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11)学习艺术新课标开启美育新征程

标签:
教育时评文化杂谈 |
分类: 活动简报 |

学习艺术新课标 开启美育新征程
—-杨书虎名师工作室举办“坚守——美术学科学术论坛暨《艺术课程标准》培训”
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公布,为了让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对新课标有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有更深一步的认识,7月2日,杨书虎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会聚一堂举办了“坚守——美术学科学术论坛暨《艺术课程标准》培训”学习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四川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首批未来教育家、中央美院国培特邀专家、国家艺术基金理论人才培养成员、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辜敏老师为大家进行讲座。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电科大附小美术课程中心两位美术教师代表对自己本期的工作做总结;第二部分是美术课程中心进行工作总结;第三部分是专家讲座:解读新课标。
善总结·回头原来是向前
来自电子科大附小的廖明凤老师分享了自己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毕业生美术作品展的策划。她讲到:从上好每一堂课到积极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各级比赛,整个过程虽然累,但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不正是我们所有美术教师所追求的那份成就感吗!紧接着年轻教师代表吴小玉老师从自身的思想方面、教学方面、部门工作、活动组织等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两位美术教师代表的个人总结让工作室成员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脚踏实地的不断进取,以及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热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猛干劲。
积跬步·千里之行始于足


蔡元培先生曾在《教育大辞书》中表述对“美育”的看法:“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术教师是美育工作的践行者,双减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以美育人,向美而行呢?
勤学习·源头活水自然来
今天的重头戏是辜敏老师带给我们的《艺术课程标准》培训。辜敏老师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学段目标、学习领域、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业测评十个方面为工作室成员详细解读了新课标。让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让教师们领悟到从美术课程到艺术课程的深刻变化。辜敏老师还从课程标准修订思路、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到课程的具体实施,为老师们全面深入地进行了解读分析。
辜敏老师强调美术教师要深刻理解美术课不只是培养美术人,而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本质要求。并从育人的角度引导教师理解学科融合、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细致全面的剖析,让老师们对跨学科知识如何串联、如何促进跨学科研究等理念有了更多的思考。辜老师认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要深入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融合、内容、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并实施教学。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导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民族观, 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通过辜敏老师清晰的解读与培训,老师们认识到新时代艺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接下来我们会将坚持学生为本、强化素养导向、突出艺术特色、凸显美育功能、促进学科融合、增强指导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探索经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课程的体验性,突出课程综合性,让课程更艺术,让生活更艺术。一起走向课程建设与艺术教育改革的更深处!
多反思·而今迈步从头越
新课标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专家的精彩讲座让工作室的每位成员对新课标有了全面的理解,对美术学科的发展与美术教师未来的教研有了更多的思考。核心素养、学科融合、过程评价、高质量美育、学生艺术素养、教师关键能力等关键词,必将成为今后教学教研活动的主旋律。
新的时代赋于了我们新的责任与使命,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勤实践,多反思,在美术课程时代迈进艺术课程时代的新的征程中做出我们每一个美育人新的贡献。
最后,领衔人杨书虎老师对工作室近期工作与2022时期阅读计划等进行了安排与部署。并向工作室成员们进行了赠书与颁奖。
·工作室成员学习心得·
站东小学
本次研修学习活动省特级、正高级教师、成都市美术教研员辜敏老师为我们深度解读艺术新课标,让作为一线美术老师的我们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杨书虎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
双水小学
参加了美术学科学论坛暨《艺术课程标准》培训,受益匪浅。首先,电子科大附小两个校区老师代表对本期工作做出了总结。很敬佩老师们平时做的工作,落在实处,细节满分,是我学习的地方。接着,辜老师对《艺术课程标准》解读,更是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深入学习了艺术新课标之后,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要为成为一名学生需要的老师而不懈努力。
新课标对美术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要想上好美术课,不仅仅要有所教学科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跨学科教学的能力。
相对于以往版本的课标,新课标对于学生学习内容要求更加凸显具体化与实践化。将义务教育美术学科学习内容分为四类实践项目,共十六项学习内容,二十个学习任务。这种对于学习内容划分的细节性是史无前例的。之前不知道怎么教,教什么的,这次在课标里都有更明确的指引,这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也给予教师教学更多的指向性,突破了以往美术学科教学中不好把握教学难易度的问题。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新课标提出所有教学评价的落脚点应在于立德树人。我的理解是要让每个孩子在美术学习中获得相应评价的幸福感和提升感,坚持素养导向,以评促教,注重学生表现性评价。评价不是终点,而仅仅是一种手段,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挑战与享受。
总而言之,艺术学科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每位从事美术教学的一线教师来说,赋予了教师更大的操作空间,指导教师从人文角度出发,更多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更加注重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真正体现了美术教育“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
撰稿:蒋雪娇
图片:王亚奇、阳卓君
编辑:杨丹璐
校稿:纪晓露
审稿:陈
审核:杨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