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用树来比喻一个人的坚强,如生长在盐碱地的杨树,虽然是在贫瘠的土壤里,但它依然能够冲破一切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的茁壮成长。同样,还有在狂风中摇曳的小树,有的时候,感觉寂寞难忍好似是极限了,心中会莫明的产生一种即将要把人逼疯的情绪,但是,当看到绿荫荫的树林时,就像疲惫的母亲看到熟睡的儿女一样,一切一切的艰难就好比是法国的靠近大西洋流域的天气,刚刚还是雾云遮天,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其实,坚强的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离不开所处环境的影响。设想一个富家的子弟,当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他就有着常人要奋斗好多年才能获得的,或者一辈子努力都达不到的生活,别看他今天过得是要风得风、要兩得兩的富裕的日子,一旦家境落迫了,他能做的选择:要不沉沦饿死,要不自食其力的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为了生存,他必须精打细算,或许连大马路上扫街的工作他都不能拒绝。
同样,普通人的坚强,也是迫于生机和责任的成分多一点。我的姐夫,只是一位普通的纺织厂的机修工,而我姐是一位下岗工人,他俩都是被文革期间、提倡的所谓的“读书无用论”耽搁了,面对俩个在读书的女儿,面对日益增加的生活成本,面对微薄的薪水,我姐夫的选择:打两份工。周未的家庭聚会再也不见了他的身影,偶尔见到他,给人的感觉,就是那样的疲乏无力,我好怕他在某一天会倒下,可他挺过来了,今天的闺女都已长大了并且都非常有出息了。
还有一种坚强,是出于对某一事物的嗜好,如唱歌、跳舞或者像上一短时间席卷地球每一个角落的激情的足球等等,我的国标老师,每天在舞厅里,带着各种类型的学生跳舞,一个一个舞曲都不带拉下的,满脸的汗水、湿透的衬衣,我看了都感觉累,问他:苦吗?他回答:这是工作。看似简单的回答,在它的背后包含的意义是很深的:如果不是兴趣使然,我想他是不会坚持到今天的。当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主观的能动性产生的能量似排山倒海的巨浪,不可阻挡。
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充满着无限希望的人;相信信仰、怀揣梦想的人,他的心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这种坚强就似草原上奔驰的骏马,遇到火海,它纵身穿越,不怕畏惧;似迷路的人类最好的朋友--狗狗,用它独有的嗅觉,排除一切障碍,寻找着自己的主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