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献对话的三个技巧
作者:李庆芳,实践大学国际贸易系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兼职副教授、MBA学院客座教授、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研究员。当我们阅读文章时经常只单向的接受,没有与之对话(问、想、答、举事证)的历程,导致对于理论的理解未能站在巨人的肩榜上。这篇文章我试着分享三种与文献对话的过程:第一个技巧是「教授提问法」;第二个技巧是「寻宝游戏法」;第三个技巧是「吸星大法」,希冀能从阅读经典中,持续深化研究的亮点。文章由实践大学中文系陈诗晴整理采访与校稿。
最近,我于质化研究课程中与学生讨论关于「如何建构一条理论的脉络?」的部分。我分享若要建构一条理论脉,你必须坚持、专注并且有系统的阅读一系列的经典理论的文章;例如:「破坏式创新」、「跨界合作理论」、「社会物质性」、「价值共创」等。可是,要如何阅读一篇经典之作呢?答案是「你要与文献对话、对打」。简单来说,我认为「对话」就是「问、想、答、举事证!」,阅读文限时,你可以抱着「提问、思索、回答、举事证」的方式,先与正阅读的文献进行对话。
为何要与文献对话呢?甚至对打呢?其实,我们不是真的要打架,而是从阅读一篇文献中进行思辨;让自己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见解。换言之,透过「专注、坚持、有系统」的阅读文献,基本上可以有三个好处:第一,建构一条理论脉络;第二,深化自己的理论角度;第三,找到理论定位及对学术、实务贡献之处。故,阅读文献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功。
以下,我分享三个阅读文献经验之技巧;第一个技巧「教授提问法」;第二个技巧「寻宝游戏法」;第三个技巧「吸星大法」。
第一个技巧:教授提问法
第一个阅读文献的技巧是「教授提问法」。其实,当一位教授很简单,只要你会不断质问博士生「Why, What, How」三个问题即可。虽然,这看似一个笑话,可是,你只要做到持续问「Why, What, How」,你就已经与既有文献进行对话,而非全盘接受既有的观念。以下,我就以「Why, What, How」举例说明,我们应如何透过「教授提问法」阅读文献。
首先说明关于「What」的提问: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献时,可以用「313」回答这篇文章究竟葫芦里卖什么药。以What对文献提问的技巧,可以协助你问三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三个关键字是什么」、「你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换言之,当你看完一篇文章过程中,你要不断试着回答这三个问题;可以协助你了解理论的本质。
其次说明关于「Why」的提问。接着,你还可以问「为什么这篇文章这么重要?或者,为什么你要阅读这篇文章?」透过这两个Why的提问,不仅可以协助你厘清你是在哪一条理论脉络中;甚至,协助你厘清你的研究在理论脉络中的位置、定位、主张等。你应该试着从一篇文章中,窥见并试着建构一条理论脉络。
最后说明关于「How」的提问。我们也要问问作者,他们是如何创作出这篇文章,他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如何铺陈研究问题、实际的故事、采用哪些事证、运用对话的技巧与手法等。阅读文章持续的问「How」,可协助你了解理论建构之逻辑推论过程
总之,当我们看完一篇文章时,应该先静心一下,问一下作者「Why, What, How」,透过这样的「教授提问法」,可以让我们进入文章的脉络中,也可以从经点文献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
表1:与文献对话的技巧:教授提问法
第二个阅读文献的技巧是「寻宝游戏法」。我想,我跟大家一样习惯从头到尾到念文献;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比较有趣的方式念文献,我称之为「寻宝游戏法」。其实阅读一篇文献,可以从文中的五个地点去寻宝,并透过「提问的技巧」,把经典文章中的宝藏找出来。
第一个宝藏是「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我们可以从「绪论」里具找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什么类型:例如,这是一篇关于「什么(What)、为何(Why)、如何(How)」形式的研究问题。同时,你还可以进一步提问:「这个研究问题有趣吗?」。透过这个过程,你通常可以找到第一项宝物「有趣的研究问题」。
