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与妻书》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译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
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 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读后感】
想写一个人,
思量几许,
还是先听了齐豫的一首歌,
歌名就一个字——觉。
林觉民的觉。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这是一首革命的壮烈与爱恋的缱绻交汇融合的歌,齐豫空灵纯净的嗓音是一个女人向命运温柔的质问,还有深深的无奈的叹喟——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
这个名字便是陈意映,林觉民的妻子。
中学时候,在语文课本上读过林觉民的文章《与妻书》。未经世事的心又怎能感悟这位民国热血男儿对妻子的深情笃意?如今,再次品读,便是一次次无法抑制的感动,几欲为之落泪断肠。
林觉民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在当时的两广总督张鸣歧视眼中,他亦是“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底光明如雪”的奇男子。
林觉民,这位民国热血男儿英勇就义的时候才24岁,风华正茂的年岁。他的生命就此停止,对妻子陈意映的爱却绵绵无绝期。
他去世不到一个月,陈意映生下遗腹子。
两年后,陈意映抑郁而死。那一年,她才22岁。
这一生,她的爱不在开始,却只能停在开始。
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
13岁的少年,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挥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便拂袖而去,何等潇洒,又是何等离经叛道!至此,便已不难看出,这将是个不凡男子。
15岁的少年在新式大学堂嗷嗷待哺,如饥似渴地接受各种“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与学说。
他办女学堂,鼓励女孩子包括家里的女佣前去学习。他资助她们走出去,接受更高等的学习。他是冲破旧社会的一股清新的风。他为自己取号为“抖飞”,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18岁的林觉民遵循父母之命娶妻成家,妻是大家闺秀的陈意映。她碧玉年华17岁,耽诗书,好吟咏,曾为《红楼梦》中人物写过诗卷。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红袖佳人,二人情投意合,你侬我侬。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有一段文字,便是他俩爱意缱绻的注解: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新婚燕尔,终日厮守。冬天昼长夜短,他与她并肩,携手,悠悠赏着窗外的横逸疏梅,月影杳杳。喁喁耳语,甜言蜜语,是清欢,是浓情。月光是慢的,日光是慢的,两人的交流是轻的慢的。双栖楼前楼下他俩许多双宿双飞的身影。只是,只是缱绻一时无法延伸至一世。
怪只怪,岁月动荡,风雨飘摇。
这一生,他不负天下人,却负了意映卿卿一人。
林觉民在父亲的安排下东渡日本,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写过一篇记录自己和妻子情感生活的文章,文章中这样的语句:“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陈意映在回信中也浪漫地自称双栖楼主。在旧社会的包办婚姻下,能够生发出这般纯真烂漫的情爱,实属难得。
林父知道孩子的秉性,原本只是为了让儿子躲避革命的腥风血雨,却不知,林觉民,这位骨子里流着革命热血的男儿,在日本寻得志同道合者之后,参加同盟会,仗剑而起,积极掀起革命热潮,如鱼得水。他的演讲顾盼生姿,一座为倾。期间,同盟会委派林觉民回国筹集资金,购买武器,然后在广州发起起义。
于是,林觉民回到三坊七巷。陈意映自然欣喜万分。然而聚少离多,他再不像之前那样陪伴在侧,与她花前月下。这一次,他异常匆忙,连进进出出的步伐也是匆匆,又似在思索着什么。她怎知道,自己丈夫的双肩上,正背负着一个惊天动地、必要时刻需要舍身为国的使命?少年时代便具有英雄气概的他,定然不愿辜负天下人。
这一次,当林觉民准备离开的时候,已身怀六甲的陈意映凭借女人的直觉,感觉此次离别与往日有所不同。她哭泣央求:即使今后远行,也要一同随行。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这一次,林觉民真的远行了,远到再也无法见面……
1911年4月的一个夜里,林觉民写下《与妻书》,在生命即将终结之前写下对妻子最后的爱情告白,也是告别: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当家中的妻子看到此行书时,他俩已是阴阳相隔……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他说,他是因为她,因为爱她的深挚意念,才有勇气舍小家救大家,帮助天下人去爱他们所爱的人……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他说因为思念她,开始宁愿相信鬼神的存在与心电感应……
辛亥革命留给历史的一长串名字中,林觉民是特殊的一个。他的被怀念、被吟咏,与被解读、被研究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仅仅是林觉民的爱情,那一封《与妻书》,更是感触于那个年代,乱世,人们对于革命,对于时代的一种觉醒,那个年代,觉醒的人不管怎样,革命必须流血,革命就得有牺牲,感叹与那些人对于新时代的信念。
林长民和林觉民是叔伯兄弟。林觉民民国时期历任国务院参议、法制局局长。他的女儿林徽因,才、貌、情都是传奇,后来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林徽因是红遍中国的名人,她和林觉民是叔侄关系却少为人知。林徽因更是才情盖世,风华绝代,双脚横跨文学与建筑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