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写作个人癖好 |
分类: 随笔系列 |
生而为人得有点癖好
刘震云北大演讲: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是笨人!(点击阅读)

昨天报社的朋友娄译夫兄弟在微信里告诉我,我写于2018年的一篇博文《为父亲洗脚》被刊登在6月22日的《新疆石油报》上了。六月初,编辑部的刘老师在我博客里看到这篇随笔后,建议删减修改,我没时间处理,就辛苦她对个别段落做了一些删减。稿费不多,60、80、100元不等,每次都是朋友看到文章后,反馈给我觉得不错,我再扒拉出来发给他们文字版。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
很多随笔是带着孩子上兴趣班,我在一旁等待他下课时草就,再反复修改的,权当是一种打发时间和练笔的方式吧。我从小就一直笃信“天道酬勤”这句古训。北大才子刘震云在百年校庆上说过,整个中华民族最不缺的就是各类聪明人,最缺的是踏踏实实的笨人。缺的是曾国藩这样肯下笨功夫的读书人;缺的是光绪年间山东冠县的武训“行乞兴学”的傻子;缺的是刘震云外祖母和他舅舅刘麻子这一类老实本分的农民。仔细一想,很有道理,做任何人不要光想走捷径。贫寒家庭出身的武训早年生活凄凉,倍受凌辱,无儿无女,讨饭讨了几十年,晚年时兴办义学堂,让穷苦人家的孩子能读书识字,不再像他一样遭受睁眼瞎的苦。武训的事迹惊动了朝廷,并被后人传颂至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演员赵丹主演的《武训传》感天动地。不过后来《武训传》以及相关人员遭到的厄运,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在武训生前死后,社会各界无不感动于其“行乞兴学”的精神,清廷为其颁匾赐号,民间呼其为“圣人”,而一些当代学者则认为,武训至少是“儒门圣徒”。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被誉为“儒门圣徒”的武训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我颇为喜欢的作家余世存老师《时间之书》里有一句话:“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可是我想说,你在三四月播种的努力,八九月才看得到收获。人越努力,才越幸运。因为当你做了足够的准备时,突然而来的机会就会被你牢牢地抓在手里,跑都跑不掉,你的每一分幸运,都是来自于你十分的努力。有很多“毒鸡汤”都在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会很舒服。”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有的只是那些暗地里的努力。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或者读过《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中当之无愧的第一。曾国藩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曾经发生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流传至今。初冬时节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来到了曾国藩的家里,看到书房里有许多值钱的东西就想进去偷。可这时年少的曾国藩还在背诵一篇文章,曾国藩的读书天赋不是很高,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始终背不下来。但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虽然已是夜半时分,油灯里面的油也所剩不多了,可他就是不放弃,一直在那翻来覆去地背诵。小偷没有办法就只好藏在窗户边上,准备伺机而动。幻想着等曾国藩睡了之后,他就可以猫进去拿东西了。可这个小偷耐着性子等了好久之后,发现曾国藩还在那里嘟嘟囔囔地读这篇文章。这时小偷实在是着急了,就破门而入,劈头盖脸就对着曾国藩一顿大骂,“就你这种猪脑子还读什么书啊,真丢读书人的脸。”然后把曾读的那篇文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背诵了一遍,曾国藩还没有反应过来,小偷便转身扬长而去。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确实在读书上比较吃力,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非常用功,通过“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韧劲弥补了天资平庸的缺欠,从而培养了他做学问永不言弃的执著性格,为他以后取得很高的成就打下了基础。

对于我酷爱读书,无论到哪里都要随身携带装有几本书的背包这一举动,妻子和兄弟姐妹奚落了不止一次,声称他们要是下我这样的功夫,十个清华大学也考上了。我承认自己从小就是一个笨孩子,连生我养我的母亲都这样认为,言外之意,我比能说会道的弟弟差远了,他遗传了父亲幽默风趣健谈的性格。我只好开玩笑似的回复母亲,有其母才有其子。周围很聪明但不愿意下功夫的人的确不少。但是我想说的是,“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这些人生箴言,永远不会过时,会一直激励着那些天赋不高的孩子勤于读书,努力上进。
其实读书的家风需要代代相传,利己利家利民族。我知道我的兄弟姐妹和家人十分看不惯我每天一早一晚读书或是写作的这种行为,说好听一点是显摆,用当今流行语来说就是在装逼,对此我唯有一笑置之。我只是想利用教师这个职业影响自己的亲人,也让更多的人带动孩子读书,建立书香家庭,仅此而已。
2012年暑假里开始我误打误撞,在网上加入了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创办的的新阅读研究所,成为一名推广全民阅读的义工,起名为“萤火虫丁易(改变从阅读开始)”,已经快十年了。在常人眼里,我的这种做法在当下也许有点出格或是不正常,可是我觉得行为太过于正常,脑子太聪明的人多了,并非是件好事。已经辞世的袁隆平先生、许渊冲先生、何兆武先生,今天的诗词传承第一人叶嘉莹先生、俞敏洪老师、余世存老师,辞官后做公益、建立个人博物馆的樊建川先生,以及很多这样的人士,他们孜孜不倦的非正常之举才成就了他们的一生和他们热爱的事业!正如我最近结交的一位小兄弟在微信里回复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小聪明的精和大智慧的笨同时并存,前者是人性的本能冲动,后者是人性的光明选择。一个国家如果只有前者,必亡。一个人如果只有前者,即使活着也不过是没有脱离低级生存罢了。读书的最大好处,根本不是装逼,而是知道除了生存之外原来还可以装逼。某种程度上来说,文明的本质体现形式可能就是装逼。”
最后借用一副对联与家人共勉: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2021-6-22-11:55于校车上草就

【相关阅读】
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儒门圣徒”武训如何兴义一生(点击阅读)
刘震云北大演讲: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是笨人!(点击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