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4a05eaa6hae83a690c8b8&690
一个顶分型之所以成立,是卖的分力最终战胜了买的分力,而其中,买的分力有三次的努力,而卖的分力,有三次的阻击。用最标准的已经过包含处理的三K线模型:第一根K线的高点,被卖分力阻击后,出现回落,这个回落,出现在第一根K线的上影部分或者第二根K线的下影部分,而在第二根K线,出现一个更高的高点,但这个高点,显然与第一根K线的高点中出现的买的分力,一定在小级别上出现力度背驰,从而至少制造了第二根K线的上影部分。最后,第三根K线,会再次继续一次买的分力的攻击,但这个攻击,完全被卖的分力击败,从而不能成为一个新高点,在小级别上,大致出现一种第二类卖点的走势。由上可见,一个分型结构的出现,如同中枢,都是经过一个三次的反复心理较量过程,只是中枢用的是三个次级别。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所以一个顶分型就这样出现了,而底分型的情况,反过来就是。
http://s16/middle/4a05eaa6hae83a8325f1f&690
http://s9/middle/4a05eaa6h77d9f756c908&690
http://s16/middle/4a05eaa6hae83aa574b1f&690
首先,一个完全没有包含关系的分型结构,意味着市场双方都是直截了当,没有太多犹豫。包含关系(只要不是直接把阳线以长阴线吃掉)意味着一种犹豫,一种不确定的观望等,一般在小级别上,都会有中枢延伸、扩展之类的东西。其次,还是用没有包含关系的顶分型为例子。如果第一K 线是一长阳线,而第二、三都是小阴、小阳,那么这个分型结构的意义就不大了,在小级别上,一定显现出小级别中枢上移后小级别新中枢的形成,一般来说,这种顶分型,成为真正顶的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都是中继的。例如,上海日线9 月17、18、19这三根K线组成的顶分型结构。
http://s1/middle/4a05eaa6hae83ac427a40&690
但,如果第二根K 线是长上影甚至就是直接的长阴,而第三根K 线不能以阳线收在第二根K 线区间的一半之上,那么该顶分型的力度就比较大,最终要延续成笔的可能性就极大了。例如上海日线6 月18、19、20、21,里面有一个包含关系,但这包含关系是直接把阳线以长阴线吃掉,是最坏的一种包含关系。
http://s6/middle/4a05eaa6h77d9f7cbc695&690
一般来说,非包含关系处理后的顶分型中,第三根K 线如果跌破第一根K 线的底而且不能高收到第一根K 线区间的一半之上,属于最弱的一种,也就是说这顶分型有着较强的杀伤力。例如上海日线5 月28、29、30。
http://s11/middle/4a05eaa6h77d9f7f1ebea&690
分型形成后,无非两种结构:一、成为中继型的,最终不延续成笔;二、延续成笔。对于后一种,那是最理想的,例如在日线上操作完,就等着相反的分型出来再操作了,中间可以去宠幸别的面首,这是效率最高的。而对于第一种情况,前面说过,可以看是否有效突破5周期的均线,例如对日线上的顶分型,是否有效跌破5日均线,就是一个判断顶分型类似走势很好的操作依据。
不过,还有更精确简单的,就是这分型所对应的小级别中枢里,是否出现第三类买卖点,而且其后是否出现中枢移动。例如,对于一个顶分型,该顶分型成立后,对于该分型区间在小级别里一定形成某级别的中枢,选择其中最大一个,例如日顶分型后,可以找到相应的5、1分钟中枢,一般最大的就是5分钟,30分钟没可能,因为时间不够。如果该5分钟中枢或1分钟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并该卖点不形成中枢扩张的情形,那么几乎100%可以肯定,一定在日线上要出现笔了。
http://s11/mw690/001Umcp0zy6K3uXFOH09a&690
可以100%肯定的,要不出现笔并最终有效破坏该顶分型,那一定要出现某级别的第三类买点,否则就算有短时间的新高,也一定是假突破。所以结合小级别的中枢判断,顶分型是否延伸为笔,是可以当下一目了然的。
如果你能有效地分辨中继分型,那么你的操作就会有大的进步。
