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二,记得在半年前(2015年6月份)笔者分析FIT估值的时候,曾经将之类比了GPRO,相信很多分析师也是喜欢将FIT与2014年的明星IPO股票GPRO相互作为比照。的确,GPRO和FIT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都是当年的IPO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半年内)股价飞速上升,GPRO在最顶峰的时候股票价格曾经上涨至将近100美元/每股, 但是本周五(2015年12月18号)截至的收盘价仅仅为20美元/每股左右,股价从峰值下挫了将近80%并且目前深陷泥潭之中,情况比较糟糕。不少分析师可能认为2015年的明星IPO股票FIT是否会成为另外一个GPRO呢。诚然,FIT和GPRO确实非常相似,两者本身的盈利在目前阶段都是依靠出售产品的数量来决定的,并且各自都是自己产品市场份额的绝对领头羊,FIT卖的是可穿戴的智能手环,GPRO卖的是可穿戴相机。其实笔者认为,细细想来,虽然两者卖的都是可穿戴高科技产品,但还是有明显的不同 。GPRO的可穿戴相机的受众人群远不如FIT的可穿戴智能手环的受众人群多。GPRO的可穿戴相机通常被局限于户外运动发烧友等受众人群之中,算阳春白雪的高大上吧,所以GRPO的产品受众人群可能很快就将饱和,之后如何卖出更多产品呢,那一定会相当的困难。但是FIT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却是不同,受众没有上限,任何有兴趣希望能够更健康地生活的人群都有可能成为FIT产品将来的潜在的用户,所有FIT的产品的受众应该是相当接地气的,FIT产品的受众人群会继续不断增长,上上不封顶。美国很多公司(比如零售业巨头Target),为了鼓励员工更健康生活 ,为每一个员工购买FIT的智能手环。Fit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商业健康追踪系统,不少公司在和Fit协商加入他们的网络。另外不少保险公司愿意为使用FIT只能手环追求更健康生活的人降低保险费用。当前整个社会风气都是鼓励更多地人追求更健康地生活方式。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地促进FIT产品将来的潜在用户的数量。
第三,FIT 圣诞销售被形容为暴涨式增长。百思买(BBY)有三分之一的商店出现FIT手环缺货,整体来看FIT手环的柜台前总是挤满人群,是今年的 首先礼品之一;线上销售呈现40%的增长,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AMZN)网站上FIT的产品的销售情况是非常良好的,FIT的旗舰产品HR Charge目前在亚马逊的健康保健相关类别产品中销售榜上排名第一的,前十名中FIT的产品基本上占据了半壁江山。有趣的是该类别前十名的其他产品是比如厕所卫生用纸和厨房用纸这样的产品。FIT的产品在亚马逊的销售在过去9个月时间里占到了FIT营收的12%。以一斑窥全豹,我们其实不难发现FIT的产品在现阶段的销销售情况依然如我们半年前预期的那般乐观。
第四,目前FIT的股价大概是其2016年预期每股营收的24倍左右,从P/E角度来看,肯定不是那种高风险的类型。目前各大投行的主流意见还是比较看好FIT的,很多投行给予FIT的目标价在50美元附近。
最后,笔者认为,FIT未来的成长速度虽然被很多投行依然看好,但是作为投资者仍然要警惕市场同类产品潜在地越演越烈地竞争在将来可能对FIT造成的冲击。苹果公司(AAPL)的智能手表将从高端市场上对FIT智能手环的市场份额进行冲击,而小米公司的小米手环则会夺走更多追求性价比的低端市场的消费者(小米手环目前的价格仅为FIT智能手环同类产品的1/6左右)。此外微软(MSFT)和GARMIN (GRMN)等在边上虎视眈眈,可穿戴智能手环市场这块香喷喷的大蛋糕正被更多人盯上。明年这个时候亚马逊(AMZN)健康保健类相关健康保健类相关产品销售榜单上的前十名当中厕所厨房用纸应该还会在上面,但是FIT的产品依然会占据半壁江山吗?没人知道。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笔者认为可穿戴智能手环市场的领军者FIT应该不是下一个GPRO,并且FIT的产品暂时卖的比厕所的卫生纸更好。
付:半年前的分析
BT每周一股:本周的当红炸子鸡IPO -Fitbit Inc. (FIT)
2015年6月21日 20:42
