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历经七代活佛花174万两白银建成

(2017-08-12 06:49:30)
标签:

杂谈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da65d344364d27f1ddeb7040947ce731.jpeg

内蒙古四大庙宇,指的是呼和浩特大召寺,包头五当召,百灵庙和锡林浩特的贝子庙。元朝时期,藏传佛教成为了蒙古族宫廷贵族信仰的宗教,而藏传佛教真正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则是在明末清初。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195980737efcc9488271e6d8a8e154c9.jpeg

在今天,蒙古族大多数信仰藏传佛教,内蒙古的寺庙中也已藏传佛教寺庙为多。位于锡林浩特市中心的贝子庙是锡林郭勒盟第一大寺庙,同时还是锡林浩特这座城市的发源地,先有贝子庙,后有锡林浩特。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567bcca6d6e022b36dd6f027e23c8897.jpeg

贝子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历经七代活佛精修而成,共耗费白银174多万两。因当年主持修建此庙的是当地贝子巴拉吉道尔吉,而且是建在贝子旗,寺庙因此而得名。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f86ad7e85c7b9699176d66003c641c3b.jpeg

这里地势高而空旷,背靠十三敖包山,可以俯瞰全城美景。敖包是蒙古族祭祀祈福的场所,其中以十三敖包最为尊贵。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565cd3a9dfb588f39941a6515f482a07.jpeg

朝克沁殿是贝子庙的中心,也是最主要的部分,两侧分别为拉布楞殿,却日殿,满巴殿和珠多都巴殿等,加上周围的十几座小殿和喇嘛住宅区,总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dea3c7c9c4df004a1f609569c226c110.jpeg

古时喇嘛在蒙古族中有着尊贵的地位,他们以成为喇嘛为荣,贝子庙最为鼎盛的时期,喇嘛有1200多人,与西藏和五台山的宗教上层保持着密切联系,被誉为“北国名刹”。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f7453ed5aa5220e9222372dabb06ba4e.jpeg

在藏传佛教中,寺庙不仅仅是修行的场所,还是传授知识的学校,他们研究的知识范围庞大繁杂,包括了医学,天文,数学,哲学等,一座寺庙就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e68b11540421149a22183c457fd7c92b.jpeg

20世纪以来,贝子庙地区逐渐向集镇发展,各地客商也陆续到贝子庙附近设点经商,于是形成了“东商”、“西商”、“南商”。从此贝子庙地区变为锡盟北部旗里最大商贸活动集散点。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0514ac8675ff2e54c136e12cb91188b0.jpeg

寺庙的建筑异常华美精致,原先的墙体已经变得发黑暗淡,新修的部分则是新的,新旧对比明显,大殿内的天花板上的绘画雕刻也是如此。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e4370613cc7ba9e95541b9f4300df96c.jpeg

一面墙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弹孔,这是文革时期给这座寺庙留下的痕迹。在当时这座寺庙破坏严重,差不多每一面墙都留下了弹孔,不过其他的都已经修复,只留下这面墙作为警示。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1f679242236f1fd7737f133205ab0249.jpeg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贝子庙一带成了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中心,周围的建筑不断增加,数十年后最终形成了锡林浩市。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ed3ac75eac773f565a7296588f9b5bd7.jpeg

出了朝克沁殿,沿着寺庙的红墙往山上走,就是锡林浩特有名的十三敖包,现在是一座免费开放的公园,当地人喜欢来这里游玩拍照。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6e39603e0a0f24d9e942379e5cd356a9.jpeg


十三座敖包一字排开,非常壮观。敖包是蒙语,意为石堆或土堆。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312f83f68f2a0950df1a3d4351416b96.jpeg

十三敖包名气大,香火旺盛,许多当地人平时也来这里烧香祈福。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2156dcca2bc816d43013eeb9c90bcb36.jpeg

额尔墩敖包建于1753年,由十三个敖包组成。中间的大敖包为佛祖敖包;左边的第一个敖包是贝子庙朝克沁主殿敖包。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全旗性敖包聚会,身着节日盛装的牧民喜气洋洋地来到贝子庙,登上额尔敦敖包山聚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