一般来说,可以把分型与小级别走势类型结合操作,例如日线与5分钟的。如果一个小级别的中枢震荡中连日K线都没出现顶分型结构,那么,这个中枢震荡就没必要走了,后者就算打短差也要控制好数量,因为,没有分型,就意味着走势没结束,随时新高,你急什么?而一旦顶分型成立,必然对应着小级别走势的第一、二类卖点,其后,关键看新形成中枢的第三类买卖点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中继的,都是第三类卖点后形成中枢扩展,也就是有一个绝妙的盘整底背驰让你重新介入。这样,利用分型搞了一个美妙的短差,又不浪费其后的走势,这就是一个比较及格的操作了。这操作,其实我们都经历过,就是上海周线9月7日前后那个顶分型的操作,一个完美的中继顶分型,在假跌破5周均线以及相应小级别的背驰的共同作用下完成。
http://s14/middle/4a05eaa6hae83b3063fbd&690
http://s12/middle/4a05eaa6hae83b3fce26b&690
注意,利用分型,例如顶分型,卖了以后一定要注意是否要回补,如果一旦确认是中继的,应该回补,否则就等着笔完成再说。
但一定要注意,中继顶分型后,如果其后的走势在相应小级别出现背驰或盘整背驰,那么下一顶分型,是中继的可能性将大幅度减少。中继分型,有点类似刹车,一次不一定完全刹住,但第一刹车后如果车速已明显减慢,证明刹车系统是有效的,那么第二次刹住的机会就极大了,除非你踩错,一脚到油门上去了。
利用分型操作的难点在于:
一、必须与小级别的第二买卖点配合看,如果小级别看不明白,只看今天冲起来没破前一天高位或没跌破前一天低位,这样操作的效果不会太好(这个是非常不精确的,必须利用盘背和背驰判断)。
二、要利用好盘整背驰,这样就不会漏掉回补,或者是非盘整背驰而回补早了,一般来说,非盘整背驰的,一定要等待背驰出现才可以回补。买点的情况反过来就是了。
注意,大级别的分型和某小级别的第一、二买卖点并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有前者一定有后者(比如日线的顶分型,一般一定会在5分钟级别上形成第一卖点;日线的底分型,一般一定会在5分钟级别上形成第一买点---有待检验),但有后者并不一定有前者,所以前者只是一个辅助。
一般来说,可以把分型与小级别走势类型结合操作,例如日线与5分钟的。如果一个小级别的中枢震荡中连日K线都没出现顶分型结构,那么,这个中枢震荡就没必要走了,后者就算打短差也要控制好数量,因为,没有分型,就意味着走势没结束,随时新高,你急什么?而一旦顶分型成立,必然对应着小级别走势的第一、二类卖点,其后,关键看新形成中枢的第三类买卖点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中继的,都是第三类卖点后形成中枢扩展,也就是有一个绝妙的盘整底背驰让你重新介入。这样,利用分型搞了一个美妙的短差,又不浪费其后的走势,这就是一个比较及格的操作了。这操作,其实我们都经历过,就是上海周线9月7日前后那个顶分型的操作,一个完美的中继顶分型,在假跌破5周均线以及相应小级别的背驰的共同作用下完成。
每天,就是用一个最简单的分型以及能否延伸为笔的最基本标准进行分类,就完全可以处理如此震荡的行情,人总爱复杂的东西,看不起简单的,而这才是真工夫。
人总爱贪多,请问,分型这最简单的分类导致的操作,你把握了吗?如果这都没熟练把握,你再学其他又有什么意义?
分型操作(1)
(2011-01-02
10:23:45)
顶底分型是缠论的基石,也就是整个缠论炒股108篇的最基本的元素,所以这个要先弄清楚的。不弄清顶底分型,谈不上笔、线段的生长,何况后面的呢。那这个顶底分型是怎么形成的呢?缠师在教你炒股票第62课已经给了精确的定义并且在第82课详细的讲解了顶底分型的形成过程(晕死,幼儿园的东东放后面讲)。
正好上证指数的日线级别走出了顶底分型的下降的一笔的“雏形”,借此时间粗略的说一下顶底分型的操作方法。看下面三张图,分别是上证指数的5分钟级别、30分钟级别和日线级别的:
http://s9/bmiddle/5996d1f6g748a90b9f498&690
http://s2/bmiddle/5996d1f6g748a92c8ad41&690
http://s13/bmiddle/5996d1f6g748a94010c3c&690