本周的当红炸子鸡IPO-Fitbit Inc. (FIT)-基本面FA分析John SUN 6/20/2015John SUN, MBA (BT团队高级研究员/分析师)高科技公司,生化制药,交通运输行业和制造行业资深市场研究分析师, 曾就职于华尔街顶尖大投行的资产管理部门。 专长行业跟踪和个股基本面分析。
概况:
本周,美国智能手环制造商Fitbit Inc. (FIT) 周四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报收将近30美元/每股,较其20美元/每股的发行价上涨了将近50%,截至本周五收盘 FIT的股价已经飙涨至32.5美元/每股,FIT在本周市场上的表现可以用当红炸鸡来形容,颇为吸引投资者的眼球。本文接下来就来具体分析一下Fitbit Inc. (FIT) 的基本面,看看这个FIT到底是何方神圣。Fitbit (FIT) 成立于2007年,公司的总部位于加州的旧金山,目前是互联网健康这个领域的急先锋。公司的创始人James Park今年38岁,看他的姓氏以及外貌应该是美籍韩国人,朴姓,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曾经是Wind-Up Labs(一家提供在线照片分享服务的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董事长,该公司于2005年被网络传媒公司CNET收购,之后James Park加盟CNET,并且担任该公司的产平开发部的主管。
Fitbit (FIT) 目前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6种可穿戴互联网健身设备(包括手腕设备和夹式设备)及其一些列的附件。这些产品销售价格区间在59.95美元到249.95美元之间。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包括监控心跳和睡眠质量、计步器、卡路里燃烧值等等,然后通过手腕上的显示屏实时反馈数据。此外Fitbit (FIT) 还有更高层次的产品包括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精确测算速度和行程等。Fitbit (FIT) 还提供PC端和移动端的程序,用以在PC端和移动端同步该公司的可穿戴设备。Fitbit (FIT) 的产品还可以实现深度连接智能手机,用以接收电话、收发短信、调节音乐等。Fitbit (FIT) 的产品目前已经累计卖出2100万台,在全球50个国家45000个零售商店以及在线平台上销售。目前全球约有950万用户在使用Fitbit (FIT)的产品。总体来看到目前为止,Fitbit (FIT) 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公司的销售目前依然在继续增长,公司在2014年共销售了1090万台设备,相对于2013年的450万台设备的销售水平,翻了一倍不止。而今年2015年一季度设备销售更是高达390万台,明显高于去年2014年每个季度的销售水平。有统计表明,目前25%的美国消费者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使用健身程序,用于连接可穿戴设备。同时Fitbit (FIT) 在连接活动追踪方面目前拥有85%的市场份额。此外,Fitbit (FIT)的手环今年一季度卖出390万台,市场份额为34%,是智能手环市场的领头羊。该公司产品低能耗、电池续航时间长、体积小巧、广泛追踪生物特征数据这些特点是赢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Fitbit (FIT) 在招股书中更是提及将在未来计划进入更加广泛的健身市场(从健身设备到相关的附加增值管理服务),公司认为这将会是一个200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Fitbit Inc. (FIT) 的估值及其潜在的风险:
