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遗址 |
分类: 风景名胜 |
滕州市柴胡店镇老北宫遗址
据说老北宫始建于明天启年间,位于千山脚下(千山头西),亦称三宫,即南宫(龙泉观)、中宫(玉真观)、北宫(玄真观),分别供奉玉皇、老君、观音等塑像,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成十八进四合院建筑群。现存部分基址及古银杏树一株。
资料摘录:
民国年间,道观兴隆,香火旺盛,道士众多,信徒云集,游人观赏,热闹非凡。每逢农历九月十二千山头庙会,来老北宫庙进香许愿,求签问卜的施主,人流如水,络绎不绝,给庙观带来热闹欢腾的气息。民国末年,全真教道观,开始消沉没落,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衰变。 五十年代初,中宫庙已坍塌荒芜,唯老宫北宫庙殿堂院落整齐。庙堂座北朝南,卧居山坳,隐密在苍松翠柏中。院内正殿为长方体石楼,一门两窗,正堂内塑有真武大帝坐像,红布垂帘,周围壁画,生龙活现,栩栩如生,塑像台前,供桌香炉,团座铺垫,两侧为道士敲柝颂经,施主进香,经柝声响,烟雾缭绕。院内两侧为厢房,石墙泥瓦,屋檐脊顶,左为炊房粮储,系有铜钟,右为道寝住宿,系有更鼓。殿堂正门为高大门楼,飞檐走势,气势恢宏,脊檐盘居龙凤飞禽走兽石雕,四角设有风铃,晨钟暮鼓,随风荡漾。院内苍松古柏,鼎炉坐中,香火缭绕,氤氲芳香,虔诚施主,出入如流。门外多为石板平路,少有石台阶梯。院外周围,山风呼啸,松涛起伏,路边的山花野草,春暖花开,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每到夜深人静,更鼓柝响,风铃声脆,颂经朗朗,淹没在松涛山林中。
六十年代,有千山头的年长道人穿着灰布道袍在陶庄上门化缘,那时候听说庙观已毁。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父亲辍学后不久,常在冬季农闲时节去寺庙,帮助年纪大的出家人劈材扫地,道士们也格外喜欢聪明勤快的父亲。当时村里一位叫谢洪义的老人就在那里修行多年,父亲也因此能从那里借书看,酷爱读书的父亲拿到线装古书,爱不释手,有时手自笔录,记日以还,就这样几个冬天里父亲读了不少古旧书籍。只可惜这座庙宇毁于1968年那场如火如荼的运动中,今日提及此事,父亲仍旧掩饰不住内心深处的那种惋惜之情,庙宇的历史以及背后的故事早已灰飞烟灭,知道这段历史的后人也越来越少了。
今天在键盘上敲下的每一个字,都重若山河,深如岁月,长于记忆。不得不承认,多少年来我和父亲有聊不完的话题,父亲的一生平凡且艰难,和他聊天就当是梳理回忆,锻炼文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观察者和记录者,只要这观察和记录基于真实发乎良知,就是有力量和有意义的。
今天午饭后和父亲聊天,提到老北宫,于是查阅资料,写了这篇博客。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农历庚子年十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