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之读书心得

(2018-02-12 14:27:40)
标签:

品读好书

读书心得

周国平

尼采

杂谈

分类: 随笔系列

读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之读书心得

自从2007年秋季去南疆克州支教,因为每天的授课任务不是很重,就有了大量的读书时间,在此期间第一次读到周国平先生的文章。周先生的文笔厚重而细腻,在全国拥有很多粉丝。于是我购买了他的部分力作,受益匪浅。说心里话,那两年真的让我难以忘怀,因为我从未放纵自己虚度过一天,在离开家去南疆之前,就给自己列了一份书单,也正是在那两年里我平生当中第一次开始有意识的阅读哲学类书籍,开始怀疑我走过的岁月,怀疑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开始真正意义上思考人生的意义,开始对生老病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零零散散浏览了佛学和西方的一些宗教类丛书。其中还读了周国平先生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的成名之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相对于以前,这也是我首次比较全面的接触尼采的思想。

这是一本影响了80年代热血青年的书。周国平先生在认真研究了尼采的生平和著作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把尼采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泪有笑的人来分析,从而尝试着对这位人生哲学家和诗人哲学家作出全新的理解。本书是第一本正面评价和热情肯定尼采的专著;同时,作者在书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强烈共鸣。后来又阅读了中译出版社的企鹅口袋书“伟大的思想”系列中尼采所著的《与孤独为伍》(中英双语版)。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在当时出版时曾引起轰动,并且这也是一部经典之作,历时二十多年而长盛不衰。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而周国平从全新的角度,满怀热情的探讨这位哲学家和他的哲学思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际上,当年尼采提出的问题,也是今日转型时期的中国人普遍面临的人生困惑和精神危机。

写于2018年2月12日  农历丁酉年腊月廿七

下面是摘自网上的一篇读书心得。

                    作者:李佳聪

    作为一个读书心得,在这里,我简要谈谈对尼采的了解。刚刚结识此人不久,便要来阐释他的思想了,这于我而言确实是一大挑战。不得不说,我对于尼采的理解,至今几乎全部是来源于周国平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以及老师的讲解的。相比原著,这本书对尼采的理解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作为初学者,通过周国平的研究作品初步了解尼采或许比直接阅读尼采艰深晦涩的原著更好一些。无论是尼采还是我国的老子,他们的隐微式写作确实给学习和研究带来很大困难,但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我唯愿在此尽少亵渎尼采的思想,在深刻体会的基础之上,客观详细地叙述本书中涉及的一些尼采思想观点,并留下一些问题有待今后探讨。也愿意在有一个宏观了解的基础之上,在今后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理解。

    

   尼采给我带来的,更多是一种启迪和震撼。尼采对于哲学,对于思想的看法,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对人生的探索和人生意义的寻求,以及对社会道德取向的批判,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启发了我。尼采本为一个哲学的局外人,但源于敏锐的感知和真诚的探索,他的一些哲学观点确实是颠覆性的,影响空前的,也是十分值得探讨的。

    

   一个人的命运就是他的性格。脆弱的身体和十九世纪混乱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尼采悲剧的人生,而真诚热情勇于求索的性格成就了尼采非凡的思想。尼采厌倦了那些劳于生活的奴隶,厌倦了那些一味啃读书籍的学者,他要做的是一个天性健康的真实的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他将精神看作是一个人的最高属性,将哲学看作是对人类最高问题的研究。哲学家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人,热情真诚地体悟和思考人生,切身的对待他的问题,将哲学看作他的生命的最高使命。尼采自己说:“每一个字都源自深刻的内在的体验;其中不乏最痛苦的体验,有一些字甚至是用血写的。”忠于人生,执着思考,精神自由,不惧孤独,是尼采人生哲学的基本原则。

    

