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
——读《小蝙蝠德林》有感
http://s16/middle/5664e9bbta83e85586baf&690
虽然《小蝙蝠德林》是一本绘本,但看完后总觉得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看的书,至少大人从中的收益或感受要远远深于宝宝,尤其对于我,对于今天的我。
http://s5/middle/5664e9bbta83e85e1b164&690
小蝙蝠德林从一出生就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一面——不论何时,德林都是头向上站立,而不是头朝下倒立。而在蝙蝠的世界里,他的站立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倒立”。
德林的爸爸妈妈为此感到困惑。和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一样,德林的父母也想从书中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答案,这一点从爸爸腋下夹的那本书就能看出——《我的孩子与众不同!我该怎么办?》。
http://s14/middle/5664e9bbta83e877d8a5d&690
但是德林的“倒立”也给他带来不少好处。比如当维丽把球扔到众蝙蝠“头顶上”的草丛里时,德林总能很快找到球。
http://s9/middle/5664e9bbta83e879c13c8&690
在放风筝比赛中,德林总能得到第一名;在替乌鸦太太照顾小乌鸦时,只有德林能够轻而易举地喂饱小家伙们,用乌鸦太太的话说就是“谁都比不上你能干”;而玩了一辈子悠悠球依然纠缠不清的奶奶更是看好德林,因为德林的悠悠球玩得好极了。
直到有一天,见过大世面的叔叔回来告诉德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像他一样“倒立”的人,并远远地指给他看——人类、猫、植物。
如果说德林的“倒立”偶尔给他带来上面那些小收获,那么接下来,德林的“倒立”甚至挽救了整个家族。
http://s3/middle/5664e9bbta83e87ca0152&690
狐狸总是趁蝙蝠们睡觉之际偷袭他们,幸好它没有找到蝙蝠洞,要不对整个族群来说将是灭顶之灾,而“倒立”的德林总是能够及时发现狐狸。当德林躺在蝙蝠洞口睡觉时,狐狸打死也不肯相信这是一只小蝙蝠,而那个洞口就是蝙蝠洞的入口。于是,整个族群和灭顶之灾擦肩而过。
傍晚,当蝙蝠们纷纷出动寻找食物时,有谁还顾得上什么“倒立”的问题,快把肚子填饱才是真理。和生存的压力比起来,行为习惯此刻显得那么无足轻重。
http://s15/middle/5664e9bbta83e88627b6e&690
一天下来,德林的妈妈深情地给小德林送上“晚安吻”,尽管这个吻亲在了小德林的屁股上(还是因为他的“倒立”),但妈妈还是骄傲地对德林说:“你是最棒的,我的小宝贝儿!”
因为没跟宝儿交流,所以我不知道3岁的孩子是如何看待这个故事的,但对大人而言,德林的妈妈是伟大的。和我们一样,她也为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不解、不安、四处寻找答案,也试图改变,但最终,她还是接受了德林的“独特性”。她深爱她的宝贝儿,并且引以为豪。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不是这里就是那里不符合我们制定的标准,他们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预期的成长轨迹成长,这个时候,我们是坚持自我主导,把他们生拉回我们制定的成长轨道,还是顺其自然,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并且接受他们的独特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成长轨迹成长。每个父母都会或多或少地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德林的妈妈就是我们的榜样。
http://s11/middle/40072330x85f88b534e3a&690
您好!我是新浪幼儿教育博客圈的管理员和微博管理员。
欢迎加入圈子超级qq群:0-2岁(含孕期)96496583,小小班(2-3岁)95215149,小班(3-4岁)51188902,中班(4-5岁)102748528,大班(5—6岁)71513544,小学生(6-12岁)6386474,请大家对号入座,每人限加入一个群!可同时加入新浪UC群:10215070。
欢迎常到群里交流,常回圈子看看。
http://s6/orignal/6839fe02x74c5b17c4e35&690
关注圈子微博
http://tp3/1748631042/180/1282793429/1
我是小宝儿妈,让我们一起来玩微博,秀风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