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刘晓琴

标签:
教育文化时评收藏杂谈 |
分类: 悦读悦享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读《鸡蛋里面有骨头》有感
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熊猫路中学)
我拿到杨书虎老师撰写的《鸡蛋里面有骨头》这本书,是在杨书虎名师工作室开学工作例会上。厚厚的一本书,洋洋洒洒50余万字,里面涵盖了杨书虎老师教书以来自己撰写的课例、论文、读后感、课题等多种文章。
杨老师作为一线美术老师撰写出了如此有分量的书籍,看到了这本书,仿佛就看到了杨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奋笔疾书的场景。
同样作为美术老师,我开始反思自己近10年的教学工作,我需要怎么做才可以像杨书虎老师一样优秀?这是我看到《鸡蛋里面有骨头》这本书之后,脑袋里面蹦出来的一个大问号!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告诉我,向名师学习,向杨书虎老师学习。杨老师告诉我们,同样是美术老师他能协调好上课和写作的法宝是——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思。
有幸成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可以加入这个优秀的团队,这也是我终身学习的一个开端。我特别感恩杨书虎老师的引领,他真的像灯塔一般,让我在工作十年之际面临职业倦怠和职业瓶颈时,为我指明了方向。我也要成为杨书虎那样的人,谦卑待人、热心助人、不忘初心、勤学苦练,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相信就会离我的精神领袖杨书虎老师更近一点。
作为一线青年老师的我,渴望成长更渴望名师指引,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为了这样的目标,我决定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刻苦专研课标、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自我文化理论素养。
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如何做研究,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研结合、学以致用是作为青年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快速通道。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深度的教研。研究有理论的引导,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形成美术教师的学习意识、反思意识、改革意识、成果意识。因此,我需要象杨老师那样多看、多写、多思。
二、努力学习美术学科知识,拓宽自己美术素养的广度和深度。
绘画技能是衡量一个美术老师水平的重要因素。我们周边的名师无疑都是在绘画、版画、书法、剪纸等方面有特长,并长期坚持工作坊模式的研究。突出强调美术教师要有创造思维和主观表现,打破了传统素描课、色彩课的严谨写实的拘束,这种教学理念在美术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三、作为青年美术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应该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和高考班的专业美术培训,我们广大基层美术教师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上,不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所谓个人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
四、美术教师不仅要作美术技能传授者,还要作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仅是一名美术教育人,还应该是一名文化人。
五、完善自我,努力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作为青年教师,时刻进行客观的自我剖析,美术教师不仅是美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美术文化的传播者。美术教师应该立足本地自然风光、民间文化特色,开发属于本校的特色美术课程。立足本校,特色发展是美术老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境由心造,用工匠精神做每一件小事。不断完善自我,做勤学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做专研型教师,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本地区特色,深入生活,扎根美术课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间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西南地区有天下一绝的风光,有丰富独特的民间文化,这为我们开发校本美术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取之不竭的丰富资源,作为一线美术教师我应当静下心来,深入生活,潜心研究,拿出有地方特色,有个人风格的地方课程出来。
六、争当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的艺术大师。
读了《鸡蛋里面有骨头》,让我理论上提到提升,技法上得到加强,同时也明确了研修的方法和方向,我看到了一位美术老师的成长轨迹,看到了一位美术老师的执著和坚持。杨书虎老师是我的榜样和精神领袖,也是我奋斗的目标。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具备长期学习的决心和恒心。我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美术核心素养,学研结合,学以致用,加强反思,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做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