   尼采并没有像传统学院派哲学家一样提出一个逻辑严谨的形而上学本体观,而尼采的宇宙本体观,是独一无二的,简而言之,世界是一个由强力意志驱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生成毁灭的永恒整体。我想这套本体观,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颠覆。上帝死了,世界不再有什么绝对必然;意志成为新的本体,一切不自由的表象活动都是本体意志的外显;世界不断流动变化,超越时空的真理不复存在;生成毁灭相辅相成,一切存在都是暂时。尼采采纳了叔本华的意志主义观点,但在观察和思索中,他看到了世间万物的生命意志不是自由盲目的,其中有一种强力的驱使,强力意志是支撑一切存在的本体力量。以变的角度关照世界,在西方亦起源于叔本华,而在尼采的思想中,甚至可以观察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子。受叔本华的影响,尼采起初认可悲观主义人生观,但并未因此放弃人生意义的探求,为此,他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尼采认为,人有可塑性,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人没有超验的本质,只是一种意志的外显;人生没有绝对的目的,一切对人生意义的决断都是虚妄的;人是一个实验,人生是一场骗局,人可以绝对自由地为自己寻求意义,一切价值选择来自人的主观评价。由此,尼采开始为生命寻求意义,以超越悲观主义的牢笼。

    

   上帝死了,再有智慧的人,也难于为生命找到一种超验的必然的意义。受叔本华的影响,尼采意识到了人生的悲剧性:生命之空源于本体的不确定性,生命之苦源于本体的不自由。世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看破红尘,绝对出世是对生命的最大否定,没有意义的人生如何值得一过?悲观的苦难的生命更需要一种崇高的意义,由此超越现实的悲剧。经过对希腊悲剧传统的研究,尼采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审美,尼采用酒神精神找回普遍生命之爱。尼采认为,既然一切传统形而上学都是虚幻,那么不如建立一套艺术形而上学,从中寻回生命的肯定。世界之本体即世界之意义,生命意志冲动是生命的最高形而上学活动,顺应生命意志的艺术审美生活是生命的最高使命,由此,整体生命得到肯定和祝福。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尼采用审美为人生赋予一种新的意义,用顽强的生命意志抗击生命本体的不自由,在悲剧的现实中体味生命意志的崇高,由此,个人不再执着于于得失和成败,不再悲观于生命的无常。在放纵欣赏的陶醉与强力超越的崇高的欢乐中,生命的短暂和意志冲动不自由的悲剧得到超越,人得以收获生命本然的幸福和快乐,生命的意义得以实现,生命得到最大肯定,此即为酒神精神所在,也是希腊悲剧中表现出的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普遍生命之爱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伟大和高贵则是在于通过酒神精神赋予虚无的人生以意义。一个没有真诚地体味人生的人,固然体会不到人生的悲剧性,也无从领会尼采酒神精神的内涵,在这里,我再一次体会到尼采精神之高贵。

    

 尼采的酒神精神人生哲学在为人生寻回意义的同时,也找到了人的幸福和满足。人的本性则是自我的成全,急于求索,执于得失,一切的理性认识,道德事实上都是意志的产物。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有无相生,天道轮回,生成与毁灭,得与失,成与败相辅相成,一切流转变化,生生不息,是宇宙的常态。若是一味的执着于得失成败,按叔本华的观点,人生除了痛苦则是无聊。然而在大全世界中,一切都是得到肯定的,不分善恶,尼采的观点离不开永恒轮回的世界观。现实是必然的,精神是自由的。纵使现实无比残酷,高贵的不朽的精神会带给人至上的幸福。以不竭的激情对待生活,奋发有为,即使一切都失败也会感到幸福和满足,这正是希腊悲剧体现的人生之根本。无执得失,笑纳悲剧,热爱生命,奋发有为,正是酒神境界所在,由此,生命得到了肯定,人生得到了幸福和满足。这种超越外在,回归内心,昂扬进取,得到满足的精神正与《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的观点相契合。

    

   个人的活动离不开社会,对于社会价值的批判是尼采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是对科学理性追求的批判。尼采认为,理性无法解决终极意义的问题,用理性逻辑推演指导生活是虚度人生,并且理性的合理性本来就是值得怀疑的。近代哲学认为,神必然存在,神符合理性,人当用理性的方法去认识神,并按照神的原理做事,这在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中深有体现。尼采从本体的观点上对理性信仰进行了根本的解构。理性来源于非理性生命本能,认识是被当作强力的工具使用的。没有理由说,世界真的服从理性,人也不应该认为其基于理性的认识真的是世界的真理。尼采所要强调的,是人不应用理智的思考取代生命本能的激情,理性无法赋予生命以意义。尼采对理性本源的批判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理性可以作为手段,但不可作为人生的绝对指导和认识的终极信仰。

