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话题】最差劲的父母对孩子“只养不教”(附李玫瑾讲座视频)

(2021-01-19 14:56:31)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育话题
最差劲的父母对孩子只养不教(附李玫瑾讲座视频)

【教育话题】最差劲的父母对孩子“只养不教”(附李玫瑾讲座视频)


有了孩子之后的几 年里,我最喜欢聆听李玫瑾教授的讲座。她不止一次著书立说,着重强调成就孩子的是父母,祸害孩子的还是父母,引领孩子走上光明大道的是父母,纵容、溺爱孩子一步步走向地狱之门的还是父母。父母进门后的姿势里藏着孩子的命运和前途,的确如此!李教授说,最有资格和权利祸害孩子的是亲生父母,我最初觉得这句话有问题,哪个父母愿意祸害自己的孩子?听完她的讲座我终于明白了李玫瑾教授的良苦用心,我也极其痛恨她说的这类父母,正如李教授所言,对孩子只养不教,长期耳濡目染,孩子身上的恶习越来越多,没有一点规矩意识,懒散成性。


不得不承认,在当今中国,对孩子而言,不少父母都是祸害,不仅不懂教育,而且人格有缺陷,心理不健全。有些男人在单位人缘很好,人见人夸。进了家门动不动就打老婆孩子,出口成脏。在家里好吃懒做,家务活全部扔给妻子,油瓶子倒了咕咚咕咚响,也懒得去扶一把,生活自理能力极差,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只要妻子连续几天不在家,家里就是一片狼藉,惨不忍睹。这类男人在家里为所欲为,时时刻刻把妻子使唤过来使唤过去,对妻子教育孩子也横加阻拦。不是一天到晚抱着手机玩,就是跑到牌友家、酒友家直到深更半夜才回来,几乎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业。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也不想弄明白如何教育孩子,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玩手机,玩麻将、砸金花或者和朋友一起喝酒。等到孩子期中或者期末考试,看到成绩不理想时,就对孩子一顿暴打,还抱怨妻子不会教育孩子,弄得妻子有口难言。有人说,一个家庭的房间里,藏着自己的生命状态,更藏着孩子的未来。房间凌乱不堪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此言不虚。



【教育话题】最差劲的父母对孩子“只养不教”(附李玫瑾讲座视频)


李玫瑾教授在很多讲座里提到的这类“只养不教”的父母在今天绝对不在少数,其中学历有高也有低,高学历的有博士、硕士,低学历的有小学没毕业的人群。其实会不会教育孩子和文凭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和灵魂觉醒关系极为密切。前年媒体报道云南省一个24岁、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孩子在家里把父母杀了,父亲是高级律师,妈妈是大学教授,发生这样的丧失人伦的家庭惨剧,的确值得深思。



今天,很多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在父母身上没有看到那种催人奋进、孜孜以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看到和感受到的只是一种颓废、低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作为父母,因为小时的家庭环境或者经济拮据无法上完中学的有很多,但是这都无关紧要,只要愿意凭借自己的双手努力去劳动。进了家门,不管妻子还是丈夫,走进厨房,系上围裙,为家人做出可口的饭菜;或者把房子收拾得干净利落;若有闲暇养出几盆漂亮的鲜花,来美化家庭环境,这些都是热爱生活的最好体现,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他(她)能感受到父母身上的那种积极的生活热情,这种无言的教育对孩子灵魂深处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的母亲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但是她干净勤快自律,对我的影响很大。父亲高小毕业,在农村种了几十年地,可他一辈子手不释卷,成为我终生学习的榜样!人生在世,必须有信仰,信仰并非高大上的东西。为妻子、为丈夫、为孩子营造一个幸福温馨干净整洁的家就是最接地气最切合实际的一种居家过日子的信仰,没有这种最为朴素的生活理念,活着也没啥意义,即便再有钱有权,也容易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所以,幸福的源泉和动力就是回归家庭,用一言一行去呵护妻子,疼爱丈夫,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现实生活中,在你和我的周围,很多原本很好的孩子就这样被亲生父母的一言一行给祸害了。有些孩子被逼的最终走向了反社会、反人类,甚至锒铛入狱,年纪轻轻就没了前途,好端端的家庭也被毁了,众所周知的李天一犯罪入狱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往大里讲,这样的父母多了,就祸害了整个民族。所以李玫瑾教授说,好的教育是对孩子尊重而不放纵,严慈相济,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



备注:文章对事不对人,切勿对号入座!



