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龙门石窟大概算得上是洛阳人气最旺的景区了。从洛阳市区往南大约12公里,到达伊河岸边,就是龙门石窟了。伊河南北流向,东西两侧的山上都有石窟,其中西山的石窟是景区的精华。
沿着伊河岸边大约1公里的山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龙门石窟始于北魏,经过长达400多年的营建,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山自古就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佛教成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此后在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复和续作。
佛像有大有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是我国古代石刻中的精品。
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的核心,也是游客必至的景点。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具有唐代的艺术特点。
卢舍那大佛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石窟在历史上屡遭破坏,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
在1930-1940战乱期间,许多佛像遭到了盗凿,流落到国外,今天在龙门石窟看到许多佛像都是不完整的,只剩下了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