       然后,是社会道德的批判,事实上也是对整个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的批判,这是尼采“重估一切价值”之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其价值重估的标准,源于悲观主义酒神精神的人生观,即是:一切价值取向应当肯定和张扬人的生命意志,否则,则是不可饶恕的对人生的否定。由此得出,基督教是反人类的宗教,给人赋予原罪,让人信仰和崇拜上帝以限制人的自由,否定此世的人生以向往来世的幸福,这是对生命的压抑和否定。上帝已死,上帝也该死,当时的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信仰的空缺,反倒仍然“把死人当成活人一样信仰着”。理性无法解决人的终极问题,由此,一切关于神的超验存在的论断均为荒谬,一切必然价值道德追求的论断均无普遍必然。尼采从意志本体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建立了道德谱系学。道德事实上是意志的产物,源于生命的本能需要,故不存在任何普遍的超验道德律。基督教传统的同情道德事实上源于弱者对痛苦的恐惧,以及对于强者的怨恨,希望人人以同情相待,然而这正否定了人的发展空间,不知尊敬伟大的不幸和失败,是个人本能衰微的体现,尼采称之为奴隶道德。由此,一切传统的好坏善恶皆非定论。渺小的奴隶道德否定创造,扼杀了人无限发展的可能,尼采从其悲剧人生观出发,建立了在自我肯定之上的求卓越的道德,其根本原则,是做自己的主人,倡生命之本能。忠实于此生的幸福卓越,敢于挑战和创造,为之不惜挑战传统伦理的保守观念,甚至不必顾及个人的牺牲与他人的痛苦,以此实现生命的审美意义。尼采的道德观念源于其意志主义本体观,也源于其悲观主义人生追求,这是一种解放了的人格,是对个人生命意志的至上肯定。不过,看看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反人类行径,是否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尼采道德观的影响呢?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模拟了一段尼采与如来佛的对话,尼采的主人道德是否也是一种对人性的践踏呢?不过无论如何,尼采倡导的自我肯定和超越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至此,尼采指出了悲观主义的人生真谛,提倡酒神精神的人生追求,揭示了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严重问题,严肃批判了当时社会价值的崩溃,信仰的空白,自我的迷失,文化的平庸,否认了基督教对人性的抹杀,个人平庸的社会属性,工具高于价值的目的人生理念,彻底解构了传统的西方思想文化,转而歌颂拥有健康的本能和健全人格的人,拥有敢于蔑视传统的主人精神的人,并称之为超人。此即为尼采人生哲学的最高追求。

以上部分是对尼采人生哲学思想的大致概括。对于这位精神贵族主义者的思想,我的了解或许尚且十分浅薄。尼采哲学的很多方面,受理解程度的限制,我在这里并未体现,包括:希腊悲剧艺术中蕴含的酒神精神之深刻内涵,永恒轮回原理及其何以为人生寻回意义,超人追求的内涵,尼采对人精神无意识领域的研究等等。本文力求充分合理展现尼采思想观点,并不涉及过多个人观点,虽然对于尼采思想观点的理解几乎完全是在我深入内心的感悟之上的,我力求对于尼采思想观点的阐释不受个人气质的影响。内容未必全面,但逻辑上已尽最大可能保证自洽。一字一句,源于我切身的思考。对于尼采哲学思想的理解和阐发到此已经相对详尽了,但对尼采精神的深入体悟这里仅仅是一个开始。尼采曾经评价他的作品说:“我想没有人可以声称他读懂了,除非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曾深深地刺伤了他,同时又深深激动了他。”尼采所研究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人的问题,是十九世纪欧洲世界的问题,也是我们当今时代日益尖锐的问题。愿我能在今后继续追随尼采的思想,以高贵的精神寻回生命之爱,以健全的人格实现超人的理想。最后,让我向尼采这位伟人致敬。

作者:李佳聪

2017.2. 2017.3. 2017.4

收藏整理于2018年2月12日  农历丁酉年腊月廿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