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系列】生活随想(附我的随笔链接)

(2021-03-27 07:02:28)
分类: 随笔系列

【随笔系列】生活随想(附我的随笔链接)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点击阅读我推荐的书目)



【随笔系列】生活随想(附我的随笔链接)



或许缘于小时的家庭教育,几近天命之年的我在亲友眼里仍是一个没城府的人。很容易被世间的万事万物所感动,也经常愤世嫉俗,听到、看到不平之事就会滋生一种拍案而起的冲动。不得不承认,通过言谈举止就看能看出一个人城府的深浅,最直接的一点是看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和措辞。说话的确是一门艺术,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极会说话、能把握分寸的境界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我曾多次言辞恳切地劝说兄弟姐妹引领孩子多做家务、多多读书,被认为迂腐不化。我只是千千万万个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时时宣扬读书,甚至给亲友孩子买书寄书,至于别人是否需要,我没有过多地考虑,我只是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事后想想此举确实有点不自量力,难免会被人耻笑。有时母亲也直言不讳地说我太过于憨直,说话不会绕弯子。我有时一个人独处时也在想这个问题,父亲幽默风趣健谈的性格为何一点也没有遗传给我,全部给了弟弟。我和个别朋友无话不谈,因为深知我的性格,他们也说出了推心置腹的话语,我是一个不会生活的人,一个不会享受的人,一个没有生活情调的人。我也承认这一点,不光是他们,我的弟弟妹妹也如是评价,我也想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可是收效甚微。难道真的应了那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随笔系列】生活随想(附我的随笔链接)



夜阑人静之时,无法入睡,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点点滴滴让我心生感慨。行文至此,想到了四个字“感谢苦难”!这句话用在这里,不知是不是显得有些矫情。1995年11月,我毕业头一年,父亲因为车祸造成高位截瘫,1996年寒假里我回鲁南老家,春节后把1985年年底出生的弟弟带到身边上学,工作后不久带他来克拉玛依市读书,一直供养他大学毕业,乃至买房结婚成家。为了弟弟的吃穿用度和学杂费用,我竭尽全力,当时恨不得把一个铜版掰成两个花,还要给父母寄钱,以贴补家用。可以说我对自己苛刻到了极点,三年后把两个妹妹接到身边找工作,成家。


2006年中秋节后接父母到身边,目的是方便照顾。最近半年,父母身体每况愈下,我在学校、家里和父母住处三个地方来回奔跑。尽管每天很累,但是我一直无怨无悔!努力为家人付出,算是一种幸福,一种被需要感,一种存在感的真实体现吧!人生海海,很多事情摊到了身上,是无法回避的,只有泰然处之。



【随笔系列】生活随想(附我的随笔链接)



结婚成家后,我也是一如既往地做好一日三餐,家务活也是。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能每天坚持早起做饭、洗刷。有了孩子后,入园后接送孩子,陪伴孩子上各种课外班。在送孩子在封闭式游乐场玩,或者他上课的间隙,趁机读点书、写随笔、编辑英语资料,我不想因为家庭琐事的牵绊,而荒废了自己的专业。家人说的没错,我是不会享受人生的人。单身时,每到寒暑假,我都坐上绿皮车返回鲁南的老家。夏天里帮助母亲除草种地,冬天回家办置年货,看望亲戚,从来没有闲工夫去游山玩水。生命中只有两次自费旅游,2017年带着妻和子去阜康市的天池,2019年暑假带着家人去潍坊青岛曲阜旅游。最远去澳大利亚学习了三个月,教育局外派学习。那时住在当地居民家里,我的房东是一位意大利人,画家,经常到户外写生。没课时的周末,我们经常聊家常,有关教育、婚姻和家庭的话题。我去的最多的场所就是附近的书店、教堂和海边,一坐就是半天。


那时想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和兄弟姐妹。离开老家的二十多年里,常在周末咀嚼着思念和牵挂给爹娘写信,估计至少有300封家书,都被有心的父母保存起来了。他们来我身边时都带在了身上。我一封封地把书信放在书房里的书柜上,不能不说,它们是我的一笔精神财富。有了孩子以后,开始创建博客,七八年里写了接近一万篇,内容有英语、随笔、古典诗词、文史哲类、教育话题等文章,也算是积累材料,为自己练笔做铺垫。



【随笔系列】生活随想(附我的随笔链接)



每当家人入睡后,一个人静静地独处时,望着深邃的夜空,想想自己走过的路,有时被自己莫名地感动着,为自己的吃苦耐劳,为自己的不甘堕落。我的家境贫寒,媳妇能嫁给我,并善待我的家人,我很感激她。每次去市区不远的岳父岳母家,那里有个别致的农家小院,我经常流连忘返,不愿返回市里,在静谧的乡下,夜幕降临时,我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忘却了一切的烦恼和忧愁,尽情地享受那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光。去的最多的当然是瓜果飘香的夏季,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各种绿色蔬菜和自家养的土鸡蛋,能吃好几天。每到那里,做饭打扫卫生,我都会主动去做,因为我是一个不会偷懒的人。有人这样说,只有懂得自律的人,才真正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才能拥有真正的人生。我也常常用这个观点来安慰自己!



对于个人和孩子的成长,我觉得每个人从小多做家务,通过切身体验式教育,来和赖以生存的世界建立一种情感链接,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才能早早自立,并一步步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目标,即便达不到,也会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也希望媳妇在教育孩子上能和我求大同,存小异。言传身教重于一切空洞的说教,这个观点永远不会过时,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的,并让我受益终生。擅长农活的父亲豪爽大度、酷爱读书让我心怀感恩,母亲勤谨善良、孝敬老人、和睦邻里,让我感动。我这样说是不是有点自恋,同龄人一般不会有我这样的经历,真的想说,感谢苦难!路遥的力作《平凡的世界》和他的经历一直激励着我,不止一次在灯下摘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的语句来勉励自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历史长河中的孔孟老庄、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曾国藩、鲁迅、胡适,健在的许渊冲、叶嘉莹先生、自中云先生、李泽厚先生、钱理群先生和新东方教育总裁俞敏洪老师都是极其有趣的灵魂人物。品读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作品,能净化心灵,催人奋进。正如台湾已故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所言,谋生之上,人应该有另外一种生活!


2021年3月26日


缘于弟弟妹妹说我不会享受生活,这样的人生有啥意义,一语惊醒梦中人,此文是有感而发!



【随笔系列】生活随想(附我的随笔链接)



【我的随笔】

夜读《人间世》(点击阅读)

感谢父亲教我爱上读书(点击阅读)

观看中国诗词大会雷海为夺冠感怀(点击阅读)

家风芝兰久自芳(点击阅读)

品读周国平系列作品有感(点击阅读)

令人如此心痛的教育(点击阅读)

忆往昔话书房(点击阅读)

献给母亲:拿起煎饼想起娘(点击阅读)

感念师恩(点击阅读)

为父亲洗脚(点击阅读)

芒种之日追思张庆华先生(点击阅读)

追忆童年的苦涩岁月(点击阅读)

追忆高中时代(点击阅读)

重读家书(点击阅读)

芒种夏至之交回乡有感(点击阅读)

唯有书香能致远(点击阅读)

俞敏洪简介(点击阅读)

《在裂缝中寻找微光》简介

《在裂缝中寻找微光》书讯

李泽厚简介
三十年阅读李泽厚

评论美学家李泽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