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晨阳:和凯杰中国一起创业

他,15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岁远渡重洋,本硕博8年横跨3个不同专业,而每个决定背后都有一个透露着独立、率性,甚至些许幽默的故事;
他,23岁拿到肿瘤学博士学位后,分别在不同时期以科学家、博导、公司创始人、风险投资人、总裁等身份,潇洒地游走在学术和商业之间,在不断“跨界”中写下一段段职场传奇;
他,职业生涯跨越高等院校、互联网、金融、制药、生物科技等不同领域,2004年一通来自投资银行的电话让他和分子诊断巨头德国凯杰公司结下不解之缘,执掌亚太区帅印,至今整整10年;
他,就是凯杰亚太区总裁施晨阳。
http://s14/mw690/005z8eTPgy6N2n6MHwh7d&690
这位一年里有一多半的日子都在国内外公干的掌门人,只要时间允许就喜欢与基层员工一起共进午餐。无论走到哪里,都很快会因为他讲的一个笑话或分享的逸闻趣事而带起一片笑声。他很享受与员工相聚的每一分钟,员工也都喜欢直接称呼他“Victor”或“施博士”,而非“施总”。
正是这样一位带头人,十年里把中国从零开始发展为凯杰全球第三大市场。如果要问其中的秘诀,他会告诉你:按创业的心态来做事。
从并购到扩张,从建立直销和分销并举的综合性销售体系到本土化研发,凯杰中国过去十年里在这个市场上开疆扩土、稳固发展。同时,进入转化医学等新兴领域、加速新品的本土化研发,凯杰中国正以饱满的姿态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增长期。
“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创业的血液。”曾历经数次创业,并亲手推动十年来公司在亚太地区从无到有发展历程的施晨阳表示道。在他看来,凯杰中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分公司,更多体现的是本土化运营和管理的文化。
展望未来十年,他认为凯杰最大的使命是“将前沿的创新转化为实际应用,给市场、客户和患者创造价值”,最终在这一新兴市场里实现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
十年风雨路
2005年,凯杰决定在亚洲拓展业务。它进入中国的第一步便是完成了两笔重要收购。
其中,深圳匹基生物为其快速进入本土分子诊断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扩建为凯杰亚太区研发及生产基地;同期收购的天根生化,则有效补充了面向科研领域的生物学试剂和专业技术服务市场。
配合亚太区总部进驻上海和销售体系的初步建立,凯杰正式在中国落地生根。
这一系列战略正是施晨阳主导的。他表示,收购不仅仅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更是通过技术和运营的深度整合来增强产品和应用的总体实力,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年轰动国内分子诊断行业的重要事件,匹基生物收购案的主导者施晨阳也创下了个人职业生涯迄今为止不间断单次商业谈判的最长纪录——13个小时。
此后,凯杰中国顺利进入高速增长期,并在员工数、产品类别、销售额、区域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关键突破。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迅速发展为公司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市场。
但施晨阳对此并不满足,他表示:“对于凯杰来说,中国有潜力也有能力在公司全球发展版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为此,他带领凯杰团队深入完善了研发、生产、质量管理以及应用、支持、销售、市场等一整套服务体系;此外,通过多年的努力,凯杰中国还相继与金域检验、苏州生物纳米园等国内知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先后主导建立了国内首家分子病理示范实验室和国内首家专注于转化医学的研发型企业——凯杰(苏州)转化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在此过程中也获得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中国对于凯杰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未来既是市场中心,同时也是研发基地和重要增长点。“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销售型分公司的模式,凯杰将中国作为一个本土市场进行耕耘。”施晨阳表示。
80%市场的使命感
凭借全球领先的分子诊断技术,凯杰在相关领域可谓大名鼎鼎。无论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实验室,还是相关影视作品中,凯杰标志性的“蓝盒子”都无处不在。多年来,凯杰一直走在技术的前沿,在个性化医疗时代也将有拥有更大的舞台。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实现更高效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健全国家整体医疗体系、优化社会医疗资源配置,都将带来巨大影响。但和很多其他产业一样,通过何种方式尽快把最新的技术转化为应用,给市场、病人、客户创造价值,也是凯杰始终在探索的问题。
在施晨阳看来,很多行业都有一个特点,即高科技往往首先进入高端市场,服务于小众高端人群;但在互联网和新兴科技层出不穷的当代,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敢于打破这种传统。“就像苹果手机一样,它引领了很多技术革新,但从上市伊始,它就致力于用高精尖的技术为尽可能广的客户群体带来的相同的用户体验。”
施晨阳直言:“有一种固定思维认为‘低端市场’都是与‘低端产品和技术’划等号的。几乎所有行业的跨国企业都经历过先集中开拓占20%的高端市场和客户群,再将已获得成功的产品引入中低端市场的过程。中低端市场不仅无福在第一时间享受高新技术的优势,也被打上了无法贡献企业技术创新的烙印。凯杰希望创造一个模式,即以中国为创新的起点,让始于中国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同时在20%的高端市场和80%的中低端市场上创造价值。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魄力。”
由此,凯杰中国基于对市场的深入洞察,有针对性地在本土研发了一系列产品,如用于乙肝、丙肝、结核、人乳头瘤病毒等检测的care系列试剂盒,就是由凯杰深圳研发和生产,并供应全球。这已成为凯杰实施本土化战略的经典案例之一。
享受和凯杰一起创业
在一家公司扎根十年,这对施晨阳自己也是新的尝试。在此之前,他做过风险投资,指导过兼并收购,自己也创办过公司,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施晨阳的“不安分”源于他对未知领域的不断追求。“比如在公司进入宫颈癌筛查领域后,我就开始接触妇科;后来做个性化医疗,我要对以前积累的肿瘤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再随着业务的拓展,又有结核病防治以及转化医学等方面的新内容。总之,一路走来,周遭的风景都在时刻变化,我也一直有新的收获。”
有公司同仁形容他是“工作狂”,同时对此非常敬佩。在下属看来,施晨阳作为沟通亚太区和公司总部之间的桥梁,不仅在把握市场脉搏、制定战略方面眼光独到,同时还极为重视公司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如果对我这个工作做一个简单直白的定义,那就是一手抓战略规划,一手抓人才培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他很享受这种状态:“公司、行业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对我来说也是不断学习的十年。只有不断积累和提升,才能更好把握市场脉搏。在分子诊断这类新兴领域,技术演进速度之快远超想象。只有时刻保持深刻的洞察力,才有可能走在行业前沿。这里没有演习,永远只有实战。”
施晨阳喜欢旅行,去看不同的风景,经历、体验不同的人文和历史。迄今为止,他一共到过52个国家。这种经历让他始终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激发探索的灵感。
未来十年,凯杰有了更大的目标,也给他增加了新的使命。
如何让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何在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上与时俱进?如何拓展外部资源实现更大的飞跃?
这些挑战对于一直以创业家心态陪伴、见证和带领凯杰亚太区成长的施晨阳来说,将是又一段色彩斑斓的旅程。
“我身体里流淌着创业的血液——我乐在其中。”施晨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