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3)悦读悦享·悦成长(二)——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交流云端

标签:
教育时评收藏文化杂谈 |
分类: 活动简报 |
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20220323
悦读悦享·悦成长(二)
——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交流云端活动
2022年3月23日,市区两级杨书虎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悦读悦享·悦成长”系列云端交流活动。市区成员、骨干成员、跟修成员以及电子科大附小美术课程中心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分为“以成长促成长-成长分享”、“悦读悦享”读书分享、“美术课例的梳理与提升”三个部分。
活动之初,工作室领衔人杨书虎老师带领成员们学习了三个制度,分别是《工作室对外宣传制度》、《工作室考勤制度》、《工作室“悦读”管理制度》。其中重点讲到阅读是一切成长的基础,是实现自身成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工作室的“悦读”活动分为自主阅读和统一阅读。自主阅读为成员本着“急需知识先学,专业知识笃学,修身知识勤学”自主选择书籍进行阅读。统一阅读为领街人指定或赠送书籍阅读。在方法上,老师们可以把触动心灵的内容、对教育教学有益的内容摘录之外,提倡多将心中所思、所感写下来。

·以成长促成长·成长分享
本次分享是工作室成员电子科大附小陈媛老师。
陈媛老师是成华区十佳青年教师,成华区美术教育委员会理事,“校学科带头人”,她分享的主题是《我的成长漫话》。她从坚守初心、感恩有你、终身学习三个方面分享自己的个人成长。
她首先谈到了自己对待孩子与教育的态度:“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高尔基);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陈老师以自己教学中遇到的个性儿童“小田”为例,讲述了自己用爱心换真心,对学生真切的关爱的故事。接着她讲到对她成长至关重要的三位老师,并怀着感恩的心情感谢自己的三任老师——第一任老师:给予她所有的父母;第二位好老师:埋下种子的筑梦者袁雪梅;第三位好老师:给“果子”的引路人杨书虎。她说:杨老师既是领导、前辈,也是她的师父,当她工作遇到困难时,杨老师总会说:“推掉事务,就是推掉机会。”“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话鼓舞着她不断前进,也不断成长。成长中陈媛老师始终坚持终身学习,她说:学习也需要氛围,好的氛围中你带动我,我监督你,一群人快乐地学习,这样大家就会进步得更快,走得更远!就象我们的工作室这个大家庭一样。对于我们一线老师苦于的工作与时间的矛盾,她说:只要有心,意志坚定,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的。对于学习,我们更多时候应该用心享受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和对的人在一起做你喜欢的事,再忙也是快乐的!做为教师,我们在成就了学生的同时,其实也成就了自己。
·“悦读悦享”·读书分享
在“悦读悦享”读书分享环节中,工作室成员成都市树德小学杨丹璐老师分享了她阅读《中国哲学简史》的感悟。杨老师主要从道家、儒家思想对中国绘画影响方面做了重点阐述。其中,谈到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道德伦理思想,这种道德伦理思想在很长段历史时期是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形式而存在的,在古代的画论著作中,常常会提到“画品”与“人品”的辦证关系,这说明了儒家思想对绘画潜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画家人格在作品中的体现。

·名师引领·课例创编
在《美术课例的梳理与提升》分享环节,工作室领衔人杨书虎从他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发,对美术课例的书写方法进行了介绍。他首先强调了课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以及课例之于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性。随后,他从课例的来源、实施计划、课例随笔与反思、课例的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解。其中,对于大家困惑的为什么选这个题目中,提出选题要怎样才有亮点,杨老师进行了重点介绍。他说:这个亮点可以是有特色地方资源,也可以是对教学的形式或方法的改变等,并以课例《樱桃熟了》《东郊记忆》等举例,分享在课例中如何利用特色地方资源和材料形式打造课例特色与亮点。
·工作室成员学习心得·
学员心得:
成都市双林小学御风分校
今天的学习中,最触动我的是老师讲《道德经》之“无为而治”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使之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其“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要抓住事物的要害,顺应事物的本质。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尤其应当遵循这一规律:不以自己智力上、年龄上的优势以“我为你好”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教导”孩子,不以成人“眼光”肆意“评价”他们的作品,从而忽略孩子可能有的非比寻常的视角。
善待和保护新生事物,尊重孩子独特的学习习惯,允许孩子直指权威的颠覆性挑战,已是我们新时代的美术教师的必修课。细品《鸡蛋里里面有骨头》,我们不难发现,要修得包容万物,并行不悖的大格局,其智慧就深藏于中国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之中。
孔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也就是说,骄傲,就是一个人进步达到极限的标志。
“读书方知见识短”,“读书万卷始通神”,本次培训中,杨老师仍然不断地强调阅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阅读不拘于书籍报刊,坚持阅读和分享,才有助于内化己用。
培训最后,杨老师又讲了课例的梳理与提升,讲了屏弃功利之心的无为,以及勿忘初心的无所不为,事事有心,为“立”而“预”。
成都市龙泉驿区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陈媛老师在自己教师专业成长里分享到自己以前会利用空余时间提升专业技能—练习书法,但是随着越来越忙,未有太多时间练习画画,但是她没有抱怨,认为只要你有心,意志够坚定,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的。我们更多时候用心享受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和对的人在一起做你喜欢的事,再忙也是快乐的,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句话十分触动我,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提升美术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的责任,成就学生就是成就自己,里面包含着对学生满满的爱,和对教育身份的认同感。
其次,陈老师也曾烦恼课例与课题是自己的短板,其实也是我和很多美术老师不擅长的领域,她分享到自己通过这几年的收获成长,慢慢开始撰写课例,发表课例,从跟研课题到自己独立探索课题,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让我们更有信心。
最后,我很喜欢陈媛老师的心态,以此共勉。人生的最佳状态是淡定从容。看似无为,实则有为,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美形式。只要踏实肯干,不必彷徨,不必焦虑,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分享亦学习,学习必收获。今天作为工作室成长分享的我倍感荣幸。感谢杨老师为我们搭建了那么好的学习平台,营造了如此良好的学习氛围,你带动我,我监督你,一群人快乐地学习让我们成长得更快,走得更远!在我回首来路的过程中,让我认真系统地梳理自己的过往、得失,重新认识自己,找准新的定位,明确未来的方向,整装扬帆再次启航。
撰稿:吴妮珊
图片:王亚奇、阳卓君
编辑:杨丹璐
审稿: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