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删除我经历的任何一瞬,我将不会是我

标签:
人生感悟珍惜生命 |
分类: 文学天地 |
删除我经历的任何一瞬,我将不会是我
2017-04--5 原创:王开东
卡勒德·胡赛尼在《追风筝的人》开头这样写到:“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

源头的石头改变河流的走向。人生中总有一些关键事件影响并营造我们将来的人生。这些关键事件,你摆脱不了,删除不掉,它牢牢吸附在我们人生的底座之上,给我们心灵上色。
哈桑为了阿米尔的荣誉追赶风筝,途中被一堆恶少强暴。阿米尔趴在泥墙后面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但恐惧和懦弱使得他不敢挺身而出……事后阿米尔反而迁怒哈桑,用栽赃赶走了哈桑。他以为这样一来,就能逃避懦弱的羞耻……

长大之后,阿米尔直面这个心灵的刺。“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往事之所以会自行爬上来”,乃是因为关键性的瞬间,长成了我们的骨骼和血液,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就是往事堆积而成的,尤其是关键性的往事,往事就是我们自己,你如何埋葬往事?
柳青在《创业史》中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这紧要处的关键几步,往往就改变了人生的走向。譬如阿米尔在哈桑遭受不幸时的选择,就是紧要处的关键一步。这一步的选择需要他一辈子来救赎。
很多年之后,阿米尔这样回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二十六年都在窥视那荒芜的小径,不也是在窥视自己荒芜的心灵,接受灵魂的拷问?这就是关键事件对一个人生命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夸大关键瞬间,进而忽视了一些普通的日常瞬间,忽视了日常瞬间参与生命营造的重大意义。
每一片雪花都参与了雪崩。
程蝶衣说:“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能算一辈子。”如果把人的生命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乃是有无数个瞬间构成。无数个瞬间中虽然有紧要处的几步,但也会有普通的数万步。
生命本来就是由无数个普通瞬间和几个紧要瞬间构成。
删除任何一个瞬间,我将不再是我。玛丽莲·梦露说:“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坏的一面,你也不值得拥有我最好的一面。”为什么?因为那才是完整的玛丽莲·梦露,她由过去无数的瞬间构成。所有的人都是整体的人,光明和黑暗交织,不可能被切割。
更重要的是,紧要处的关键几步与普通的数万步密不可分。如果没有无数个普通日常的数万步,我们不一定拥有迈出那关键几步的机会,也不会在紧要处偏偏跨出那关键几步。“紧要处的几步”不过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是无数个偶然的“因”结出必然的“果”。