2021
118日晚
星期一农历庚子年腊月初五



 【教育话题】最差劲的父母对孩子“只养不教”(附李玫瑾讲座视频)



【附】家庭教育既是家事也是国事


摘自中国教育报   作者:李忠斌 


我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大千世界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家庭与社会是一个互为依托的有机体。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每一个教育层面都是相互关联、相互驱动的,相互之间的运动与作用决定了教育的效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把家庭家教家风放在了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此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个个的家庭规模不大,但都是一个文化复合体,既有各成员原有家庭背景的影响,也有价值观、人生观、目标取向、行为方式的差异,甚至在不同民族成员的家庭中还有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家庭的组建及运转的过程,就是逐步减少差异形成更多共性的运动过程,既是对传统家庭文化的传承,又形成新的家庭文化。在家庭这个文化体中,对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会产生诸多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可能存在消极的一面,对个体而言,这样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烙印。所以在人的教育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而其核心就是建设优良的家庭教育文化。


在家庭教育文化中,哪些因素的影响最大?尽管家庭各有不同,但共性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故家长的一言一行就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认知,成为他们认识社会的第一信息来源。更为重要的是,家长的“三观”是否正确,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成为他们的处世原则。二是家庭诚信文化。善良诚信是人一生立世的资本,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要求。在诚信教育中,家庭往往是第一单元,家庭成员间的诚信言行及相应的诚信文化会让孩子耳濡目染,其所受影响也是最直接的。三是家庭孝爱文化。尊老爱幼是全社会倡导的美德,父母对老人是否孝敬,父母间是否恩爱,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如何,这些都是孩子体察、模仿、学习的对象。四是家庭民族文化。一些家庭是多民族家庭,孩子将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如果我们的家庭成员间和睦友善、相互尊重、宽厚包容,这对孩子的民族团结教育将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这个文化体中进行的,故我们的认识要更进一步,即家庭教育不是单一的学习教育,而是要着眼于家庭的文化建设,让孩子沐浴在家庭文化的光照之中,通过家庭文化的持久影响带来持久的教育效应。为此,我们应当在以下方面强化家庭教育文化建设。


一是强化家庭成员言行的自我规范,形成积极向上、言行一致的文化氛围。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作表率,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给孩子的人生播下积极的种子,让家长成为孩子的第一老师,让家庭成为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


二是强化家庭道德文化建设。立德是立人之本,道德教育必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家庭乃道德传承之所,是道德文化聚焦之地。互敬互爱、尊老孝亲、诚实守信、互助友善、和睦包容、感恩回报等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家庭教育文化建设的核心。家虽小,但张力无限,家虽小,却影响无边。我们要主动作为,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地建设、维护家庭道德文化这片高地,为孩子教育洒下甘露。


三是强化家庭多元文化建设。多元文化造就了多彩的世界,无论是单一民族还是多民族构成的家庭,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必须以尊重、包容为前提,做到和而不同、互助友善,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


四是强化家庭教育文化基础建设。所谓基础建设,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元素再造和文化氛围营造,如家风实物展示教育、家庭成员先进榜、先进人物宣传窗等,利用室内空间加以巧妙装潢,完全可以成为有文化的装饰风格。因此,可以在全国开展“文化家庭”建设工程,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推动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李忠斌 

 

【教育话题】最差劲的父母对孩子“只养不教”(附李玫瑾讲座视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