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散文文学杂谈 |
分类: 《时尽》随笔散文 |
问一个人,要怎样回应一个你爱的人他的爱。
她说,第一次爱的时候,就应该像爱自己那样去爱那个人,可以温柔的生气,出发点应该是为他更好。第二次爱他的时候,就应该五五分,一半爱自己,一半爱他。留一半快乐因他而起,留一半悲伤因他而生。第三次爱他的时候,爱自己胜过于爱他,这个时候你才会明白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想为你活着的人,绝不会因你而死,想为你而死的人,也绝不会因你而生。当你明白舍与得不能同存的时候就是感情中和的开始,我们把这种相对于基本相安无事,心情愉悦的情感称之为爱情。
她说,还有一种人例外,她谁都不爱,可偏偏能为让她感动的那个人付出全部,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病体一样的存在。可是人,只有敢爱才能平和的接受一切不可能。
庆山在《素年锦时》里写道:爱着一个人,并为之所爱。如同在旅馆的梨花树下小坐,清茶浅酌,花好月圆。
但有时候我们还是太胆小,宁愿凭借着各种借口逃避也不愿意面对自己对感情的执着。肤浅的选择可能性极小又不切实际的方式安慰那颗受过创伤的心。一本书,一杯咖啡,一夜情,一台电脑......只为打发无聊和孤独,满足虚荣和欲望。
街头一男女深情的吻着对方后说了再见就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男的径直前走不回头,女的洋装离开,却在几步后回头看着对方消失在视线中,蹲下身子抱头痛哭。如果我还是一个单纯,简单的人,一定认为这是一场舍不得说再见的爱,可偏偏清楚的知道欲望和孤独带不来依偎,在上瘾也不过是一个爱一个不敢爱。
见过比较亲密的关系,是两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手牵着手逛街,累了喝同一瓶水,饿了相互喂食,毫不介意彼此的缺点,包容小情绪。他要一份安静和不太多的快乐,她要一点安全感和一份不太靠谱的包容。离开陌生的城市回到长大的地方,他们又是陌生人。
也有藕断丝连七八年的执着,时不时他找她,时不时她问候他,时不时两个人的身边都有另一个他和她替代。这么些年的时不时总归也只是时不时。
但我们并不是一有机会就能够回到奋不顾身的年纪,做爱情的奴隶。更多时候是无法判断这个人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不想负责但又迫切的想尝试得到的滋味,于是就出现了网络名词“渣男渣女”。
问过一个朋友“为什么想睡她的房间又不给她爱,他说像我们二十出头的这个年纪,有多少人谈的起爱,谁不是带着前任一起活一辈子的。”
时间这样快,眨眼转身女的就已亭亭玉立,男的也是一表人才。一生莫不是如此,某个阶段,若业力不松动,那可能还有上升的空间。
屋里插着一根从医院门口折来的凤尾竹,中空扭曲的风干在书柜旁,一排排落了灰的书籍像是它的后盾,随时响应召唤。转眼日子如砂砾倾泻而散,一切变换模样。回想那段为爱拼命的岁月,就好像梧桐树叶在时间的长河里失去原本光鲜亮丽的色泽,只留暗淡一角。
写不尽的青春,混乱与迷惘。道不尽的人生,百态与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