雷颐在评价《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说:“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这种惊天动地的“关键时刻”与“平淡无奇”的漫长岁月的关系,构成了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关系。其实一个人的“关键几步”和“普通数万步”也构成了人生命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每个瞬间的意义都不能被低估。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是公认的经典。该书选择了明朝一个最不起眼的皇帝万历,又选择了万历最不起眼的一年——十五年,但却借助这最不起眼的一年,写尽一个王朝的典章制度、大厦将倾的衰落,而后又借一个王朝,写尽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也是如此。普通瞬间张开的翅膀,最终在大西洋掀起了关键飓风,成为改变历史和影响人生的重要节点。
由此我们明白,过往经历的一切瞬间,都将是我们自己。过去既可以是我们的冠冕,也可能是我们的软肋。但那就是人生。
人生原本只是一张白纸,是我们在无数个瞬间完成了生命的刻写。想要删除过去任何一切瞬间的努力,都将是徒劳可笑的。
要知道过去的经历不是耻辱,未来的选择才可能是。
既然过去经历的一切都代表我自己,珍惜未来的每个瞬间才最为重要。为了将来自己不会脸红,为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救赎。我们当然要走好每一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汲取阿米尔的教训,在那一堵泥墙后面就应该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完整的河流,每个人都将是自己生命河流唯一的开拓者,独自上场,孤立无援,河流或波澜壮阔或涓涓细流,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生命河流没有草稿,无法重来,不可修复。尼采说得好: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附:小说《追风筝的人》简介
小说《追风筝的人》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男孩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
剧情跨度是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全书类似自传体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和背景非常类似作者本人的经历背景。主人公儿时出身阿富汗上流社会,父亲经商积德,在当地非常有声望。而主人公由于孩童的自私,非常想获得父亲全部的爱,并因此总是因为父亲对仆人孩子的温情而心生嫉妒。主人公儿时性格懦弱,仆人的孩子勇敢忠诚,心态失衡的主人公后来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了仆人一家,导致追风筝的仆人一家流落异乡,后来阿富汗爆发战争,主人公一家被迫出走美国。后来父亲的合伙人熟知内情,在临过世前鼓励主人公回阿富汗寻找当年的仆人小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平复自己多年的负罪感。已经是事业有成的主人公鼓起勇气,第一次像男子汉般的回到了故乡,在满目苍夷和被塔利班统治的残酷现实中,找到了老朋友,在得知惊人秘密后,他赎罪般的努力,最终令人感动的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从童年开始讲起,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他们两人得了冠军,哈桑为给阿米尔逐回落下的风筝,哈桑受到了一个经常辱骂“他父亲”的孩子阿塞夫的侮辱。这些都被阿米尔看到眼中,但是他没有勇气出面救哈桑。阿米尔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他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愧疚和痛苦,不再跟哈桑要好,后来还想办法诬陷哈桑偷了自己的手表与钱,虽然阿米尔的父亲原谅了哈桑,但是哈桑的父亲阿里(管家)还是带着哈桑离开了。随后,苏军侵略阿富汗,阿米尔的父亲带着阿米尔逃到了美国,并将家里的房子托付一个朋友和生意的合伙人拉辛汗看护。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从病重的拉辛汗嘴里得知一个惊天谎言,哈桑其实不是管家的亲生儿子,哈桑是自己的父亲和管家老婆所生,即儿时的伙伴其实是自己的兄弟,被从恤孤院买到阿塞夫手中的哈桑的儿子是自己的侄子。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最终他历尽艰辛,救出了侄子,并将他带回了美国的家。
书评
《The Kite
Runner(追风筝的人)》,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The Kite
Runner(追风筝的人)》不仅是一部政治纪事,也是一个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在作者笔下,社变革前的阿富汗温馨且幽默,但也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出现紧张,充满令人回味难忘的景象。
阅读《The Kite
Runner(追风筝的人)》,如同于一个春日煦煦的午后,做了一场恬淡而怡人的梦。又仿佛在春水边,垂柳下,悠然地眺望远山,心旷神怡之余,有一缕黛青色的忧伤。
阿米尔的故事是在一种淡淡的回忆的笔调下开始的……
童年。阿富汗。他和哈桑。哈桑是仆人的儿子,与他如影随形。“我的整个童年,似乎就是和桑一起度过的某个懒洋洋的悠长夏日,我们在爸爸院子里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与强盗,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虫……”他们也一起放风筝,追风筝。然而也正是追风筝,成了阿米尔和哈桑心口永远的痛。当哈桑去为他追那只被割断的蓝风筝时,阿米尔发现哈桑为保住风筝遭受了鸡奸,但他并未挺身出,两人友谊破裂。事过境迁,阿米尔远迁美国,但他对哈桑的负罪感未减,后来他知晓了有关家庭的巨大秘密,原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了找回“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重返阿富汗,而哈桑已死,经过千难万险,阿米尔救出哈桑的孩子,回到美。为了温暖孩子孤寂的心,他和孩子一起放风筝,当内心涌出哈桑曾说过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并捕捉到孩子唇边的一抹微笑时,他才真正得到了救赎……
作为全球畅销又感动了千千万万人温情小说,《The Kite
Runner(追风筝的人)》笔触清淡,表达感情温婉含蓄,叙述笔调沉静中暗含忧伤。它关注了亲情、友情与爱情,感恩与救赎,真相与谎言……在复杂变动的历史大背景下,以一种从容平和的静美心态讲述了一个枝节复杂而情节动人的故事。就如同一羽微风轻拂的羽毛,慢慢地轻触掌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回忆往事的方式。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无忧无虑的童年一如小英子澈的双眸;捷克诗人赛弗尔特在其回忆录《世界美如斯》中,将一切不美好的往事滤去,将女性、温情和美常留心中,用温情和美好涤荡着阅读者的心灵,回忆中常见爱。
卡勒德·胡赛的《The
Kite Runner(追风筝的人)》兼具这些特点而沉静有加,更类川端康成的《千羽鹤》,以缓慢的方式来摹写人性的悲苦。但是感觉最相似的还是伊朗导演马吉德马吉迪的《小鞋子》。
《小鞋子》是新写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在导演的镜头下,通过阿里纯真的眼睛来看世界,来表达温情与善良,展现简单质朴中蕴藏的人性的美好。而《The
Kite Runner(追风筝的人)》也用闲远的笔触描绘了哈桑的正直、勇敢与纯净。哈桑追逐风筝绝类阿里为得到一双小鞋子的奋力奔跑。在电影中,小鞋子是主线;在《The
Kite Runner(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是一个象征。它是珍贵的友情、温的亲情、美好的爱情,也是忠诚、友善、勇敢……而对阿米尔而言,童年时的那次追风筝,他的自私、怯懦伤害了哈桑,他在对友情的背叛中也丧失了自己的部分人格;而他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其实是获得救赎的途径,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样那样的心结,都有一只曾经的风筝,只要用善待他人的诚实的心去呵护,都能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