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10)

标签:
教育时评收藏文化杂谈 |
分类: 活动简报 |

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20220622
深耕课堂 聚焦课题 研教融合 以美育人
——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磨及课题研究讲座
美是童年的阳光,美育是生命的甘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美育的职责正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而课堂正是美育的主阵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实践探索新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2022年6月22日,成都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成员们相聚电子科大附属实验小学华翰校区,继续开展“美术成长课堂”教学研讨实课研磨的第五次活动。
一、向美——师生共同发展
本次课堂研讨有两节课。第一节课是由工作室成员电子科大附小华翰校区周筱萃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可爱的动物》(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周老师由孩子们喜爱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引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观察立体动物小制作、师生共同分析制作方法、学生说说书中喜爱的作品,这几个环节帮助孩子们有效解决了制作中的重难点,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一个个可以站起来的小动物。他们沉浸在制作的美好时光里,深深的陶醉在创造美的天地里。



第二节课是由工作室成员电子科大附小沙河校区的吴小玉老师带来《漂亮的瓶子》(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第6课)。吴老师以熊大熊二打碎大师的瓶子这一情境展开教学,带领一年级的孩子走进瓶子博物馆,了解国内外瓶子;运用信息技术,在游戏中掌握瓶子的构成;示范对折的方法、解决如何剪出对称形;欣赏书本中的作品、说一说喜爱的瓶子;设计制作一个瓶子,开一场瓶子品鉴会;最后还播放景德镇瓷器制作过程,弘扬工匠精神。整节课教学环节新颖,层层深入,知识点由浅入深,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学生完成的作品丰富多彩、精彩纷呈。通过玩一玩、赏一赏、剪一剪、画一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师生在美术课堂中,共同向美而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二、 善思——遇见更好的自己
课后,两位上课老师先进行了说课,工作室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评课研讨。邱玲老师、陈倩老师、蒋雪娇老师、何海燕老师、刘钶老师、刘玉红老师、苏辉宇老师等先后进行了发言,老师们秉持着敞开自我、共同探讨、乐于分享的心态交流学习,大家肯定了课堂中出现的诸多亮点,也对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来自蓉城小学的邱玲老师说:“两位老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提了一些建议:“例如在《可爱的动物》一课中,周老师在导入时可以加入有趣的动画视频来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讲授过程中缺少示范的环节,可以现场示范或者微课形式呈现。第二节吴老师《漂亮的瓶子》一课整个环节都很流畅,教学形式也很新颖。另外在学生的创作环节可以设定一个主题,比如以‘青花瓷’为主题,学生完成的作品会更成系列一些,展示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来自49中的蒋雪娇老师说:“这两位老师都很用心,PPT、示范作品等准备的很充分,课堂教学管理也做的很好。《可爱的动物》一课周老师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上不是那么高,在制作时可以以熊猫邀请大家参加宴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制作,这样既能和导入部分相联系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完成制作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从学情出发指导孩子如何分工才能更高效的完成制作。另外,吴老师课后拓展的环节除了讲解瓶子的外在美,如果能将瓶子的内在美再挖掘一些,将品格教育融合在本节课,会更有文化底蕴。”
来自站东小学的刘玉红老师说:“这两节课的亮点是——利用书本,拓展本课知识;巧用课前情景、游戏、信息技术2.0;巧设课后拓展,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例如周老师在关注学生这方面可以更全面一些,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吴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剪一剪,让学生试错、从而找出正确的方法。”
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提出来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教研氛围热烈,呈现出工作室老师们的智慧在流淌、思维在碰撞,相信这样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让我们能更加理性珠审视自身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效率。相信,通过工作室这样一次次的课堂锤炼,大家善思、乐学,前行路上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三、启智——课题引领促成长
课堂研讨结束,我们又聚焦于课题研究。工作室领衔人杨书虎老师以《漫谈课题研究》为主题,给工作室成员们细致入微的讲解了我们为什么要做课题?什么是课题?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怎么做课题?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不断的成长和发展,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把握优秀教师成长四把金钥匙——课堂教学、专业技能、辅导学生、教育科研。我们在名师的引领下,开启了学习课题之路。通过此次会议,使每一位参与学习的工作室成员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思路,提升了老师们对课题研究新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即将进行的区小专题成果梳理奠定了一个好的铺垫,更为以后开展课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最后,杨老师以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结束了本次研讨活动——“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深知作为一线教师,研究的道路还很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共同相伴,向美而行,学研结合,研教相悟!
·工作室成员学习心得·
成都市站东小学
我经历着、学习着、收获着,回想学习的过程,从心底里感谢老师,感谢工作室的这个平台,让我认识并走近这么多热情智慧的美术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感受到很多。他们对于美术教学发自心底的热爱,让我感动。对于美术教学的永不停止的勤勉钻研,让我敬佩。彼此之间共享智慧,交流分享的真诚又让我倍感温暖愉悦,盘点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这次现场观摩的教学活动,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执教老师的教育智慧与教学水平,更是她们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正确教育观的体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没有任何捷径可言,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和历练。就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刻苦钻研,汲取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使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永远都充实而快乐!
撰稿:张爱萍
图片:王亚奇、阳卓君
编辑:杨丹璐
审稿:陈
审核:杨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