Fitbit (FIT) 去年上报营收7.454亿美元,较2013年2.71亿美元营收,增长了175%。2014年的净收益达到了1.318亿美元,实现了盈利,是为数不多的没有继续烧钱且实现盈利的科技类IPO,要知道该公司2013年的时候依然是净亏损0.516亿美元的。截至3月31日,该公司目前账面现金2.378亿美元,长期负债1.596亿美元 。2014年公司在销售和市场营销方面花费1.12亿美元,而2013年则是0.268亿美元。R &D方面2014年的支出是0.54亿美元,2013年则是0.278亿美元。按照公司目前的发展势头,我们预期公司2016年的EPS可以到0.8美元每股左右,如果参考GoPro Inc. (GPRO) 等类似公司的P/E估值,按照50倍来算,Fitbit Inc. (FIT) 在6个月到1年内股价将会达到40美元/每股。我们认为,持有FIT的风险如下:Fitbit (FIT) 该公司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当中,竞争对手包括科技巨头苹果(AAPL)、微软 (MSFT)和Under Armour (UA)的强强联合、GPS巨头Garmin、来自中国的小米、来自韩国的三星、以及老对手Jawbone等等。尽管一度Fitbit (FIT) 销售了令人瞠目的390万台设备并且一34%的市场份额匹马当先,但是同比来看去年一季度该公司的市场份额却是45%,可以看出来竞争对手们正在迎头赶上。这其中尤其以雷军的小米尤为注目,小米目前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24.6%,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已经成为了第二名,对着Fitbit (FIT)喊话, “Are you OK?............ Do you like Mi………Band?” 当然,潜在最可怕的对手依然是科技巨头苹果 (AAPL)的手表。 因此,对于Fitbit (FIT)来说,来自竞争对手的相仿功能的产品以及潜在的价格战可能会对其未来营收增长形成威胁。更为要命的是,目前Fitbit (FIT) 的营收几乎100%来自于硬件销售,而来自于增值服务方面的至今为0,也就是说公司买完硬件后很难继续留住客户在其平台上消费服务,尽管公司在招股书中提过在未来要做从健身设备到相关的附加增值管理服务的更大范围的市场。这是机遇,但更是巨大的挑战。虽然如此,Fitbit (FIT) 至少目前看起来依然是一个健康盈利的难得的科技IPO公司,也许只靠卖硬件的营收增长在未来大概率会遇到瓶颈,但是对于那些野心勃勃的巨头们来说,拥有77项专利,在集成传感器、无线通信、PC端和移动端软件均拥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并且懂得客户需求且目前市值仅仅只有13.8亿美元的公司,应该是一块肥美的小鲜肉。考虑到James Park曾经将自己创立的Wind-Up Labs成功卖给了CNET, 也许这个美国籍韩国人未来会把Fitbit (FIT) 卖给面临苹果(AAPL)公司巨大压力而变的求贤若渴的三星公司或者微软 (MSFT)。结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包括大盘情况稳定、整个科技板块、可穿戴相关板块自身情况稳定),我们给予FIT买入评级,预期目标价,未来6个月达到40美元/每股。免责声明:B.T Group所有的文章均为个人投资之研究笔记和心得交流整理记录,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据此买卖盈亏自负。
BT 美股团队(BT Group)简介
BT 团队(BT Group)致力于服务全球华人美股投资者, 为全球华人美股投资者提供及时、全面、重点突出的华语版的美股资讯, 为全球华人美股投资者提供顶级专业水准的美股培训课程, 从而帮助全球华人美股投资者实现高额且稳定的投资收益。
BT 团队(BT Group)汇聚了一批优秀、勤奋、专业、背景各异的团队成员, 愿意将各自多年来的华尔街投行、基金生涯所获得的美股专业知识, 和各自宝贵美股投资经验心得与全球华人美股投资者共享。 所有团队成员均持有北美名校硕士或博士学位, 其中半数团队成员持有CFA证书。
BT 团队(BT Group)目前提供每日大盘盘前、盘后分析, 个股跟踪分析,美股投资与资产管理相关的培训课程等。
扫描二维码关注BT美股微信公众号:besttrader2014
, 名称:BT美股手纪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dbe90623113919c255e18540657e3dc3.jpg
微博:BT美股手纪 http://weibo.com/thebesttrader
网站:www.btmrigu.com ;www.btmeigu.net
一对一服务请加微信:thebesttr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