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拿着发展的钥匙电子科大附小阳卓君

标签:
教育时评收藏文化杂谈 |
分类: 精彩课例 |










每个人都拿着发展的钥匙
电子科大附小 阳卓君
利用假期时期,我浅读了《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这是一门美术教学理论科学,也是一门美术教学应用科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仍有很大
一、乐学善思,逐光而行
在学习过程中第七章美术教学策略”逆向设计(UbD)的WHERETO元素”提出的方法,引发我的深思,以KWL图表“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我想用这些知识解决怎样的问题?”等一案例设计来看,与其说老师是“教学”者,倒不如说是“引学”者。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书育人”的思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我们作为一种特殊的“特长教书”者,更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主动的接触新的事物,去接触他们自己大脑里未接触的新的领域!
我校课程中心在暑期研修的过程中也以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提线纸偶》为研究课例,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论证跨学科融合的可能性,经过论证后,能有效落实新艺术课标中跨学科融合的要求,但用逆向设计的方法进行检验,发现也存在为“教”而“教”的情况。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逆向设计的方法是要尽可能避免教师的教学设计只从自身教学特长或偏好出发,要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少教多学,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且有吸引力的学习活动。
我们老师的教学模式要从“主动”转变为“被动”教学。以前,我们老师是给一个问题再给一个答案。这样学生们不容易考虑问题,而直接盲目顺从老师的思路去完成所有的作业。所以,我们要首先去做到“引导”学生们主动的寻找答案。例如画一匹马,老师只给一个《马》的题目,让学生回答在他们脑子里马的形象,学生们讨论最后老师补充。老师引导学生马的习性:睡觉姿势,为什么?吃草的习惯,为什么?奔跑的特点,为什么?到学生们充分思考后,老师再给一个总述的答案。最后练习时,让学生们画自己喜欢的马生活一种状态。如:站着、吃草、喝水等等。就像同一个故事,其实会有不同的结局一样,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阔而又贴近的生活的成长环境,以拓宽教育空间,促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带着与日俱增的主体意识,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也能让美术课堂有更高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成长”作为自觉追求
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水涨船高的。老师作为“引导者”,要不断的完善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才能不断地完善你所教过的学生。只有我们本身注重自身的问题,并不断的完善自身才能以及人格,才会让学生懂得和学到的更多。
逆向设计的方法,不仅适合于教师用于教学设计的验证,也可以用于老师自身的成长发展。现在的美术课程不再局限于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需要通过特定的主题或问题,将美术与社会生活、自然和自我勾连起来,以此扩大美术课程的价值,也为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赋予目的性。由此可见,美术老师只掌握美术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还须掌握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只有在现实情景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调动与运用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科的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能说会写,知书爱画”的专业素养,还要时刻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做了什么,我做的怎么样,我还要做什么?”这样具体的育人意识,能细化教师对自身的要求,知道要从哪些方面自我提升,只有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型的教师,才能从容地面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其中“我做的怎么样,我还要做什么?”则是对自身的工作做一个反思,尽早发现改进的地方,才有利于对教学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教育之路漫漫,成长之路道阻且长,希望今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将科学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