这个日线级别的正好组成下降一笔的顶底的最基本的“雏形”。为啥说是“雏形”?看俺下面分解:首先三根日K线组成日线级别的顶或者底(这里不说包含处理的)。上证指数9月17日、18日、21日组成的三个交易日的走势结束了上一笔的上涨,新生出一个新的下降走势。缠师在82课明确说过:一个分型结构的出现,如同中枢,都是经过一个三次的反复心理较量过程,只是中枢用的是三个次级别。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所以一个顶分型就这样出现了,而底分型的情况,反过来就是。那么这个三天的日级别的顶分型走势,就要看在五分钟级别,形没形成三次的上攻失败形成的中枢。大家看那个30分钟的级别的图,在17日的午盘和18日的早盘对3065点做了多次的攻击,并且在18日的10:45分的5分钟级别图上有个3059.77点的明显的二卖点,直到21日低开不能迅速的收回3059.77这个点位,形成了日线级别的雏形,到22日确认攻击顶分型中枢无效形成三卖,走出了日线级别的下跌笔。在日线级别的图上分别标记为1、2、3、4点。那这个下跌的走势能不能看成下跌的笔,在标记为4的那个交易日,22日的早盘已经能100%的确定了,眼快的,看的真的,在5分钟级别的那两个绿箭头的点位早跑了。
同样的道理,大家分析一下标记5(23日)、6(24日)、7(25日)的走势就能看出这个底分型已经走出“雏形”来了,标记2-6就是下跌的一笔。那么这个2-6的下跌一笔怎么来判断它结束呢,就要看5-6-7的底分型是不是确立,怎么样判断底分型确立呢,那就要看下个交易日了。底分型的形成过程就是您在顶分型卖出后的回补过程,也就5分钟级别的图上两个红箭头的点位,分别是一买和二买(这个过程做T的差价就出来的了)。要是想安全一点的朋友,完全可以等到下一个交易日,看这个底分型是否确立,也就是5分钟级别的对底分型中枢回抽不破的第三买点进入不迟的,因为这样有一个日线级别的上涨走势段可以吃的,嘿嘿,这是被缠论100%保证的啊!
那这位朋友说了,下一交易日如果继续跌呢?对了,这就是俺说是“雏形”的原因,也是缠师说的当下。继续跌,那5、6、7形成的底分型就是下跌中继型的,那就继续跟踪寻底就是了。您做T的反正有差价出来了,和新介入的一样,5分钟级别的三买进入,一看还跌,那么利用一分钟级别的回抽背驰跑就是了,顶多赔手续费。这就是缠师说的要多练,要先交学费的,只有多练才能做到不患,买点买,卖点卖。
分型操作(2)
(2011-01-02
10:25:35)
“山”字形顶底结构:所谓山字形就是一个起伏的过程,一而再,再而三,三而歇。
投资者的心理折射出自心的贪嗔痴疑慢,在股价上对应的走势是:
http://s13/bmiddle/5996d1f6gc9618424d40c&690
(反过来看就是底分型,嘿嘿)
第一次的高点是近期的新高,是投资者对股价的追涨形成的。第二次的上攻肯定在小级别中如五分钟或者一分钟的级别中的走势,产生一个高点的走势背驰,这是第一类卖点。第三次的上攻受获利、解套的筹码的抛压,以及投资者对价格上涨产生的疑问影响,使得投资者对前高点产生恐惧心理,直至犹豫卖出,形成了第二类卖点。这就是“山”字形的顶形成的过程,同理底分型也是如此的。
山字左边好比人第一次爬山过的一个山头,第二次的回落后(下山)心理的预期、希望,又促使人们越过了一个更高的山头。但是第三次的回落(又一次下山),造成了人的劳累、疲乏、情绪低落,以及对中间最高山头,爬过后的心理压力,造成了第三次的这个次高点。对于大级别的操作者来说,此时应该把握住这中间高山的背驰一类卖点和第三次的次高点的二类卖点及时处理。这就是股市谚语:“市场永远给投资者二次机会”。
对于这个”山“字形的顶分型,缠师说过还有一个中继顶分型产生的过程:这个中继顶分型的形成过程也是参与市场的投资者的对股价预期的又产生的心理变化(经过一夜的思考)。但是这个投资者心理的变化又在小级别中产生一个中枢、中枢的扩展,直至形成突破后的三类买点(小级别中)。对于一个合格的钢铁战士来讲,这个买点是不会放过的。那么好了,这个中继的走势在小级别中会产生一个上涨段直至突破这个顶分型的高点,在大级别中形成了笔、线段的延伸,继续生长。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中继顶产生后的上升,在投资者的心理中造成了一个负面的心理影响因素,使投资者降低了对价格的预期,肯定会在这个大级别的这个新的上升走势中产生与本级别的前次上升走势发生背驰,这个背驰生长出点的顶分型,那就100%判定形成真正的顶分型的几率大了,同理底分型的操作也是这样的。
对于一个小级别转大级别的过程,如果是大级别的操作者,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中继的顶分型搞一个漂亮的差价。对于运行在五天均线的顶分型的真正形成就看是否有效跌破五天均线。有效跌破后离场,干别的去就是了,出现底分型再回来,嘿嘿。