂的专业术语。却不影响我们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和探索。书法篆刻同源,字音、自形、字音的古今差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余老师以“范”为例讲述了篆刻中需要注意的文化细节。还以方形青田石为基材,采取汉缪篆,现场演示篆刻“科大附小”四字。章成拓印泥展示效果和不足。两厘米见方的小石头在余老师的切、冲、刷等步骤中,渐渐变成艺术感十足的印章,展现深厚功底。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对传统笔墨技法和篆刻艺术有了新的认知和理解更是萌生要自己制作一方姓名章的想法。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无论喜欢什么都种门类的艺术创作,都应该坚持不懈,才能成就一方见地。

 

 

撰稿:  

图片:阳卓君、周筱萃

编辑:杨丹璐

校稿:纪晓露

审稿:陈  、李朝霞

审核:杨书虎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