第二个宝藏是「研究发现(Research Finding)」。我们可以再找本文的「研究发现」;通常研究发现是在文章的第四章中,以有意义的故事去呈现本文的「研究发现」,也就是所谓的「研究亮点」。这时,你可以进一步提问:「这个研究发现独特吗?」你通常可以找到第二项宝物「独特的研究发现。」
第三个宝藏是「研究问题」与「研究发现」的「关联性」。我们可以再找「研究问题」与「研究发现」是什么样的逻辑关。也就是本文的研究发现,是否确实回答了「研究问题」吗?这时,你可以进一步提问「这个研究发现确实回答了研究问题吗?」,你通常可以找第三项宝物:「研究问题与研究发现的一致性。」
第四个宝藏是「研究论述(Arguments)」。我们可以再从「第五章的讨论与意涵」中,先找到本文的研究论述是什么,也就是本研究的主张。这时,你可以进一步提问:「这个研究论述独特吗?」,你通常可以找到第四项宝物:「令人惊艳(A-ha)的研究论述」。
第五个宝藏是「研究发现」与「研究论述」的关联性。我们可以再去厘清两件事:第一,资料能否支撑出本文的研究研究发现、研究发现可以归纳或推演出研究论述吗?也就是,本文是否有足够的事证(evidences)进行推论,可以从资料到发现,再从发现到论述。这时,你可以进一步提问:「两者之间的逻辑推论合理吗?」你通常可以找到第五项宝物「以事证为基础的推论逻辑(Evidence-Based Reasoning)。」
总之,阅读文献不一定一次念完、依序从头到尾看完,这样的阅读法常令我挫折、裹足不前。我们也可以用「寻宝游戏的态度」来念经典文章(paper);透过寻找「研究问题」、「研究发现」、「研究论述」的宝物,以及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借此技巧挖出经典研究的五种宝藏:。
表2:与文献对话的技巧:教授提问法
第三个阅读文献的技巧是「吸星大法」。其实,阅读并不是直接吸取,而是种消化、转化、吸收为自己智慧的过程。换言之,直接从阅读经典文献,将文章里精华,转化为自己的论述。以下,我们从「三个形变的进化」与「四个质问的找碴」,以这两个方式来说明「吸星大法」的形变与深化历程。
第一个转化的技巧是经过「三个形变的进化」。首先,是他们说什么(They say…);其次是我来说的话(I say…);最后是我主张(I agree…)。首先是They say,当我们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先回答他们说了什么;我们要先能了解作者的论述是什么开始。其次是I say,换成是我来说的话,我会怎么写(说)这篇文章。最后是I agree…,我可以主张什么,能不能提出不同的主张。总之,透过他们说什么、我可以怎么说、我能提出什么新主张的「吸星技巧」,巧妙将作者的论述、转型并升华为自己的论述。
第二个转化的技巧是提出「四个质问的找碴」:我们可以透过四个质问,找出经典文章的缺陷,变成自己研究的贡献。第一个质问是「他们提出什么样的研究问题?」,第二个质问是「他们回答了什么?」,也就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亮点。第三个质问是「他们没回答什么?」,也就是设法指出这篇研究的缺陷、缺失、缺口,美中不足之点。第四个质问是「我的研究能有什么贡献?」,也就是进行的研究可已有什么贡献。换言之,透过这四个连续性的质问,可以让我们不仅理解文献的精华,也可以转换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与贡献。
总之,阅读文献不仅要「厘清一条理论脉络」,更要与自己的研究产生「对话」,因为对话所以深化,进而对自己研究有所助益。因此,阅读文献要理解,更要对话,以「They say、I say、I agree」以及「他们提出什么问题?他们回答了什么?他们未回答什么?我可以贡献什么?」的对话模式,才能有助于深化自己的研究。
表3:与文献对话的技巧:吸星大法
http://s6/mw690/005z5nlqgy6YtbZtNAx65&690
我们真得有读懂一篇文献吗?我们究竟从阅读文献中获得什么样的进展呢?我想,这篇文章分享的重点是:「阅读文献并不是全盘地接受,而是对话、对打、对战」。我想,这篇文章分享三个技巧;技巧一,「教授提问法」;因提问而了解经典之作的本质、理论脉的络与理论推导过程。技巧二,「寻宝游戏法」:找研究问题、找研究发现、找研究论述,并探究三者之间的关连性,而厘清有趣的研究问题、独特的研究发现、研究发现确实回答了研究问题、令人惊艳的研究论述、以事证为基础的推论逻辑等五个宝藏。技巧三,「吸星大法」:透过三个形变的进化与四个质问的找碴,不仅理解文章外,更能深化自己的研究。
换言之,我们阅读文献「不是全盘接受既有的理论观点,而是透过对话来深化,并来增长研究的智慧」,相信若我们以这三种技巧来与文献对话,就不会读一篇忘一篇;而是读一篇、增长一点智慧。
参考文献
【44】151126_QRM_质化14讲对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