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法国已有十年了,这个国家什么都好
。社会风气很好,当地人也很纯朴。法国女人很独立,也很辛苦,自己又带孩子又上班,也不追求什么奢侈的生活。因为你穿得再好,过得再好,也没有人会妒忌你。在当地,只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你的日子就是红红火火的“小鸡炖蘑菇”,所以,以金钱为目的“小三”是没有市场的,也是令人噬之以鼻的。
当地的环境也是非常的好。蓝天、白云,水也是碧蓝的。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制造业,也没有什么矿业,它的产业是产品的精加工以及旅游业为主。当地的气候也是四季分明,总之,什么都好,或许好过头了,也就物极必反了。我总有一种陌生的感觉,总感到自己是个客人,怎么样都融入不了当地的社会。感到他们的礼貌是虚伪的,是做做样子的;感到他们的笑是不怀好意的笑里藏刀。
可我还赖在这里,因为这里有我的家,有爱我的相濡以沫的丈夫,有我十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心中的滋味绝对不是简单的“一言难尽”就能搪塞得了的。每年回老家上海的度假,堪比电视剧在现实生活中的翻版:体弱多病的、古稀残年的父母颤巍巍的帮我提着行李,此时的母亲总是泪汪汪的,而父亲在旁千叮咛、万嘱咐的“到家别忘了打电话”,连出租车司机看得都直叹息。
每每想到年迈的双亲,就感到全身都被针扎似的。为什么,我就不能留在上海,像其她娣妹一样孝敬父母?更何况父母是和我同住,且把他们名下唯一的虽然不大可是他们辛苦一辈子的家产一市中心的一居室留给了我,于情于理,都应该是我责无旁贷的照顾他们,让他们安享晚年。
我也试着做过千万次的假设:留在上海,不再回法国,可法国这边怎么办?我的法国丈夫怎么办?由于竟争的日益激烈,法国人的工作也是朝不保夕,不再是过去的一劳永逸熬到退休的年代。所以,为了保住这来之不易的饭碗,人人自危、兢兢业业,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多少个深夜、多少个黎明他都在电脑旁伏案工作。我这么一走,他的生活不就雪上加霜了?
法国的生活对我这么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女人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生活习惯的问题。我吃不贯奶酪和生菜,以及就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煎熬着我的心。中国的古语:既来之则安之,我会做最大程度上的努力,不管适应与否,我都将尽一个好妻子的角色。把这个家操持好,
我想,再等上八至九年,我先生他退休了,或许我就可以离开法国了,到那时,我就可以天天去舞厅跳个早场舞,因为我喜欢跳舞,跳舞能使人年轻,焕发青春的活力,或者在苏州河边上打打太极拳,找同龄的朋友们聊聊天,总之,我不会永远留在法国的,落叶归根,我生在哪里?哪里也就是我一辈子呆的地方!
所以,到底有什么力量可以让我离开法国?除非是发生了不可抗拒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或战争等等……否则,我就在这里静静的等。我知道:什么是等到花儿也谢了。但是,我没有选择,也别无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