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31)

标签:
教育时评收藏文化杂谈 |
分类: 活动简报 |

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20230920
悦读·悦享·悦成长(八)
——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
2023年9月20日下午,成都市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成华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电子科大附小美术课程中心联合教研活动在电子科大附小府青校区举行。整个活动分为成长分享、读书分享、点专家·微论坛、巴山蜀水行写生采风分享及近期工作讲解与安排等五个版块。

本次活动由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刘钶老师担任活动主持,刘老师向参与活动的老师们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五个环节,并提出会议要求,提醒老师们注意活动流程与时间的把控。

·成长分享--张雅枝老师

在成长分享环节,来自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的张雅枝老师进行了题为《轻舟不惧万重山》的成长分享。她从“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的学习之路,到“路遥而不坠其志,行志而不改初衷”的实践落实。从“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的累积,到“轻舟不惧万重山,前路漫漫亦灿灿”的美术科研路径探索,向我们娓娓道来她的成长经历与心得。

张老师说:杨特向我们强调,教师的成长在课堂上。美术教育需要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在真实情境中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与探索的新境界。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问题意识、个性表达和创新精神展示。张雅枝老师通过结合自己在教学、教科研中的反思、收获和成果,分享了许多自己的教学教研经验和取得的具体成效。这些来自工作室学员们自身的榜样,给予了老师们诸多启发与思考。
·读书分享--纪晓露老师

接着是来自成都市建设路小学的纪晓露老师带来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读书分享。纪老师围绕《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从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如何落地以及学生参与后的改变两方面进行了分享。在学校现行课程形态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同时达到强化学科学习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育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目的。纪老师介绍了学生参与项目学习后非常显著的两方面变化,一是从艺术走向了生活,见证了他们用艺术改善和美化生活的关键能力的提升;二是从个体走向了团队,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真实体会到团结合作比个人能力更有力量。

《项目化学习设计》它既是一本理论书,也是一本实操书,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我们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去体会、感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真正的让每个孩子可以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读书分享——袁佳敏老师

之后是袁佳敏老师对《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分享。袁老师重点对书中同理心倾听相关内容进行了读书分享。袁老师将其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方面进行理解,结合与学生沟通的案例进行体会。二是从沟通的技法进行交流,全身心的倾听才能真正跟学生进行沟通,进而达到同理心。三是要留意自己的心声,才能真正帮助到别人。

袁老师提示我们:与学生的互动,是为了自己可以放下我们的权威与控制,只为与学生建立更深的心与心的联结,而不是为了让其改变来迎合自己的需要和期待,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顺畅的与学生沟通、交流!
·点专家·微论坛——吴妮珊老师
龙泉驿区师一中学吴妮珊老师为工作室成员分享了《如何使用转印机》的好点子。如何实现T恤和包包自由?吴妮珊老师通过转印机制作了自己喜爱的T恤和布包,并分享了制作所需的工具材料以及制作方法。同时,转印机可以大量运用用于学生自创作品的转印,让学生立马体验到学以致用无穷乐趣与巨大成就感,这个在平时教学和艺术工作坊可以推广使用。


·巴山蜀水行写生采风分享——王亚奇老师、徐培欣老师、蒋雪娇老师

王亚奇、徐培欣、蒋雪娇等老师代表,通过PPT向参会教师图文并茂地分享了暑期“巴山蜀水行——写生采风活动”中的收获。
王亚奇老师说:“此次写生让我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使自然美得到客观再现,需要做到美术技巧与人的心灵、眼与手的配合、理性与情感的结合,期待下一次。”
蒋雪娇老师在写生中感悟到:选景是写生重要的环节之一。选景的原则,首先是选择能打动你的景色。可游可居之地就是古代文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当在确定写生对象后,要考虑如何画、如何构图、如何安排画面的内容。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写生时还要注意:对描绘的对象进行深入的观察、理解;要考虑画面的处理。这涉及如何选择、提炼、取舍;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处理笔墨;要考虑画面最后完成的效果,在构思的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画面有神采、有气韵。
徐培欣老师说:“此次巴山蜀水风景写生意犹未尽。每每想起穿梭于米仓山大峡谷盘山公路与翠云廊的苍翠古柏阴翳之下的时光总是幸福的,难忘短暂的相聚,期待下一次同行。我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坚持实践传统笔墨技法。”

·点评与安排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杨书虎老师对以上老师们的分享与发言做了点评,并引领老师们学习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读书学习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领导能力》等文章,强调老师们要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

随后,杨老师对新学期地活动安排进行讲解与安排:梳理好个人成长记录册(2022-2023学年度)、加强自身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与培训、完成好又将进行的作业设计大赛、继续做好美术成长课堂建设、积极参加各级展赛。


·学员学习感想
成都市蓉城小学
本次活动首先由华西中学的张雅枝老师带来的《轻舟不惧万重山》个人成长分享,张老师通过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路遥不坠其志,行志而不改初衷;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轻舟不惧万重山,前路漫漫亦灿灿,四个部分为我们叙述了她的成长历程。
建设路小学的纪晓露老师进行了《项目化学习设计》进行了读书分享。纪老师结合学校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地为老师们展示了她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时的感悟收获。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打破了按学科培养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从多学科的视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以项目的形式,把社会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融入学习,并使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活动形式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励着我们不断提升自己。
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袁佳敏老师带来了以同理心倾听《非暴力沟通》的读书分享。袁老师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为我们进行了分享。通过袁老师的分享也让我感受到沟通中避免语言的暴力,可以缓和工作压力,融洽同事关系,能促进更好地处理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王亚奇等四位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蜀道写生 共画美好》工作室“巴山蜀水行”写生采风活动感受。让我感受到杨特的良苦用心,引领老师们专业发展与技能提升,“搜尽奇峰打草稿”“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时代进步,更好地服务于艺术教育教学,提升艺术教育教学能力。
龙泉师一学校的吴妮珊老师带来了点专家微论坛分享,吴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富有趣味性的图案转印机,让老师们茅塞顿开,大开眼界。
最后,杨特为工作室老师们分享了阅读的重要性与方法途径,激励老师们通过阅读积累,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还进行了电子科大附小耍水墨艺术工作坊展示分享。“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通过工作室培训学习,我们都在为成为具有教育情怀的,有激情的、并愿为自己的教育梦想而不懈追求的人。
成都市站东小学校
参加了今天的工作室活动,感触最深的是,成功的教师应该是不断探索、终生学习的教师。
张雅枝老师的成长分享中,把美术教学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在美术教学中探索科研课题,以科研的姿态开展美术教学和教研,积累经验,形成教研成果。
纪晓露老师推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这本书,既是一本理论书,也是一本实践书,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我们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去体会、感知。
之后袁佳敏老师推荐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有句话叫做知行合一,好的方法需要我们在互动中切切实实的去实践,才是真的学到。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老师们在假期的写生分享。通过他们的写生经历,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要使自然美得到客观再现,需要做到美术技巧与人的心灵、眼和手的配合与情感相结合。
最后,杨特给大家带来的阅读分享,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要成长就必须要学习,学习永无止境,深感自己要踏实努力,不断前行。
撰稿:陈
图片:阳卓君、周筱萃
编辑:杨丹璐
校稿:纪晓露
审稿:陈
审核:杨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