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注:以下内容整理自我录制的现场直播音频,和NASA的官方网站:http://www.nasa.gov/ames/nasa-supercomputer-assists-the-hunt-for-exomoons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得借助特殊手段才能看到直播)
http://ww2/large/005yXe3qgw1eudj99ppk0j30m20jp0ug.jpg
(打个不准确的比方,比如1000公里外有一个灯泡,你用望远镜对着它看,然后一只蚊子绕着灯泡转圈,蚊子会挡住灯泡,又飞到背面,循环往复。你的望远镜看不到蚊子,但是可以看到灯泡周期性地变暗变亮。于是就可以断定有个小东西在那里飞。实际过程比这还要复杂和困难好多倍。——译者@雪树XueShu 注)
半径周期之类的很容易测量,但地质信息很难获得,得通过金星等去类比猜测。
根据现有星系演化模型和观测的到一些量(比如恒星的质量,恒星的温度),做一个对比。年龄就作为一个参数确定了。但同时它的误差也很大,得加或减20亿年。
假设那是个岩石星球,既然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两倍,那如果我们去了那里能生存下来么?
我对这个其实也不太懂,我猜时间久了人就会适应,并且把这种能力代代遗传下去。当然一开始可能比较有挑战性。
另一个科学家的补充:航天员刚因从那种神奇的失重状态返回地面时,会感到出奇地重。但身体还是能快速地适应。现实中很多人可以负重旅行。我们的身体其实挺适合做这些事。人类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我觉得即使是短期而言,我们也是能适应的。
这个行星是目前为止最有可能发现生命的吗?
是的,因为它的接受到的“阳光”跟地球上最相似,而生命(尤其是植物和微生物)在根本上依赖于此。
你们是怎么测量行星质量的?
我们现有的科技其实完全没办法直接测量它的质量,它太远太暗了。但是我们由于已经测量了其他很多更近的行星的质量和大小,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能预言和估计这颗行星最可能具有的质量。
大约有多少恒星有类地行星?另外木星这样的大行星多呢还是地球这样的多呢?
15%-20%。
宇宙中的小体积的行星比大体积的行星要多得多。
有没有另外的任务和计划?
有很多。 比如Campaign 9,它甚至能利用爱因斯坦的引力透镜理论,去发现行星。
下面三个都是来自上海的电话提问,第一个是位先生,后面两位是女士。
首先我想对NASA全体表示慰问祝贺,我来自上海电视台媒体组,我想问的是有关到新发现的开普勒-452b或之前的类地行星旅行的问题。许多人觉得,如果我们不能到那里旅行,那么发现这些行星的意义何在呢?所以这个世纪有么有可能到其他行星旅行呢?
这只是在回答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独的第一步,是整个人类的第一步,如果没有一些不可思议的突破性进展,你我今生都是不可能到达那里的。但你懂的,我们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或许可以(You
know,our children's children's children
may.这段回答让人感动,因为让人想到愚公移山: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且口头禅you
know出现在这里真是恰到好处别有韵味——译者@雪树XueShu
注) 。明年的下一步任务是发现一个更接近地球类地行星,以让我们更仔细地研究。也许离地球只有几光年。如果我们能发现那样的行星,如果给人类订点目标,在以后的世代中,我们或许能达到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但却很让人兴奋。
有没有在开普勒-452b上发现生命的迹象?
答案是没有。(他后面的解释还有很多就不列举了,但有一句特别喜欢:There are world out there we
can go for。因为让人想到这句话: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
你好,我来自中国上海,我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或许不需要类似的生存条件?比如,或许它们不需要水,等等。第二个问题,人类努力向其他行星发射信息,并希望获得外星人回复。有没有可能他们已经回复了,但是我们没法探测到。
我们过去这些年对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了解颇多。在我25年前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认为生物量(某一地域或单位面积内存在的生物的总量)大部分存在于地表之上。但今天我们了解到并非如此。绝大部分的生物量(微生物)其实生活在我们的脚下深处:在非常苛刻的高压高温高密度条件下,生命似乎涉足于每一个它能到访的角落。所以我认为其他星球也不例外。生命就是如此地稀奇古怪,我们总有一天会承认这一点。
另一个科学家的补充:我们目前是用无线电波来沟通的,但我们确实不知道比我们更智慧的文明是否是用比无线电波更先进的东西来沟通。这点我们并不清楚,但是我们明白,我们还是有一定的概率发现点什么,所以我们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